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

  • 《我读石涛画语录》中“一画”再阐释的叛逆精神
    邱贻聪一、《我读石涛画语录》中“一画”再阐释的特点吴冠中对《石涛画语录》再阐释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他对“一画”的理解上。他对《石涛画语录》中“一画”的定义,是其数十年实际艺术创作经验累积的结果。不同于一般倾向于哲学上的解释,吴冠中以自己的创作心得来推及石涛的创作心态,大胆断言道:“我的理解,这法,这一画之法,实质是说:务必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创造能表达这种独特感受的画法。”①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荣宝斋出版社, 2007,第2 页。“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名家名作 2023年26期2024-01-29

  • 石涛山水画中的构图探析
    摘 要:石涛是清代画坛的一位非常伟大的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直在自然中思自然,对近代的影响深远,推动了山水画创作的发展,并且石涛在山水画构图中有许多新的创新和突破,通过画面构图方式的不同去精心布景,构建一种诗意空间,营造不同氛围。对石涛山水画构图理论进行分析,有利于在将来的山水画绘画创作中更好地通过构图彰显创作意图,因此分析和研究石涛的山水画构图,对于我们今后的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石涛;山水画;构图;绘画创作一、石涛生平(一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6期2023-08-16

  • 石涛艺术语言分析与研究
    谭江丽摘要:石涛因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画坛的一代革新者与引路人。他在艺术上的造诣达炉火纯青之态,是中国绘画界的一代宗师,同时也被称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他打破传统绘画的僵化模式,无论是在思想理论还是创作实践上,都开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新篇章,绘画风格别具特色、推陈出新,在艺术创作理念上更是入木三分、卓尔不群,适用当今。关键词:石涛;画学思想 ;分析研究一、石涛艺术成长背景石涛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及其身份的特殊性,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2023-07-13

  • 笔墨当随时代献疑
    蕾摘 要:当下对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的误读,导致人们普遍认为石涛是在鼓励和倡导中国画因时而变,甚至将这一观点与“笔墨等于零”一同作为中国画“创新”的重要理论支撑,但该画跋或其画学并无此意。通过对画跋中主要文字的解读,结合石涛画学思想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辩证,认为石涛“笔墨当随时代”并无倡导中国画因时而变的意思。关键词:石涛;笔墨;心性石涛,清初画家,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法号道济、原济。字石涛,号大涤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5期2023-07-12

  • 石涛山水画的艺术特征探析
    统的继承与创新,石涛是与他们不同的一位画家,他不仅能把传统化为己用,而且能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跳出南北宗论的约束。石涛注重个性的解放,运用自己的法度,展现自我的风格。石涛绘画语言的独创性集中体现在他的山水画中,故介绍了石涛山水画的三个历程,对他的绘画思想、技法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关键词:山水画;绘画语言;石涛一、石涛绘画的三个时期早年间,石涛在江南地区游历,这段经历对其创作有着很大的启发。石涛早期的山水画并没有摒弃传统,且新安画派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期2023-06-29

  • 石涛题画诗研究
    要:明清著名画家石涛在很多作品上题诗造句,有的体现石涛作画当下的感想与抱负,有的阐释绘画理论与文人画主张,还有的则为了平衡空间布局,营造画面效果,这些丰富多样的题画诗不仅升华了作品,也展现出丰富的艺术价值。本文以石涛的题画诗为切入点,探寻石涛题画诗的内涵与美学价值。关键词:石涛  题画诗  文人画主张  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8-0168-04一、题画诗的类型特征根据石涛的题画诗所表达的内容

    艺术评鉴 2023年8期2023-05-21

  • 石涛《余杭看山图》的价值与传承
    容提要:通过解读石涛《余杭看山图》的笔墨特征以及笔墨变化的历程和原因,可以体会造化乾坤之理,感受天地之间不同的事物,体会山水的意境。 关键词:石涛;余杭看山图;师造化 一、《余杭看山图》对石涛后期创作的影响 石涛自北京回到扬州定居后的时日,属于其后期绘画阶段。这期间石涛思想上更加自然豁达,于画面的体现是写意之笔更加野逸,细笔勾画则显得笔力深厚,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石涛《余杭看山图》(图1)绘制完成后,建大涤草堂,自号“大涤子”,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

