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的影响

2022-03-11 01:28刘影王莹杨迪
当代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酸盐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刘影,王莹,杨迪

(盘锦市中医医院内分泌,辽宁 盘锦 124000)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作为高发性骨骼病变,以骨密度降低、骨矿物质削减为主要特点,进而出现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与骨机械性强度降低及脆性增强,最终导致骨折率升高[1]。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叫做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群,而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发生骨折后愈合缓慢,对其生活与行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如何有效预防与避免骨折发生,是临床研究热点课题。目前,双膦酸盐类药物是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常用的一线药物,治疗目标在于防止骨质的进一步流失,尽量避免骨折风险事件[2]。研究报道,双膦酸盐类药物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良好,脊柱骨折发生率可降低40%~70%,髋部骨折发生率可降低40%~50%[3]。唑来膦酸作为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在国内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研究,旨在探究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与骨折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男34例,年龄40~70岁,平均(56.8±2.5)岁;女21例,年龄50~72 岁,平均(60.4±2.6)岁;病程 4 个月~8 年,平均(3.2±0.8)年。观察组男36例,年龄40~73岁,平均(56.3±2.4)岁;女19 例,年龄52~75 岁,平均(60.9±2.3)岁;病程6 个月~8 年,平均(3.6±0.7)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临床表现(如疼痛、身高减低或脊柱变形、骨折等)、骨密度检测及影像学诊断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4];③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病变;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入组时已有骨折病变;④随访时间不足6个月;⑤风湿性或类风湿性疾病;⑥近期有激素类或影响骨代谢类药物应用史;⑦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钙尔奇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29,规格:0.6 g×60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0.6 g。连续治疗3个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膦酸盐治疗,双膦酸盐选择唑来膦酸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物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346,规格:100 ml∶5 mg)治疗,将100 ml唑来膦酸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率控制在5 mg/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随访6 个月骨折发生率及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选择腰椎L2~4骨密度进行测定与比较)情况。①临床疗效。参考有关骨质疏松症疗效标准[4]: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且骨密度值增幅明显为显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骨密度值有一定升高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骨密度等无明显改善或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骨密度测定。分别于治疗前与随访6 个月时测定患者的腰椎L2~4骨密度情况,应用意大利LACN集团的宇航员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执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骨折发生率比较 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骨密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椎L2~4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腰椎L2~4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密度比较(,g/cm2)

表3 两组骨密度比较(,g/cm2)

组别观察组(n=55)对照组(n=55)t值P值治疗前0.701±0.042 0.702±0.044 0.122 0.903治疗后0.732±0.049 0.713±0.047 2.075 0.040 t值3.562 1.267 P值0.000 0.208

2.4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呕吐4例、头晕3 例、乏力2 例、关节痛2 例,不良反应率为20.00%(11/55);对照组发生呕吐5 例、头晕4 例、乏力1 例、关节痛2 例、肌痛1 例,不良反应率为23.64%(13/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817)。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均寿命延长,导致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年人退行性疾病常见类型之一为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并发症[5-6]。该病特征主要有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折发生率高等,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而易于骨折的骨骼系统病变”。随着临床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认识加深,其临床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分为5 类,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骨矿化作用药物、中药、兼具骨吸收与形成促进药物,其中双膦酸盐是常见的骨吸收抑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作用并不显著,治疗后骨折率较高。双膦酸盐的“P-C-P”分子结构在人体化学物质作用下可稳定表达,国内外关于其分子研究证实,该结构对骨质羟基膦灰石结晶有高度亲和性,经酶作用后该结构与钙离子结合,吸附于骨无机质表面,从而对破骨细胞活性有降低作用,同时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进而抑制骨吸收,打破骨转化平衡,促进骨形成[7-8]。目前,双膦酸盐已有三代,其中唑来膦酸是第三代中的常用类型之一,国外关于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较多,而近年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证实其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显著疗效[9-10],但关于其对骨密度、骨折发生率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通过本研究发现,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对骨密度与骨折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与以往研究相符[11]。这类药物可抑制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与分化,加速其凋亡,同时对溶骨生物活性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可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12]。唑来膦酸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在可控范围,如胃肠道不适症状,主要在于双磷酸盐对人体食管、胃黏膜有腐蚀作用,而临床又强调空腹用药,为此在应用双磷酸盐治疗前需考虑患者的胃肠道情况,用药后可维持30 min 以上坐立或站立。对于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肌肉或骨骼疼痛,如初次应用含氮类双磷酸盐的患者可能有短暂血液学改变,类似于典型的急性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28~36 h,无论是否继续治疗,均可在1周内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骨折发生率,改善患者骨密度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酸盐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绿色水处理剂高铁酸盐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欧盟:海藻酸、海藻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无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