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22-03-11 08:04■文/杨
幸福家庭 2022年18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过程

■文/杨 柳

在开展学前教育日常课程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结合生活实际与幼儿的性格特点,让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师多对学前教育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与规划,丰富学前教育的教学形式,深入观察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入手,创新课程,能够推动幼儿在动手能力、实践操作、创新创造等多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此外,教师对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能够增加课程与活动的多样性,促使幼儿提高对学前课程、相关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幼儿在吸收、掌握、利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升华思维方式与拓展学习思路,从而培养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意识。

一、学前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随着时代不断更新,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越来越注重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他们对幼儿个体能力的发展、智力发育等多个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和个性化方面的认知并不清楚。同时,教师也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以培育幼儿良好性格为基准对学前教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错过了对幼儿性格、品质、思想等多方面的培育。此外,一些教师运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幼儿的品质、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缓慢。幼儿年纪小、专注力差,加上教师教学方式固化,使幼儿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这阻碍了幼儿学习意识、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二、解决学前教育中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生涯中的引导者和“领头羊”,要学会进行自我优化、完善和提升,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所存在的形式化、僵硬化、固定化等多种不足之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作为教学基准,对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幼儿园也要定时组织教师培训,不仅要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进行考核。此外,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深入剖析课程的知识点,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在课后进行反思、分析、总结和改进,以促使自身教学思维不断更新与升级。同时,教师要学习不同的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例如,教师在幼儿园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学会先向幼儿介绍正方形、圆形等形状的绘画方式,让幼儿尝试进行操作,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幼儿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以此为基础,在互动中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通过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启发教师在课程中以多样的形式与幼儿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学前教育课程的丰富度,促进幼儿对学前教学课堂的向往和兴趣的提高,还能促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融入课程,进而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二)在课程中融入游戏

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强、实践欲望高、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年龄阶段,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将游戏与幼儿园学前教育课程相结合,能够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望,也能够通过趣味化的课程,促使幼儿观察、分析、思考技能的提高。教师可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性格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将游戏与学前教育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进而助推幼儿创新创造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小木船”比赛,带领幼儿制作小木船。在制作小木船的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普及木船漂浮在水里的原理,启发幼儿根据科学原理选择制作材料,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对科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观察,以推动幼儿发现力的作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将游戏与科学课程相融合,不仅能够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储备,也能够促使幼儿在观察、分析、总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清晰的科学思维,促进幼儿创新创造意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在课程中养成不懂就问、乐于帮助同伴的良好品质,启发幼儿在提出疑问、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完善自身语言体系,推动幼儿语言组织能力的全面发展,促使幼儿在多样、丰富、趣味的学前教育课程中,逐渐迸发出知识探索欲望。

(三)创设红色文化主题环境

教师要在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中将红色文化与课堂相融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幼儿园的红色文化主题环境,并引导幼儿做红色文化主题环境的保护者和宣传者,在红色文化主题环境中鼓励幼儿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先辈精神,推动幼儿人文素养、知识涵养、文化底蕴等多方面的成长。在教学中创设红色文化主题环境,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也能够促使幼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知先辈为国家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让幼儿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师可以以此培养幼儿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让幼儿在红色文化主题环境中,逐步提升综合素质、文化底蕴、素质涵养。

(四)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幼儿探索知识的启蒙老师,其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幼儿探索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许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的教学课程时,要采取多样化的课程模式,给予幼儿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幼儿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搭建起良好的知识体系,提高幼儿探索知识的水平,为幼儿迎接小学生活提供更多动力。例如,教师在向幼儿科普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增加科学知识的立体度、真实度,让科学知识能够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多样性、重要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教室或者校园中找一处地方,让幼儿利用花盆、废弃的易拉罐等栽种大蒜、小葱等,并让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科学实践水平,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搭建起更加全面的科学知识体系,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孕育科学梦想,强化幼儿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与实践能力,增强幼儿的求知欲,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开展丰富的户外活动

在开展学前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新时代的教学思维对教学活动进行升华,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并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提升自信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自由地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例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观察自然景观,对幼儿提出“树叶是什么形状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等问题,让幼儿积极思考。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大胆抒发自己的心理感受和见解,让幼儿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开展户外活动能够加强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让幼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自由抒发情感。此外,户外活动的开展也能够让幼儿在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感受到世界的真诚与温暖,这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六)在课程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幼儿正处于多方面能力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他们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他们对于专注力还没有明确的意识与清晰的概念,对外界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采用多样的、丰富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倾听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能充分带动幼儿智力发展与思维扩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幼儿完成游戏任务,并在游戏中向幼儿进行提问,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幼儿普及一些常识,并根据抽签的方式,让幼儿回答问题,游戏结束时,答对题数最多的幼儿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问题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此外,教师通过趣味性的提问,能够让幼儿对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全面,这有利于幼儿的记忆能力的发展。教师也可以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结合科学、体育等多种需要动手和动脑的教学课程,在幼儿探索与挖掘知识的过程中,向幼儿提问,推动幼儿在实践中进行思考,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让幼儿拿起一把尺子在棉制衣服上摩擦,然后将尺子悬空放于距离碎纸屑1~2厘米的上方,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向幼儿提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问题,让幼儿在实验中进行思考、观察和探寻真相,在实践与交流中拓展思维。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要适时地对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为幼儿创建良好学前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过程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