    书画世界 2022年4期2022-06-13

  • 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
    高飞关键词:石涛;写生摹景;搜尽奇峰打草稿;陶泳乎我摘 要:石涛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谓是最富创新精神的画家,不仅创造出独诣之妙的山水笔墨图式,更在于把宋人臻于“高古、神秘”和元人取向“清逸、士气”的山水风貌,引向了“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的美学境界。尤其是他旅居宣城十余年間,游尽江南名山大川,在自然里“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搜尽奇峰打草稿”,从而构筑其千姿百态、境界无限的山水之美。中图分类号:J20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6-05

  • “笔墨当随时代”内涵探析
    的辨析出发,认为石涛的画论思想分为定法与不定法两个阶段。在不定法阶段,石涛超越了“古法”和“我法”的對立,认为“法无定相,气概成章”和“不必较古今”,这也是他“一画”和“无法之法”思想的真正含义。以往将“笔墨当随时代”理解为“创新”与“复古”的对立思维,形成了诸多矛盾。在宏观层面,石涛“笔墨当随时代”并无“历史进步观”或“历史退步观”的倾向,而是强调艺术与社会的必然联系。关键词:石涛;“笔墨当随时代”;“古法”;“我法”;学古;创新一、“笔墨当随时代”辨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9期2022-05-30

  • 石涛《游张公洞图》研究
    的象征性形象。以石涛的《游张公洞图》为研究對象,进一步解释洞穴这一概念在石涛的绘画体系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关键词:洞穴;《游张公洞图》;石涛一、洞穴溯源在绘画史中,洞穴这一母题经常出现。这些洞穴可以是树洞,也可以是山洞、岩石洞穴。洞穴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母题,大约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在绘画中。明清时期,表现洞穴这一题材的绘画进入空前繁盛的阶段,在作品中,洞穴有时是一个切实的地址,有时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本文以石涛的《游张公洞图》(图1)为研究对象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8期2022-05-30

  • 石涛的心灵净界
    旷文玲摘 要:石涛是清代画坛一位独具创新的绘画大家和理论家,他在绘画中展现的独特风格和《画语录》中提出的众多美学范畴,对清代以来的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石涛山水画大多倾注了对自然山川的沉醉和惟“我”独尊的美学追求,以石涛《游张公洞之图》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画面内容、题画诗以及石涛创作此幅作品的心境等方面进行解读,寻求石涛由佛入道后在绘画作品中隐藏的美学观念以及在绘画语言下蕴含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关键词:石涛;张公洞;心灵净界;道教福地一、《游张公洞之图》的溯源张

    书画艺术 2022年3期2022-05-30

  • 石涛画语录》对教师教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借鉴意义
    晗 摘 要:《石涛画语录》是石涛绘画思想和艺术观念与主张的体现,它本身讨论的是中国画,但它的观念主张又不限于绘画,对教师的教学、教师专业成长也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的“重复”中发现新、呈现新,最终获得有效的专业成长。同时,教师在漫漫成长路上应该有所坚守。关键词:《石涛画语录》;石涛;教师;专业成长石涛,本名朱若极,小字阿长,广西人。石涛是明朝宗室,生于明朝,主要活动于清朝,书画家。他是“清初四僧”之一。在清代画坛,他并不是主流,但是,

    大观 2022年2期2022-03-31

  • 石涛绘画艺术特色的变迁
    选评 摘 要:石涛遍览名山大川,赏尽天下奇景,在学习瞻仰了前辈大师的绘画作品后,逐步摆脱原来的思想,渐渐发展出自己的绘画风格,在扎实的绘画功底上融入了自己恣意洒脱的个性。石涛在艺术上的成就和他敢于创新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石涛绘画艺术的变迁,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国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绘画创新;艺术特色;石涛一、石涛的生平与早期作品《十六罗汉应真图卷》石涛早期的画作上经常有“若极”的名款,为何是若极而不是本名石涛或者苦瓜和尚呢?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2期2022-03-30

