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2022-03-10 06:48姜雨萌天津体育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作者融合

姜雨萌 天津体育学院

一、理念创新 开拓媒体融合新局面

坚持正确导向,引导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进行理论创新,开拓媒体融合新局面。理论创新,体现在理念、思维、价值观等方面。理论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思维定式,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一)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尊重新闻媒体发展规律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媒体背景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新闻行业及新闻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媒体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忽视新闻媒体的发展规律,将无法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要顺应变化,放眼未来。在信息日益变动的今天,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最需重视的便是牢牢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和即时性。新闻真实可信、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得以焕发生命力的保证。同时,要正视效用和价值的关系。在新媒体背景下,流量创造的经济效益使得众多媒体收获颇丰。但是,媒体的价值观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同样在这种剧烈的技术冲击下面临着重重考验。面对效用和价值的碰撞交织时,不能顾此失彼,尤其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效益。

(二)依靠群众,用户至上

对于当今日新月异的新闻事业,理念创新更是新闻媒体打造品牌、树立公信力的固本之源。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也在理念创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了更具亲和力、影响力的发展道路。我国传统媒体始终坚持依靠群众的导向。在当今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转变受众思维为用户思维,致力于大打造新媒体用户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不仅是互联网思维的积极实践,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明智选择。作为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人民日报》在报道基层扶贫工作、宣传乡村建设以及更具亲和力的表达等方面,不仅使人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也拉近了媒体与用户的距离,使得“走进群众”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具体行动。此外,其新媒体矩阵更是从音、视、图、文等多个方面推进了新闻产品建设的立体化。尤其是每年的“两会”以及其他重大会议中,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下的精彩报道,更是为用户提供了一场丰富的新闻视听盛宴。

图1 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H5作品(图片来源:人民网)

二、内容创新 增强媒体融合新优势

“内容为王,用户至上”是互联网用户思维的重要体现。时至今日,尽管媒体形式发生了多种变化,但内容创新在整个媒体融合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仍具时代意义。如今,内容建设也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离开内容创新这个根基,媒体融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明确这一点,对于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导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尤为重要。如果说将媒体融合比作建造高楼大厦,那么理念创新就是一个优秀的设计理念,内容创新就是要打牢地基,为建造媒体融合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

津云作为天津市移动新媒体总平台、总集成,成了一个有新闻理想、融合基因、生活服务、人工智能的媒体集群。范围从本地资讯到国内新闻,再到国际新闻,为用户提供了及时、便捷的各类信息。内容涵盖了生活、社会、政治、体育等各个方面,更加全面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在报道新闻方面,津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兼具准确性和时效性的信息,图文结合,视听兼具,尤其是数据新闻使得新闻产品更加丰富、完整,满足用户多种阅读需求。通过对描绘精准的“用户画像”,继而向用户推送个性化信息,津云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除了新闻资讯之外,津云还设有直播、问政等板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政府与人民的联系,有利于促进民意的积极反馈。例如,问政板块下设《公仆走进直播间》《政民零距离》等栏目,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为其提供可能感兴趣的民生热点资讯。

津云作为天津市较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完善新闻产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深刻诠释了“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一观点,成了天津地区新闻资讯行业的典范,也日益成为天津市极具权威、优质内容于一身的内容聚合平台。津云实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及新闻客户端等优质自媒体的融合载体,为媒体融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和主流思想阵地。

三、方法手段创新 占领媒体融合新高地

在方法手段上进行创新,对在媒体融合之路上探索实践的新闻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增强新闻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以用户为中心,还需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和把握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规律,包括:充分认识规律、自觉遵循规律等。另外,还要不断提高工作觉悟和业务能力,将新技术运用于方法手段创新中,占领媒体融合新高地。

(一)提升传播能力

媒体融合发展至今,我国各级新闻媒体不断进行了各种有益尝试。大数据、可视化、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基因被融入了媒体组织的机体中。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转型步伐加快,各种新形态新闻产品如雨后春笋。例如,大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VR/AR、H5、小程序等。它们不仅提升了新闻媒体的生产传播能力,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还在诸如两会、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等国家甚至国际会议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引导新闻舆论和政治导向功不可没。

