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培养视角下GCSE地理教材的评价与启示

2022-03-11 21:54晏祥选潘玉君高庆彦张艳萍杨晓霖
地理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学生

晏祥选 潘玉君 高庆彦 张艳萍 杨晓霖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英国GCSE Geography教材的表层系统(文字/图片/作业系统)和深层系统(知识/品德系统)进行分析和评述,阐述其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与人教版《地理》教材(PEP)相比,该教材注重技能养成、强调方法培养、评价注重思辨、学科人文价值突出。PEP教材可以向其借鉴参考,以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规律、地理教育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着力于地理思维的培养;教学中应采用大单元和地理专题结合的教学设计,注重人文价值和国际理解与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评价;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5207(2022)03-0011-04

加强地理实践力培养是推动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地理核心素养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最终要通过地理实践力实现。[1]但目前基于新课标编纂的地理新教材针对地理实践力而设计的内容相对单一,因此,针对地理实践力培养,教师对教材的再设计和组织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教材评价是目前国际上常采用的方式,能够发挥我国地理教材在实践力培养过程优化中的主要作用。特别是在同一标准体系下评述和对比不同地区的中学地理教材,往往能够发现中学地理教材在同一教学目标培养路径上的独到之处,对促进地理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英国地理课程标准的传统,从1991—2014年,各版本课程标准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复强调地理技能的培养,基于此环境诞生的GCSE Geography教材(参加GCSE考试所用的地理教材,GCSE全称为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即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是英国学生完成第一阶段中等教育会考所颁发的证书)在地理实践力培养环节中具备很强的话语体系。该教材对地理技能的多方面塑造相对成熟,挖掘其中的知识组织形式和教学逻辑结构,对我国以后进行中学地理教材编写和再版、完善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案等都具有启示作用。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它有助于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的提升,帮助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2]新课标将地理实践力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行动能力,指的是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规律的能力;二是意志品质,如树立崇尚科学、勇于求知的学习态度以及探索、批判精神等。前者考查学生的行动能力,后者注重学生的心理能力,因此,对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在于行动力的培养,也在于心理意志的培养。

二、研究价值阐述

地理实践力是人们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3],因此,培养过程需将自然与人文过程置于特定的地方与区域之中,考察实际环境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新课标对于地理实践力的描述还处在理论层面,如何基于地理实践力来组织教学、培育学生学科能力的相关方法论却缺位,造成目前从课本活动设计到教学组织和学习评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此外,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在对地理实践力的评价上注重终结性评价。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不是“规定在课程标准”上的,是学生和教师在反复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养成的,对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其核心应该专注于过程,而非聚焦于结果。地理教材作为对课程标准的细化,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直接沟通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业质量。因此,在进行教材知识组织时,需要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结构化和步骤化,并用适切性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而非将其表达成另一个标准,并直接评价学生的能力掌握情况。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和相对简单的实践活动构建起来的[4],复杂的认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知识背景,促成知识的迁移和分化,从而成为相对简单的实践活动的强大背景支撑,在这种关系中,教材很容易被放在主要位置上,对教材的研究也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研究对象分析

本文聚焦于Chapter 6 Weather and Climate,分析本章节的表层系统(文字/图片/作业系统)和深层系统(知识/品德系统)。

1.文字系统

结合课程标准对地理实践力概念的表述,将文中翻译为“记录”“采用(使用)”“分析”“获取”等视作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文字系统中,主要侧重于分析实践性的文字,所选章节第一节“天气”作为全书的构成部分,体现着大量的操作性实践活动(表1)。主要指导学习者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实地考察,采用指导性文本将数据和资料收集过程步骤化,帮助学生再现和解读课本的知识,因此,文字的叙述要求层次分明、简单精练,力求通过文字描述给学生以感性的认知。

本节开头引入风的概念,言简意赅。关于“风”,教材给出两个标准:①“风向”,指出确定风向的用具——风帆,简洁但信息表述完整,文中采用了“利用”这一操作性很强的字眼,明确风向数据获取途径,同时也指导学生参与记录风向数据,为学习者实际操作指出明确的路径和方法;②“风速”,课文中使用“利用(使用)”,当学习者开始实践时,能快速地确定自己所需仪器,对收集到的数据结果处理为“节/小时、千米/小时或标注于蒲福风力等级表上”,流程化的操作步骤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操作过程中快速、准确获取可靠的数据,同时也对数据精加工处理过程进行指导,锻炼学习者运用工具的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地理实践想法的改善和创新。

2.图片系统

地理图像包括地理自然特征的实拍图、概念展示图和地图等。GCSE Geography教材描述地理现象分析过程的图片占比较高(表2)。整个章节的图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大量的图片自成知识点,少部分需要解读的内容则将文字和图片结合,如大气受热过程图,从“太阳短波辐射”开始,以序号的形式展示整个大气受热的过程,将“大地吸收辐射”“大地长波辐射”以及不同高度段大气吸收的热量展示于图上;②大量的图片不是单张出现,而是成组出现,多张图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如介绍天气系统时,课文采用5张图片进行编组,从冷暖气团相遇、不同气团的运动状态形成的不同天气系统到气流运动方向导致的气旋和反气旋以及展现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下各个天气系统的特点。这一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发展到高级的过程将知识步骤化输入,学生后期能够根据各个版块将知识逐步内化,并在后期逐级调用,有利于学生掌握读图顺序和读图步骤。

3.作业系统

作业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作业可以检验学习效果,围绕课本所述的知识和方法,布置作业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通过作业举一反三,加深理解和拓展延伸,甚至发现新知识和新方法。