  • 搜尽奇峰打草稿
    创新”不断碰撞。石涛作为创新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借古以开新”“搜尽奇峰打草稿”等观点,继承古法、打破传统、力求创新的思维方式,在他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推波助澜,使他成为清初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关键词:石涛;题跋;山水画;师法自然石涛(1641—1707年),名若极,原姓朱,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广西桂林人,小字阿长,僧名为元济。他的别号有很多:大涤子、钝根、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遗人、零丁老人、清湘陈人、清湘老人。石涛与朱耷、髡残

    收藏与投资 2022年3期2022-03-21

  • 精雄老丑贵传神 ——石涛的书法及启示
    这一时代剧变中的石涛(1642—1707),便选择了遁入空门。石涛原姓朱,名若极,除法名原济、别号石涛外,尚有苦瓜和尚、大涤子、小乘客等多种别号,与八大山人(朱耷)、渐江(弘仁)、髡残(石溪)并称“清初四僧”。清代李驎在《大涤子传》中写道:“大涤子者,原济其名,字石涛,出自靖江王守谦之后。”作为朱明宗室,明亡后,幼年石涛出家为僧,一生漂泊不定,鬻艺为生,晚年定居扬州。一、石涛的书学思想及面貌呈现石涛一生,以丹青显,历代学者也多将其列入画家的行列,绝少提及其

    人文天下 2022年1期2022-03-17

  • 继承与反叛
    画大师张大千崇拜石涛,早年走“入”石涛世界,曾对石涛山水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研究,从精神到技法都继承石涛,被誉为“石涛再世”。但张大千并未一直沉浸其中,而是最终走“出”石涛画理的藩篱,在技法上对石涛山水画进行了彻底的反叛,独创泼墨、泼彩山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局面。从师古到师心,张大千对石涛的“入”与“出”,在中国画如何学习古人及革新传统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关键词] 张大千 石涛 山水画 继承 反叛张大千崇拜石涛,对他的学习和研究最为深入。他在三十岁时已

    中国美术 2022年1期2022-03-03

  • 艺术博物馆藏
    石涛 黄澥轩辕台图 纸本设色 96.4cm×52.5c m 天津博物馆藏清 石涛 山水图册之一 纸本设色 14.9cm×27.3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 石涛 山水图册之二 纸本设色 14.9cm×27.3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 石涛 山水图册之三 纸本设色 14.9cm×27.3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 石涛 山水图册之四 纸本设色 14.9cm×27.3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张朋 桃花飞燕 69cm×46cm 1983林若

    书画世界 2022年1期2022-02-26

  • 恩宠与性灵
    57岁之前,画家石涛所追求的,无非是两个字——恩宠。作为一个天才画家,画好一张画,完全不费力。但获得恩宠,去驰逐一个人的好感和认同,却是困难的。何况,追逐的对象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而石涛的身份又是前朝遗民。这令他沮丧。石涛一生,即被这种“求不得苦”所贯穿。晚年,他将自己定义为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自号苦瓜和尚。一、来自宫廷的隐秘诱惑1645年,中华大地上战火不断,幽灵四伏,冤魂飘荡。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李自成的彻底败亡。二是南明弘光皇帝弃城而逃。在清兵未

    福建文学 2022年1期2022-01-15

  • 兴化李驎与石涛晚年在扬州的活动(下)
    从《虬峰文集》看石涛晚年的艺术创作李驎《虬峰文集》中多篇诗文为石涛的生卒年考证、生平行迹及晚年心态的转变等重要问题提供了证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汪世清先生曾有讨论〔65〕。除此之外,李驎作为石涛晚年一位知己朋友,其对石涛艺术经历的叙述与书画的品评亦应当受到重视。(一)从李驎《大涤子传》看石涛的艺术经历李驎《大涤子传》是学界研究石涛生平经历征引的重要文献之一。李驎于序中说明其为石涛作传的缘由:予素奇大涤子,而大涤子亦知予,欲以其生平托予传。或告以东阳有年少

