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类课程设计

2022-03-11 00:25郄培郭凯叶起惠王婧懿
科教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项目驱动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郄培 郭凯 叶起惠 王婧懿

摘要创新实践类的课程存在价值观引导不足、与其他双创环节割裂、缺乏跨专业融合协同创新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以“Web创新实践”课程为例探索创新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设计,综合考虑课程目标、内容设计、课程考核三个方面,旨在强化学生的伦理观念,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创新命题方式,跨专业融合协同培养、分类施教。实践结果表明,该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课程的综训成果向其他双创活动的转化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关键词 项目驱动;跨专业协同培养;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2.038

教育部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在此意见指导下,各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曹明等[1]提出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赵亮等[2]尝试重构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课程体系;秦广超等[3]探讨了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双创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双创人才的培养质量。[4]双创课程包括实践类的科技创新创业课程和科研类的研究探索课程。前人的研究主要面向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邱玉婷等[5]对于体验式科研训练课程进行了探讨,目前仍然缺乏对创新实践类课程建设的研究。

1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1.1价值观引导不足

在大数据极度丰富的今天,深度学习等技术纷纷涌入创新创业领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活动给创业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有可能危害社会的伦理风险,[6]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甚至危害国家安全。如何让创业者在应用高新技术时严守科技伦理底线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双创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专业知识技能,更应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双创类竞赛割裂

大学阶段的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积累,对于学生毕业后是否选择创业实践有重要影响。回顾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典型的项目积累进阶路径为: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讲座;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双创类竞赛;完成具备一定研究性和挑战性的毕设课题。[7]各个培养阶段应该是环环相扣的可持续性积累过程,但是目前的雙创人才培养只专注于某单项环节,而忽略了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其中双创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双创类竞赛的割裂尤为明显。

1.3缺乏跨专业融合协同创新

双创类课程一般设置为面向多个专业的选修课形式,这赋予其天然的跨专业基因。然而现有的双创实践类课程往往忽略跨专业融合协同创新的思考。王超等[8]在相关调研中发现,学生期望教师能更多地进行创业机会识别、创业环境分析和个性化指导。尽管目前有些课程已采用了团队协作的考核方式,但是往往容易忽略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角色意愿。如何实现以项目为驱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背景知识通力合作[9]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2 Web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2.1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创新创业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的整体目标是围绕科技创新创业从初期想法到落地的实践过程,以讲授Web开发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思维、并实现创新方案的初期孵化为主要内容。

2.2课程设计方案

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具体的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本课程结合跨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锻炼不同专业学生的协作能力。课程设置了多元性的考核方式,综合考虑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科技创新创业实例剖析。本课程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双创类竞赛和市场成熟产品三个方面筛选典型的科技创新创业实例并进行剖析。将科技伦理观念融入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树立科技伦理风险意识,避免技术误用、滥用行为;着重介绍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融入扶贫助农的思想,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进行积极的知识传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团队组建&自主命题。本课程面向有计算机背景的工科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放。在互联网创业的起步阶段,初创团队一般由产品经理、营销管理人员、架构师、前后端研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构成。课程设计的团队一般由3-4人构成,初创团队角色简化为产品营销和开发两大类。在课程初始阶段指导学生认领角色并实现自由组队,为综训的团队协作打下基础。

基础理论内容。本课程对于两种角色的学生提供了分类培养的基础理论内容。针对产品营销角色的学生提供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等内容介绍,指导其将科技创新创业想法转化为成熟的产品方案。针对研发类学生提供Web开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页面开发和Javascript语言,并引入了微信小程序、云开发等可快速迭代的开发技术,使学生可专注于自身业务逻辑开发,降低服务器配置、运维等额外成本,提升低年级学生的技术自信。

基础实验。为了增强课程的可延续性,本课程提出“基础实验+自主命题综训”相结合的实验安排。通过基础实验的设置,保证大多数学生掌握Web开发基本技能。课程将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融入基础实验,为综合实训的开发打下基础。

综合实训。本课程将综合实训作为成果可延续性的关键环节,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分类锻炼不同角色的学生以实现有效的团队协作。产品营销角色的学生负责产品需求分析、交互设计、营销推广等工作,开发角色的学生负责前后端产品研发及测试工作,两种角色的学生互相配合、同步推动项目进程,并完成综合实训的各阶段团队汇报。

大创项目及竞赛备赛。课程综训的原创性成果可作为其他双创活动的项目积累。对于有意愿参加竞赛的团队,任课教师统一组织集训,指导其完成项目迭代、文档撰写及材料准备工作。对有意转化为大创项目的团队,任课教师参照立项标准为学生指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指导其完成必要的立项准备工作。

2.3课程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的设定遵循“夯实基础、重视过程”的原则,将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10]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

个人考核范围包括基础实验及平时表现,占整体成绩的20%,属于过程性评价。团队考核分布于自主命题综训的各关键节点,引入“汇报-答辩”式的考核方式,占整体成绩的80%。通过设置自主命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并进一步以项目驱动的模式完成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其中项目立项汇报、前期汇报及中期演示汇报是过程性汇报,答辩演示汇报是总结性汇报,两种类型的汇报各占总成绩的40%。

3实施效果

本课程面向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至今已培养了180多名学生。在基于本设计的教学实践中,45%的团队基于综训研发的原创产品参加了清华大学与腾讯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其中一支队伍获全国三等奖,一支队伍获华北赛区二等奖,相较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有显著提升。

通过学生对于团队的自评发现,绝大多数团队的分工明确、成员之间配合度高、团队凝聚力好,相对应的项目成果水平较高;个别团队出现沟通不畅问题,相应的成果产出效果不佳,需要甄别此类团队并加强引導。在课程结束后,以无记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100%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有挑战性,促使其开展主动学习,鼓励独立思考,可培养科技创新精神。94%的学生认为该考核评价方式能反应学习成效。

4结语

本文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具体问题,以“Web创新实践”为例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打破传统教师命题的壁垒,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创新命题方式,将课程产出的原创成果优化后参加其他双创活动,做到课创交融;按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特长分类施教,实现在团队中的角色价值;引入产业界快速迭代技术,树立低年级学生的技术自信。

*通讯作者:郭凯

基金项目:北京邮电大学2021高新课程项目。

参考文献

[1]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0-20.

[2]赵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理论与实践角度的分析[J].江苏高教,2020,(06).

[3]秦广超.创新创业能力下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36(03).

[4]闫宁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18,(04).

[5]邱玉婷.体验式科研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38(04).

[6]赵志耘.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若干认识[J].中国软科学,2021,(06).

[7]李波.新工科及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3).

[8]王超.“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5).

[9]李丽娟.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

[10]张磊.工程认证背景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4).

猜你喜欢
项目驱动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