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3-11 01:27王心吉徐兵郭茂华张保田曾卫平李建国涂佳敏
当代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引流术肛瘘复杂性

王心吉,徐兵,郭茂华,张保田,曾卫平,李建国,涂佳敏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肛肠科,广东 深圳 518106)

复杂性肛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人体肛肠疾病,可导致患者肛周肿胀、流脓、瘙痒,严重患者还可见全身性的发热、畏寒等症状。据临床调查显示,我国复杂性肛瘘发生率为全部肛肠疾病的5%~10%,但近年来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居民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需及时诊治。目前,医学上通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复杂性肛瘘病症,但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手术时间较长,且术后疼痛状况较为明显,故难以被患者所认可[1]。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是医学微创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创口小、康复快等优势,疗效满意[2]。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肛肠科接收的复杂性肛瘘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肛肠科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 29 例,女 21 例;年龄 15~66 岁,平均年龄(43.5±5.3)岁;病程 2~10 年,平均病程(6.5±1.3)年。观察组男 30 例,女 20 例;年龄 16~68 岁,平均年龄(43.9±5.1)岁;病程3~10 年,平均病程(6.8±1.4)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诊断确诊为复杂性肛瘘病症,符合《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复杂性肛瘘疾病诊断标准[3];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肛瘘状况为克隆恩氏病、结核病等疾病所致患者;②合并其他重大内科疾病患者;③存在麻药禁忌证或其他手术禁忌证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灌肠、备皮准备,术后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每天便后中药熏洗坐浴、肛肠换药等康复操作。

对照组给予常规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具体手术过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取俯卧折刀位,常规消毒铺巾,术者以左手食指探入患者肛管进行引导,选用银质探针从患者外口探入并准确查找内口,将探针从患者内口穿出,沿探针切开患者外口和管道至肛门齿线、皮下组织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等,切开完毕后,将橡皮筋捆绑于探针末端,沿内口牵出挂线,以此将患者内口肛管直肠环以及肛周部残余主管挂开,随后勒紧橡皮筋,并修剪创面边缘,呈现“V”状开放创面,保证引流畅通。同法切开支管,若患者支管与主管距离较远,则治疗人员可选择采用支管末端改道方式处理,选取患者肛门为中心,进行放射状切口开窗引流,并搔刮清除管道,进一步扩创,以此保持引流的通畅,同时置入橡皮筋行松挂线引流,若患者引流距离较远,则治疗人员还可选取分段开窗引流法处理,患者橡皮筋于治疗结束后2 周自行脱落。

观察组给予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治疗。具体手术过程:患者麻醉及体位同对照组,手术医师以左手食指于患者瘘管外口出探入肛管内引导,并准确寻找内口(可采用影像学设备进行辅助寻找),确定患者内口走向、瘘管与括约肌联系、主管与支管联系等,便于手术顺利进行。确定完毕后,治疗人员于患者主瘘管外口处取梭形切口,沿皮下或括约肌间分离,于内口处取放射状切口,与外口切口间需留1~2 cm皮桥,若内口在6点或12点位,切口可适当延长,尽量保护内外括约肌,沿括约肌间潜行剥除主管,切除患者内口周围坏死组织、纤维化等组织。于支瘘管外口取梭形切口,与主管切口形成对口引流,剥除支管,若支管与主管距离较远,采用分段开窗引流,修剪患者的创面边缘,呈“V”状开放创面,清除发生感染、坏死、纤维化的组织,以此保障引流的通畅,并选用0/2 无创伤缝线缝合内口黏膜,以破坏内口并进行止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根据《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3],显著:患者病情症状消失,创面完全愈合;有效:患者病情症状改善明显,创面愈合状况良好;一般:患者病症症状无明显变化,创面愈合不甚理想。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②治疗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治疗满意度,分值0~100 分,由患者出院时匿名填写,调查表信度系数为 Cronbach' s α=0.82,80~100 分为非常满意,60~79 分为基本满意,0~59 分为不满意,调查表共发放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为100.0%。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③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形状况以及术后复发状况。术后复发状况由本院医护人员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或患者门诊复查得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形状况及术后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畸形率、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形状况及术后复发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time,wound healing time,anal malformation status and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指发生于人体肛管或直肠腔与肛门外皮肤直通的管道瘘道,因其具有多发性、管道弯曲性特征,故称之为复杂性肛瘘[4]。根据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于2011年更新的《肛周脓肿和肛瘘治疗指南》[5],将手术后易造成肛门失禁的肛瘘均列入复杂性肛瘘范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肛瘘病症发生原因已逐渐明确,除特异性病因,如克罗恩病等造成的肛瘘,以及外伤性因素造成的肛瘘外,绝大多数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腺感染形成脓肿,从而造成穿孔,形成管道瘘道[6]。当感染反复发作,生成多条瘘道或多个出口,从而形成复杂性肛瘘。病症发生后,患者通常会出现肛周区域局部肿胀、疼痛、流脓等明显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极易造成患者肛门畸形,甚至肛门失禁,严重影响患者日后正常生活[7-8]。目前,手术治疗是复杂性肛瘘临床治愈的唯一方法,同时对于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率和肛门功能的影响是临床关注的主要问题[9]。

常规肛瘘切开挂线术对人体创伤较大,在手术过程中较易损伤患者肛管直肠环,导致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率较高,且留存较多后遗症,如肛管狭窄、不完全失禁等,故常规肛瘘切开挂线术虽然疗效确切,但存在疗程过长、病灶去除不彻底等局限性。与常规肛瘘切开挂线术比较,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具有对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能尽可能保存患者肛门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肛门畸形率、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减少患者畸形和复发状况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廖振华等[10]研究显示,应用主灶切开瘘管部分保留开窗引流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应用常规肛瘘切开挂线术组患者,并发症(肛门失禁、肛门渗液、肛门畸形)发生率低于应用常规肛瘘切开挂线术组患者,疼痛时间、治愈时间短于应用常规肛瘘切开挂线术组患者,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应用主管切开支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及肛门畸形率,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且患者对治疗工作满意度高,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引流术肛瘘复杂性
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复杂性挑战与路径优化——基于复杂性理论
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复杂性背后
肛瘘诊断与治疗
中药坐浴治疗170例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