一卷山水

2022-03-10 19:07路来森
散文诗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石涛青山文人

路来森

一卷山水,有一种铺展感,有一种诗情画意。

野步于外,山水,无处不在。一座山,一道河,一条岭,一沟涧,一湾浅水,一泓清泉,乃至于,一丘一石,一木一草,俱为山水。

可以说,大地,就是铺展开的最长最大的一卷山水,大地是一个整体,大地就是一卷最完整的山水。而其他的,每一个具体的山水物象,则只是一张册页。不过,我向来不喜欢过于庞大的事物,太过庞大,一个人的眼,便看不过来,一个人的心,便容纳不了。所以,我更喜欢册页般的山水,小小一卷,盈握在手,它是属于你的,你可以尽情游览,你可以肆意观赏,虽然是小,但小得精致,珠圆玉润,山水,亦可以珠圆玉润的。

珠圆玉润的山水,真好。独坐山巅,纵目瞭望,游目骋怀,便觉心旷神怡,便觉逸兴遄飞;沿着一条小溪,缓缓行走,河水清浅,水草摇曳,砾石莹目,就觉得心如涤洗,心清目朗;落叶凋零,捏一枚落叶于手中,你就捏住了一秋的萧索……凡此种种,精致的山水,最具画意感。

山水入画,就是山水画。“山水画”,大概只有中国,有此称谓,西方,则通常称之为“风景画”。之所以称之为“山水画”,或许,与中国人的“野逸”趣向有关,尤其是文人。中国传统文人,骨子里就有一份山水情结,就有一种隐逸心理。故尔,大漠旷野,他们也许并不喜欢,但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一草一木,一座古寺,一间草屋,就总使他们心向往之。他们向往着,居住山水间,远离尘世喧嚣,于一草屋中,烹茶煮茗,酌酒弈棋,抚琴高歌,过一种超然、逸然的生活。

于是,一代代人下来,文人寄情山水间,文人便也成为了山水中的一部分,所谓“点题人物”,是也。

中国的山水画家,甚多,山水画更多。但于众多山水画家中,我独喜欢石涛。石涛的山水画好在哪儿?有时还真的很难说,说不出,但却就是觉得好。所以,石涛的山水画册,一有暇,我便翻阅之。而每当翻阅,那“一卷山水”的感受,才真真切切的变得实在下来。

张岱《琅嬛文集》中,有《一卷冰雪文序》一文,是为诗文集《一卷冰雪》所作的序。序中有言曰:“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香色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言下之意,诗文中,深藏“冰雪之气”,可挹取不尽矣。

类而比之,每一篇文章,其实,都是“一卷山水”。故尔,读书,便是游览山水。

写山水游记的文章,自不待说,那是典型的纸上山水,读其文,沉浸其中,展开联想、想象,便是在卧游山水。其它文体,如记事文章、议论文章,亦皆可为“一卷山水”也。议论,如盘山,一步步得出结论,便是抵达峰巅;记事,则如长河东流,波澜起伏,曲折委婉中,展现不尽之情趣。

至于记人的文章,更无论焉。

辛弃疾有词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青山妩媚,我亦妩媚。青山,山水一卷,人生,亦是一卷山水。

一生顺畅,即如长河一泻,波澜不起;命途多舛,便如山路曲折,磕磕绊绊;性情温和、心情愉悦,便是春光明媚;心情郁闷,郁郁不乐,恰如秋风肃杀;心如枯槁,灯尽油枯,便是寒冬凛冽,抵达极寒……

所以说,记人的文章,其实是最深刻的“一卷山水”。人生如“一卷山水”,如何绘制,能不慎之哉,慎之哉?

若然推而广之,其实,社会亦是“一卷山水”。

社会承平,民生安乐,便是河清海晏;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便是大海波涛,疾风骤雨;文化传承、古德留存,即如水流潺湲不绝,春风浩荡不止;人才辈出,即如山泉喷涌,繁花一树……可类比者,甚多。

古人講究“天人合一”,是也,是也。

山水何在?山水处处;只要心中有“一卷山水”,便就无处不山水。

3212500338252

猜你喜欢
石涛青山文人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招聘教师
踢馆
青山的起伏
石涛生卒年研究综述
《苍松秋色》
洗礼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