(二)加强开放合作

加强开放合作,不仅促进了行业之间的互惠共享,也会为我国展示城市形象乃至国际形象、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作出贡献。2019年3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高清频道实现5G集成直播三场两会记者会,标志着5G+4K新技术探索与重大活动直播的充分结合,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2020年,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津云利用VR技术使读者足不出户就能“行走”天津自贸区,感受自贸区的美丽风采。这些实践将理论贯彻落实,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写照,更是对我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实践层面上的诠释。无独有偶,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媒体融合也提供了一个思路。例如,广东综艺频道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电视4K超高清频道,在技术赋能之下,针对讲好大湾区故事进行了努力探索。例如,如何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融媒体产品,让文化载着新技术的东风广泛传播,也是时下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议题。

四、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媒体融合新活力

从政策、资本、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为我们各级媒体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力保障。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创新,就是完善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激发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寻求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动力,激发媒体融合的新活力。

(一)政策转向深度融合

自2014年8月—2020年9月,国家为推动媒体融合,先后发布了多部重要政策文件。从《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融合之路的方向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从最初的推动媒体融合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再到深度融合,这也反映了我国媒体融合的成长与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各级新闻媒体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其中,县级媒体尤其获得了国家层面的着重关注与政策支持。仅在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国家就连续发布了两部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政策文件。分别是《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这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科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性指导。两部政策文件均反映了增强县级融媒体在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方面的目标。江西分宜县融媒体中心、浙江长兴县融媒体中心等多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政策支持下因地制宜地推动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荣获2021年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十佳创新案例,取得了骄人成绩。县级融媒体典型案例也为其他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图2 长兴传媒集团(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二)资本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资本融合是媒体融合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对于资本融合,在媒体融合初期,我国媒体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挂牌来实现。此外,并购重组、吸引外资等方式也逐步应用到媒体融合中。媒体融合在不同阶段的特性决定了资本融合方式的不同。根据媒体融合不同程度的特点,合理选择资本融合方式具有不同意义。在媒体融合初期,强大的资金支持是技术、人才等后续发展环节的物质基础。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进一步深入媒体融合离不开资金支持。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同的是,传统媒体无法快速实现资本积累,这就需要利用好现有资源,提升利用率,把钱花在刀刃上。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媒体融合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设立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扶持资金以响应国家相关政策。该办法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相关项目进行扶持。一是项目补助:对拟开展或正在开展的项目予以资助;二是项目奖励: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奖励。2021年度的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类中,共有6个项目登上了拟扶持项目的名单。包括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AI虚拟主播系统、北京云狐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数字融媒体技术创新的数字应急广播系统等项目。以政策为依托的资本支持无疑对推动媒体融合更深入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人才培养助力媒体融合

加强学习和培训、开拓新视野、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充分集纳海内外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等都是一次又一次的积极实践。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工作中深入贯彻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并将此作为长期的行动指南坚持落实。

1.完善学科建设

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上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体融合,没有足够的新型数字人才,再炫的技术也会缺失温度,没有精神内核。对于高校来说,把握时代脉络,保持新闻行业的敏感性,对于培养新型数字人才,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十分有必要。传统新闻、出版等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要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积极调整,以适应变化。由于教材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培养新型数字人才存在着局限性,还需要不断更新。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陆续设立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这说明在高校专业设置上,体现了时代性和进步性,也是应对媒体融合进行积极改革的表现。

2.增强师资力量

高校教师作为未来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数字人才的引导者和领路人,也要不遗余力地更新知识储备,加强业务能力。在媒体融合中,相关学科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还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例如,锻炼综合能力,及时学习数字教学设备、新型数字软件等。此外,高校及有关部门需及时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推进教学研究与行业发展间的信息及时传递和交流。另外,高校可通过与媒体融合示范单位的专家展开校企合作,加强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指导,这也是推进媒体融合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选择。

3.深入行业交流

新闻工作者深入行业交流,尤其是跨行业交流对媒体融合具有一定的启示。新媒体背景下的跨界思维广发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深入行业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将广开思路,受益匪浅。行业交流不仅包括同行业的交流,还有不同行业的交流。广大新闻工作者更要走出小圈子,奔向更广阔的世界。行业交流不光要立足脚下,更要勇敢地跨出国门,聚焦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培养我国人才,深化媒体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从最初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建设全媒体,再到如今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多年的实践表明,关于媒体融合的探索实践不仅证明了现在,还昭示着未来。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深入落实贯彻相关政策。尽管部分媒体在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简单相加的问题,但经过长期的实践,这类问题也将在市场的检验下逐步迎刃而解,融合大业也会不断快速、深入推进,稳步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阶段。新媒体时代对于媒体来讲是融合媒体的时代,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正确导向,引导媒体融合新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猜你喜欢
工作者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关爱工作者之歌
融合菜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