    中国书画 2021年8期2021-11-09

  • 销闲清课
    月,我带着一册《石涛》去寻石涛。那是老师刘墨先生的著述,到扬州时,我询问可去何处寻找石涛,他脱口而出:“石涛什么也没有留下。”马上又说可去平山堂、片石山房。我追问“大涤草堂”,则说已无。那么一瞬间,又惹旧愁,我不知道我能寻到什么,抑或遇见什么。石涛为明末清初四僧之一,原籍广西桂林,出身于明朝王族后裔,其从襁褓中就开始遭追杀,一生隐于庙堂,半生在山水间云游。石涛在艺坛独树一帜,理论与实践结合,大胆地在作品中表现自我,宣泄个性,为后代写意派开启了先河。齐白石曾

    妇女之友 2021年3期2021-03-28

  •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李炫芷画家石涛是“清初四僧”之一,这位明代皇室后裔生在乱世,长于清代。在半百之年还当过“北漂”,来京寻求艺术发展。与大多数“北漂”不同,石涛来京之前早已名声大噪。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面圣,也因书画应酬而忙得不可开交。石涛有一句诗极好地道出了当时情况:“谢客欲尽难为情,客来妙不惊逢迎。”一句“谢客欲尽难为情”正道出了客人接踵而至、作品供不应求的复杂心情,当真是“低调的炫耀”。1684年,康熙南巡去到那会儿还叫金陵的南京,往长干寺和大报恩寺巡幸,接驾的僧人中

    阅读时代 2020年9期2020-09-10

  • 石涛的艺术与社会影响
    柳敏钰清初的画僧石涛(1642—1707),因坎坷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变的艺术面貌、反对法度的创新精神等,近百年来始终为海内外学界关注和研究。在其主要经历、书画诗歌创作、艺术思想等方面,学界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石涛的研究该如何出新,是很多学者都在思考的新问题。2019年8月,张长虹教授推出新著《我用我法——石涛艺术与社会接受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这本关于石涛的研究著作,以广阔的研究视野、明确的方法论意识,梳理了石涛的艺术成就和他持续至

    书画世界 2020年5期2020-08-06

  • 行乞记
    妈妈”五个大字。石涛走过去,朝少年脚下的纸盒里丢下十元钱。这时,一辆轿车疾驰而来,路人见状忙往路边退让。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来不及躲避,被轿车一下撞倒了,在地上一连翻了两个跟斗,正好仰躺在石涛和少年的脚边。在路人的惊呼声中,轿车飞快地逃走了。石涛蹲下身,看到那人已人事不省,头上还在流血,急忙脱下衬衫,裹住了年轻人的头,鲜血一下子把衬衫染成了红色。这时有热心人在打120。“……什么,什么,到这边要半个小时……”一个大妈指了指东边的街道,说:“东城医院离这边很

    民间文学 2020年9期2020-01-04

  • 绕不过去的石涛
    虹著《我用我法:石涛艺术与社会接受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8月版当我们研究清代美术与近代美术史,甚至当代美术时,我们会发现,清初僧人画家石涛是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话题。也就是说,对清初以来画坛影响最大的清代甚至古代画家,无过于石涛者。清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无论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如何变化,石涛对于中国画发展的影响或隐或显,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着。而20世纪以来,海内外关于石涛及其艺术的研究,也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着。研究主题遍及其生平

    中国书画 2019年10期2020-01-03

  • 张大千的“造假”术
    大学曾举办过清代石涛大展,邀请张大千参观,张大千直言有些是自己所画,甚至自豪于自己画的石涛“假”画竟让国内外收藏大家都看走眼了,证明自己画出了石涛的精髓。在大英博物馆里也藏有一幅张大千所仿巨然作品,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一幅巨然的作品,后来也被证实是张大千所作。自古国画都非常注重摹古,其后才是创作或写生。张大千最早作石涛假画还与其师李瑞清有关。相传李瑞清十分喜爱石涛的一幅作品,但是藏家不肯卖,李氏便一直心心念念惦记着那幅画。张大千想满足师父的愿望,于是去临摹了

