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

2022-03-11 01:28孙赫非杨文蛟邹文博闻天翀
当代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植骨椎弓椎体

孙赫非,杨文蛟,邹文博,闻天翀

(沈阳市骨科医院综合外科,辽宁 沈阳 110044)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主要由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原因所致,其临床症状主要包含后凸畸形、腰部疼痛等。植骨手术是该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显著,但目前临床对于植骨部位的选择争议较大[1]。部分学者认为[2],经后外侧植骨可减少固定融合节段,避免手术过程中损伤腹腔脏器及血管。也有学者认为[3],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避免椎体高度降低,同时能骨性支撑椎体前方。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及经后外侧植骨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4 月至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骨位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 32 例,女 18 例;年龄 35~78 岁,平均(54.25±3.24)岁;骨折原因:车祸25 例,重物砸伤13 例,高处跌落 12 例。观察组男 30 例,女 20 例;年龄35~79 岁,平均(54.31±3.22)岁;骨折原因:车祸23例,重物砸伤14例,高处跌落1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X 线、CT 检查确诊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②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患者;③存在脊髓压迫症状患者。排除标准:①近期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者;②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后位开放复位短阶段内固定与后外侧植骨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后常规暴露伤椎、上下邻椎棘突、关节突、横突以及椎板。在C 型臂透视机直视下明确椎弓根,利用Roy Camile法于胸椎进钉,并利用人字嵴顶点法于腰椎进钉,于伤椎上下邻椎分别置入一枚螺丝钉,将两枚螺丝钉调为“V”字后骨折断端。针对存在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在切除部分椎板后减压;针对存在骨块突入椎管的患者,应通过敲击的方式复位,随后减压。完全清理关节突关节囊和关节软骨后,破坏关节面,使椎小关节加速融合。另外需将减压骨质洒在横突、关节突间及椎板处。结束后在C 型臂透视机透视下明确观察患者的伤椎高度、脊椎生理曲度,满意后冲洗、放负压引流并缝合。

观察组开展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于伤椎椎弓根做植骨通道后,做进针开头,沿椎弓根轴向进针。定位针放置完毕后,于C 型臂透视机透视下调整定位针位置,并使用探针进行探查,明确孔道周边骨质丝均为攻丝后,将弓根螺钉置入其中并复位,复位后退出伤椎椎弓根钉。在C 型臂透视机透视下撬拔上下终板,复位满意后做前宽后窄的扇形通道,方便植骨。利用人工骨颗粒进行植骨,调整漏斗位置后,将骨颗粒植入椎体前方,完成后需安装连接棒及横联。结束后在C型臂透视机透视下观察患者的伤椎高度、脊椎生理曲度,满意后冲洗、放负压引流并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 d,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值0~10 分,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无痛为。0分;疼痛较轻为1~3分;疼痛适中为4~6分;疼痛较重为7~9 分;剧烈疼痛为10 分。②脊柱影像学指标。通过随访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1周、6个月后的脊柱影像学指标,包括Cobb角以及椎体高度等。③脊髓损伤严重程度。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5]评定两组患者的脊髓损伤严重程度,A级:骨折部位运动功能与骶区感觉完全消失;B 级:骨折部位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仅存在微弱的骶区感觉;C级:骨折部位仅存在少部分肌肉运动功能,但无可用功能存在,关键肌肌力<3级;D级:骨折部位存在部分运动功能,但不完全,关键肌肌力>3 级;E 级:骨折部位运动功能、骶区感觉良好,存在病理反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VAS 评分比较 术前,观察组VAS 评分为(7.57±1.24)分,对照组为(7.51±1.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VAS 评分为(3.25±1.28)分,对照组为(5.11±1.22)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4,P<0.05)。

2.2 两组手术前后Cobb 角和椎体高度比较 术前,两组Cobb 角、椎体高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 1 周、6 个月后,观察组 Cobb 角小于对照组,椎体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和椎体高度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和椎体高度比较()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术前椎体高度(cm)86.24±2.57 93.24±2.57 9.630<0.05例数50 50 Cobb角(°)13.54±2.35 13.52±2.87 0.027>0.05椎体高度(cm)56.32±2.81 56.35±2.48 0.040>0.05术后1周Cobb角(°)9.47±2.24 7.58±2.47 2.834<0.05椎体高度(cm)74.25±2.57 80.58±2.66 8.557<0.05术后6个月Cobb角(°)3.98±0.15 2.54±0.14 35.061<0.05

2.3 两组Frankel分级比较 观察组FrankelA级占比少于对照组,E级占比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Frankel分级比较[n(%)]

3 讨论

以往临床多通过后位开放复位短阶段内固定与后外侧植骨的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该方法无法填充椎体前方的骨缺损部分,极易出现再断裂的情况,预后较差。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无需取自体髂骨颗粒进行植骨,可避免患者术后出现骨区疼痛的状况。此外,该治疗方法的植骨方向多背离椎管,在植骨时可避免损害脊髓及神经根,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6]。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创伤性较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患者出现爆裂性骨折时,前方椎体将会受到影响,经伤椎椎弓根体内植骨的方式,可直接利用预弯撑开的钛棒向前推顶伤椎,使移位的伤椎向前复位。此外,在手术过程中直接在伤椎内撬拔上下终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位质量,矫正后凸畸形,有助于恢复患者椎体高度[7]。另外,通过三点固定椎弓根钉针的方式,可最大限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降低内固定的折损率,进而减少后凸矫正率的丢失,避免Cobb 角侧弯[8]。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1周、6个月后,观察组Cobb 角小于对照组,椎体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可有效帮助患者矫正椎体前、后缘的压缩畸形,使椎体高度及Cobb 角恢复正常。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过程中,主要利用关节突或自体髂骨颗粒在椎体空隙中进行植骨,可帮助骨细胞尽快实现骨的爬行替代,有助于加速患者骨折椎体愈合速度,确保椎体前柱尽早得到支撑,有助于促进患者脊椎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减轻其脊髓损伤的目的[9]。此外,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通过对前椎体空隙大量植骨的方式,可充实椎体前缘,在压力刺激的影响下,可加速愈合速度,使患者能尽早下床进行康复训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脊椎功能的恢复[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Frankel A级占比明显少于对照组,E级占比多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疼痛,有助于加快患者的脊柱重建速度,改善患者脊髓损伤的状况,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植骨椎弓椎体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