Chapter 6的作业系统是整本教材作业系统的一个缩影,其特点首先是题目和参考答案在同一个版块,该作业设计并非指向学习者能否回答问题和规范答题,而是定位理解问题的方向,这不仅是简单的记忆和背诵,而是需要将知识吸收,归纳糅合成为方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后再次输出,同时,题目和答案出现在同一个版块,在解题过程中能否克服答案的吸引和干扰可以直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执行力和意志力。其次,考查覆盖本节所出现的基本知识,难度由考查地理基本概念判读逐渐过渡到具体的时空要素结构分析,对于知识融合的要求越来越高,相较于PEP《地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难度提升了不少,考查的维度也更全面。

4.知识系统

知识系统也叫知识结构系统,是课本在确定主题之后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布局,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GCSE Geography在结构上采用大单元知识主题编组,即将包含在单元主题下的所有知识因子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编排在一个大单元中集中教学。在节选部分,从天气和气候的基础知识逐渐过渡到气象灾害、气候变化,三个主题前后相接,将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知识全盘托出,知识的连续性强,层次分明,在学习过程中呈现螺旋式上升,利于知识迁移。PEP《地理》的知识连续性相对较弱,将大气现象知识的学习从初二下学期延伸到高中,在高中又将“气旋”和“锋面”等知识纳入《选择性必修1》,学习周期较长,同一知识点的高级知识因子难以和前面的基础知识发生联系,若初中基础较差,则会导致高中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

5.品德系统

品德系统是指教材对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论。教材所要培养的品德包括个人品德和社会品德,个人品德即树立地理信念,坚定地理志向,能以地理的视角和观点看问题;社会品德为关注家乡和国家发展、树立全球观念等方面的意识。

从开篇讲授天气开始就通过各种数据收集活动和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锻炼操作能力和意志。学生利用平常生活中收集到的数据研究出结果,可以推动学生学科热情的极大发展,对所呈现的知识充满热情或认为有研究和学习的价值,那么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接的刺激作用就会推动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最终推动个人道德的形成。在气象灾害部分,课本采用案例分析组织课本内容,分析非洲南部、孟加拉湾和欧洲北部等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版块阐述了温室效应和臭氧耗损的原因及其危害,这些案例采用了大量的证据来说明上述情况,并在此过程中给出建议性的举措来防治和延缓气象灾害。从内容结构看,视角在全球变动,让学生逐渐从关注周边生活向关注其他区域转变,从关注小尺度时空向关注大尺度时空转变。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和树立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

四、结论

英国教材知识组织过程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难度适中,总体上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技能的养成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地理学科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GCSE Geography教材中有大量操作性知识,前后衔接自然,强调学生需要加强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接根据文中的指示获取和整理数据,独立完成相关的地理实验。通过在生活中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让学生相信他们所研究的课题和他们的实际生活有相当的关联意义,更能够提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乐趣。[5]

2.强调方法的培养

方法是思考问题的路径或为了达到研究结果而采取的手段和行为方式,GCSE Geography教材图片在方法的培养上也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对于同一个知识的表达,图片相比于文字描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具有文字所代替不了的作用。GCSE Geography教材圖片注重过程表达,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分析步骤。如用图片来表述降雨的形成过程,更容易让学生对降雨过程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对于复杂的知识,英国教材还使用多张图片构成一组,分阶段和分类型表述知识,将整个地理现象由成因、发展到表现逐一展示,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呈现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评价注重思辨

作业系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承担检测学习效果、提升技能等作用。作业系统作为评价系统的一部分,是考查和检测课本知识掌握情况的环节之一,英国教材作业考查维度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思辨能力。PEP《地理》的作业考查方式聚焦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考查“是什么”,相对于英国教材评价维度较窄,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多维度的考查、多类型知识的呈现,能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思辨,运用和构建以作业为中心的实践活动对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4.突出学科的人文价值

作为研究陆地表层空间复杂巨系统的学科,地理学应该多关注学科的人文价值体现。GCSE Geography教材内容在基于自然地理因素分析时,更注重将地理现象升华至人文层面,使得地理学和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如从“风”到“气候”的分析,并不只是简单描述其形成原理和演化机制,而是在每个环节都尽量和实际生活挂钩,从正面和负面来评价这个过程是如何与人类生活环境发生关联的,以及提出面对不同情况的处理建议。

五、启示

对教材的评价体现着教材观,本文的研究并不仅是停留在对教材现象的揭露,而是思考一直以来我们是被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所引导,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一本什么样的教材。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不断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学习生活化。

基于GCSE Geography教材,本文认为PEP《地理》首先需要守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打破严格的地理科学体系,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规律及学科内容体系的内在逻辑来组织知识,同时建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体系结构,以现实生活为基点,以实际生活为指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其次,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要以地理教育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考试只占其中的一部分,需要以学生长足的发展为基点,培养地理警觉性,培养学生以地理人的思维分析问题;再次,面对当下教学环境的变化,地理知识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因此教学中采用大单元和地理专题结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方法;最后,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终的落脚点都需要尽量回到人地关系的解读和思考上,注重所研究问题的人文价值,思考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意义,在国际联系日益密切的社会现状下,更多地注重国际理解与合作。

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教材的编写是自上而下的覆盖,凝聚了太多的关注目光,课程标准是方向,但成果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因此,自下而上地考察也非常有必要,借助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和教师对教材的诉求,有助于直接从一线收集教材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发展和教材多样化评价。

通讯作者:潘玉君

参考文献:

[1] 何永.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检视和路径探索[J].地理教育,2021(7):4-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丁志军.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解读与教学实施策略[J].地理教育,2019(6):10-12.

[4] 林培英.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46-50.

[5] Ainley M,Ainley J. Student engagement with science in early adolescence: The contribution of enjoyment to students continu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about science[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1 (1): 4-12.

3194500338248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材学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教材精读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赶不走的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学生写话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