    中外文摘 2019年7期2019-11-13

  • 石秀章:人间真爱处处在,养子养父爱如海
    为这个弃婴取名为石涛。两年后,石秀章、张志英夫妇从幸福转变成了担忧—石涛不仅不会说话,还不会走路。经医院检查,确诊为痉挛性四肢瘫,是脑瘫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类型。尽管诊治医生说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治疗脑瘫,但石秀章和老伴仍抱着希望往返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医院为石涛治疗,民间的土法,中医的汤药,针灸理疗,为了给石涛医治,石秀章想尽一切办法,卖掉节省下来的粮食,花光了多年的积蓄,面對父母不惜举债去医治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病残弟弟,几个闺女也对父母的做法有了不解和埋怨。多

    时代报告 2019年7期2019-10-23

  • 石涛之画境与禅境
    475001)石涛(1641—约1718),“清初四僧”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巨大,被誉为中国画的一代宗师。承接元、明以来的发展趋势,清初画坛成就非凡。受皇室重视的“四王”画派,承续明末董其昌之衣钵,以摹古为宗旨,占据着画坛的正统地位。石涛一反正统画派程式化的艺术主张,将自己的个性、内心情感以及禅机佛理融入绘画,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意味,从而为清初画坛增光添彩。一、石涛之佛缘禅诣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桂林人,是朱元璋之兄南昌王朱兴隆之后裔,

    文化艺术研究 2019年2期2019-08-01

  • 石涛山水画中的创新精神简析
    师范大学(南区)石涛为明宗室后裔,其父因反抗异族统治而死。后石涛出家,是清初四僧之一。他身负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接驾,主动进京结交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却未果,这种矛盾被石涛巧妙地融入画作中,使他的山水画自由灵动、生气盎然。石涛不仅在笔墨技法上有所创新,在其他方面也有所建树,本文主要是研究他的创新方法。一、石涛其人及山水创新石涛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一位很有研究价值的人物,其身世与经历、个人信仰以及书画理论和他的作品,令后代的许多书画爱好者、收藏家和研究人员

    艺术家 2019年2期2019-01-12

  • 扬州拜谒石涛墓园
    堂的后山,能见到石涛的墓园,这是我以前未曾想到的。文献多有记载,说石涛墓在大明寺后,但也都语焉不详。《画征续录》载云:(石涛)“今遗跡维扬尤多……”但未言及死葬何处,在《扬州画舫录》与《扬州画苑录》这两种权威的文献中,也未涉及其墓址所在。但我以为,这并不会影响我的凭吊之情。早在1953年,扬州有关方面就在大明寺谷林堂后建石涛和尚纪念塔,以作凭吊。塔阴由金石家李梅阁题文:“石涛和尚画,为清初大家,墓在平山堂后,今已无考。爰补此塔,以志景仰。”但纪念塔在“文革

    城市地理 2018年12期2018-03-24

  • 刍议石涛艺术观对后世的影响
    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四人。此展改变了常规的展览形式,特意布置禅房,禅榻、禅椅、矮几,歙砚、徽墨、笔山、毛笔;香几,香盒;花几,花插;琴房,古琴、古曲潇湘水云、平湖秋月、平沙落雁……萦绕展室,书画与情境融为一体,烘托出了四僧的生活气质,为观者营造出“僧”“禅”“雅”的文化氛围,可谓别出新意,匠心独运。“四僧”中,对后世影响最弥久的非石涛莫属。从徐渭到石涛,是中国美术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笔者曾追寻过石涛中晚年的足迹,宣城、南京、扬州。庆幸过风雨飘摇四百多年徐渭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9期2018-02-11

  • 石涛与八大山人相关作品辨析
    朱良志在石涛和八大山人的研究中。二人的交往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现存文献中。石涛最早谈及八大山人。是在169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物馆藏有石涛为鸣六(黄律)作山水册,论及当世绘画,以“淋漓奇古”来评价八大山人。此时石涛并未结识八大。以至到1697年初,他以为八大已经“淋漓仙去”。石涛与八大的密切交往约在1698年到1701年间。其问二人互题作品增多。石涛之友向八大求画,二人共同培养弟子,石涛大涤草堂成,八大为之作中堂。1700年之后。一直到八大1

    中国书画 2017年5期2018-01-06

  • 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活跃在明末清初画坛上的四位僧人画家(四)
    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活跃在明末清初画坛上的四位僧人画家(四)□木匠国破家亡这种事,如果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已足够悲惨,假如不幸你还是一个前朝的皇亲国戚,那就更加地不幸了,能活下来都很不容易。“四僧”之一的石涛,就不幸是这样一个前朝的皇亲国戚。四、石涛石涛,本名朱若极,石涛是他的字。出家后,法名原济,又名道济,号有苦瓜和尚、大涤子、零丁老人、济山僧、瞎尊者等。和八大山人一样,石涛也是明宗室子弟,不过他的身份比八大山人高多了——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大明的第十一代靖

    北广人物 2017年24期2017-11-16

  • 朱良志的石涛研究三部曲
    简讯朱良志的石涛研究三部曲《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朱良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版,布面精装16开,定价498元。本书对千余件传世石涛款作品做真伪考辨,资料之宏富、搜集之艰辛、论断之艰难前所未有,填补石涛乃至文人画研究空白。这里所说的“石涛款”,即款题为石涛所作,包括石涛真迹和托名石涛的伪迹,也包括代笔者之作。有些作品无款题,却钤有石涛之印,有些无款无印,但在历史上却被当做石涛所作的,这些作品也在研究范围之中。这里所说的“作品”,主要指石涛的书画

    中国书画 2017年7期2017-11-07

  • 石涛与徽商的书画往来
    □ 天 星石涛与徽商的书画往来□ 天 星徽商是明清经济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群体。远离黄山的徽州人长期在外行商,有的数年不归,但故乡永远是他们心中魂牵梦绕的地方。于是,很多徽商都喜欢请人绘制黄山图,以寄托乡思。1666年,24岁的石涛刚刚移居宣城,就与客居宣城的吴惊远交好,这一交就是半辈子。后来,他还和吴惊远的父亲吴尔纯、吴惊远的儿子吴承夏成为朋友,并有书画往来,可谓“与君父子交三代”。石涛在宣城住了十几年,其间三游黄山,感受山川之灵秀。据不完全统计,石涛一生所

    老年教育 2017年10期2017-11-07

  • 石涛作品的流传和作伪概述
    博物馆高级研究员石涛作品的流传和作伪概述朱良志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级研究员石涛绘画作品的流传与收藏,是清代中期以来文人画鉴藏史的缩影。石涛在金陵时,仅三十多岁,其画就为世所重,这与王麓台、王石谷两位画坛权威推重有关。石涛晚年,其作品在扬州和江南艺术市场中颇有影响;他离世后,作品多在扬州,像程梦星的筱园、二马的小玲珑山馆等收藏了大量石涛画作。当时像方士庶、高翔、高凤翰、郑板桥、汪士慎、陈撰、奚冈等艺术家

    艺品 2017年5期2017-11-01

  • 朱良志 ——石涛研究三著
    朱良志 ——石涛研究三著石涛作为中国画史上的顶尖艺术家之一,不但留下了众多激动人心的作品,而且在绘画理论上影响了三百多年来中国绘画乃至艺术的发展。本期力推的石涛研究三著,由著名学者、评论家朱良志著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石涛研究(第二版)》对石涛的思想、作品和交游等做综合考察,为理解石涛难懂的画学、变化多端的作品以及纷繁的生平行实,提供可靠参稽,是迄今为止对石涛最全面、最专精、理论与考据最为均衡的专著,曾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艺术评论 2017年8期2017-10-16

  • 浅析石涛美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汪 静石涛(公元1641~1707年,明靖江王赞仪十世孙,朱亨嘉之子,明亡后为避难剃发为僧,法号石涛,又名大涤子、原济、苦瓜和尚。从明朝遗民到清朝僧人,他经历了新朝旧代,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一身苦楚无处泄,逐寄情于书画,聊以自娱,因此造就了他后来在艺术上的成就。石涛一生的创作,基本是在大自然里遨游,着重看其关注的题材,形成了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核心,除此之外,其“一画论”“我自用我法”等也是《石涛画语录》中重要的美学思想,影响近现代画坛。石涛自画像

    美术文献 2017年11期2017-03-09

  • 搜尽奇峰打草稿
    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原为明朝宗室,幼年遭遇家国剧变后出家为僧。石涛有众多别号,其中著名的有大涤子、苦瓜和尚等。石涛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其艺术理论有“一画”“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正是将其自我艺术理论完美运用于实践的代表作之一。该画迎首处石涛自题:“搜尽奇峰打草稿”,画尾又有其长篇题跋的画论。此图是石涛50岁时云游京师所作,整张画面乍看过去充塞饱满,但细看下却

    月读 2016年12期2017-01-10

  • 笔墨不该随时代—对石涛的误读(一)
    墨不该随时代—对石涛的误读(一)文/郭西元“笔墨当随时代”,应该说近几十年一直是美术评论界非常流行的一个观点,这跟现在社会的很多变化有关。大家一个劲地觉得要创新啊,要标新立异呀,什么“时代变了,笔墨不能不变”啊,等等。恰好石涛的题画当中有这一句“笔墨当随时代”,大家便不假思索地拿过来,断章取义地引用,为自己的观点服务。我找来石涛的原文一读,发现我们完全误读了石涛!这石涛实在比窦娥还冤!石涛确实说了“笔墨当随时代”,但这个“当”该怎么解?是不是该解为应当之“

    艺术沙龙 2016年3期2016-12-01

  • 清·石涛《翠壁苍松图》
    清·石涛《翠壁苍松图》石涛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他对画松有着特殊的偏爱。据考证,石涛画的松树,得法于黄山,大致有两种画法:其一是平坡之松,松干多挺直,松针较宽,短促出笔,略带圆弧形,六七笔成一组,具自然生态之趣;其二是悬崖高山之松,松干多以斜出取势,盘曲瘦硬,松针细长刚劲,用墨干而浓,给人以苍劲畸形之感。石涛在驾驭笔墨方面,有一

    老年教育 2016年9期2016-10-27

  • 石涛与八大的画事之往
    □ 史 云石涛与八大的画事之往□ 史云八大和石涛,都是大明的后裔。他们处境相似,内心世界复杂,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们的禀性和为人处世却不尽相同。八大和石涛虽处同一时代,却非同辈人。据年谱和史料研究,八大应该辈长于石涛,年龄相差16岁。过去有不少人认为八大和石涛是叔侄关系,其实不然。八大是嫡系皇族,而石涛则为旁出。按照宗族辈分来看,应该相差四辈。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同宗兄弟。不管他们在宗族中是什么关系,他们的交往虽然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但他们毕竟还是心心相印,相

    老年教育 2016年3期2016-04-21

  • 苦瓜与明末大画家石涛
    苦瓜与明末大画家石涛历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当首推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石涛是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他自号苦瓜和尚,餐餐不离苦瓜。甚至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他对苦瓜的这种感情,与他的经历、心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石涛生于明朝末年,十五岁时,明朝灭亡,父亲被唐王捉杀。国破家亡,石涛被迫逃亡到广西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以后颠沛流离,辗转于广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陕西、河北等地,到晚年才定居扬州。他带着内心的矛盾和隐痛,创作了大量精湛的作品。最为人推崇的,是

    饮食保健 2016年10期2016-04-12

  • 石涛“心画”论解
    郭玉华石涛“心画”论解郭玉华石涛乃是僧人,素有狂狷之气,其画恣肆,用笔大胆畅快,似无法而自称一格。尤其以写意之气度、韵致而成清代绘画之宝,其山水画从容不迫,讲求自然而然,随笔从心,腾挪任意,一派自由洒脱的风采。以讽喻方式批判画坛的成规成法,开启“我自用我法”之画法,影响极大。石涛的价值不仅在其画,更在其论。《画语录》虽只有十八篇,但体例周全,成为后世山水画之理论范本。《画语录》历来阐释颇多,尤其围绕“一画”之论观点各异。论者以“心画”作为核心,探究石涛的“

    国画家 2016年3期2016-04-08

  • 石涛生卒年研究综述
    归纳的是学者们在石涛生卒问题研究上的不同时间的观点看法。石涛生卒年在艺术界没有一个定论,有的只是假说,学者们各执已见,以至现在我们看到的生卒年不同。根据文献调研,本文具体分析了四种关于石涛生卒年学说的由来,再阐述学者们研究这个论题的时间史。为之后的石涛研究奠定良好基础。关键词:石涛生卒年;综述“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人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如此豪言,出

    大观 2016年2期2016-03-30

  • 出生皇族的苦画僧石涛
    。明末清初的画僧石涛,就是这样不幸的宗室后代。对身世讳莫如深石涛本是明朝靖江王后裔,原名朱若极。如果明朝没有灭亡,石涛长大了,也会是一代藩王。只可惜,他还是个幼童时,崇祯皇帝就被李自成逼得自尽了。眼看着皇帝没了,清军铁骑又被吴三桂引入关内,明朝各地的藩王争着要“延续国祚”。石涛的父亲、第十一代靖江王朱亨嘉手上没多少兵,却想争天下,给自己封了个“监国”。他这一封,自然招了敌人,被与他同宗的自家人、唐王朱聿键囚杀了,罪名是造反。实力雄厚的唐王要斩草除根,连夜派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6期2015-07-24

  • 石涛的作品中解析“一画之法”
    163712)从石涛的作品中解析“一画之法”张立翔 (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163712)目前,对石涛“一画”本意的研究众说纷纭,从研究的成果来看,鲜有从其绘画创作层面进行解析。本文从石涛作品的独特性,探求其法理的依据,进而解析“一画之法”要义。石涛;作品;一画之法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石涛“一画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524003)从以往石涛“一画之法”的研究者来看,多以理论家为主。美学、艺术学、哲学、宗教学等不同领

    大众文艺 2015年18期2015-07-13

  • “领导者”与“领袖气质”
    案例一石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二学生,新学期时,班主任乔老师因为石涛学习成绩好而任命他为班长。但是,三个月后乔老师意外地收到了石涛的辞职申请,仔细了解后才知道,性格温和的石涛根本没办法令班里的大多数同学信服。自习课上,尽管石涛站在讲台上大喊“安静安静”,大家还是继续吵吵闹闹;大扫除时,女生们围成一团嬉笑聊天,石涛只好一个人把女生的活都干了;运动会上,由于石涛对班里的运动健将参赛动员失败,他们班什么名次都没有拿到……尽管石涛当上了“领导者”,但是我们看到的情况

    学生天地·初中 2014年12期2015-01-17

  • 画家石涛与他背后的徽商们
    /fotoe画家石涛与他背后的徽商们文/何泛泛 图/fotoe清代石涛创作的描绘安徽黄山风光的设色山水图徽商是明清经济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徽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徽州山多地少,人口众多,穷则思变,于是徽州人外出经商,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远近闻名。大多数徽商思想超前,眼光长远,有浓厚的人文历史情趣。石涛的《黄山图》徽商的“徽”即徽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从古到今,黄山就是一座旅游名山,兼具华山的险峻和南方山水的秀丽。远离黄山的徽州人大多是“黄山有家淮有室”

    读者欣赏 2013年11期2013-07-28

  • 洗礼
    找今年省高考状元石涛的家。山路狭窄难行,几经周折,我才找到了石涛的家。那是一间极其简陋的茅草屋,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竟出了石涛这个高考状元。石涛是个黝黑憨厚的小伙子,我当即提出,只要石涛接下我的眼镜广告,立马就给他十万元的报酬。听到我的话,石涛和他的母亲都是一脸的惊讶。我赶紧跟石涛介绍这个眼镜广告:“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说,彩虹眼镜助你成为高考状元之类的话……”这时,一直沉默的石涛突然打断说:“这不是让我说谎吗?我不干。”石涛的母亲一听石涛说不干,着急得直拽

    故事会 2013年8期201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