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研究

2022-03-13 06:35周少梅
北方药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汤加小柴胡病症

周少梅

(仓山区东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0)

上呼吸道感染在儿科临床中属于极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因儿童人群的机体免疫能力较差,且呼吸道分泌性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上呼吸道受病毒、细菌侵袭以后,可出现系列炎症反应[1]。高热、咽喉部位肿痛、咳嗽等均为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若病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控制,伴随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中耳炎、鼻窦炎等严重并发症,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等均存在严重不良影响。临床相关统计表明[2],在儿科门诊中,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占比超出60%。西医临床通过开展对症治疗的同时,增加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疾病,氨酚烷胺颗粒为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疾病相关症状,但是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原体等较多,且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仅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或抗病毒制剂等进行治疗所获效用有限,且抗菌药物滥用可导致细菌耐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难度[3]。伴随临床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应用氨酚烷胺颗粒治疗的同时,同时服用小柴胡汤加味可以促进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改善,但是目前临床中小柴胡汤加味治疗题示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少[4]。本次研究就此展开分析,将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为研究重点,纳入60例患者展开对比分析,详细内容作如下阐述。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当中择取6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其入院时间段介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以单双号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纳入3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当中,包含16例男性,包含14例女性;年龄统计区间为4~13岁,均值为(8.16±0.49)岁;病程统计区间为1~9天,均值为(5.07±0.45)天;年发病次数统计区间为3~8次,均值为(4.22±0.37)次。

观察组患者当中,包含18例男性,包含12例女性;年龄统计区间为3~15岁,均值为(8.23±0.35)岁;病程统计区间为1~10天,均值为(5.12±0.49)天;年发病次数统计区间为3~9次,均值为(4.25±0.41)次。

两组于研究中所呈现的资料信息相比,差异小(P>0.05)。

入选标准:全身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等确诊者;有咳嗽、发热、流涕、咽喉部位肿痛及充血等表现存在者;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或者肺部有纹理增粗表现者。

排除标准:对研究中相关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肺炎型流感、中毒型流感者;脏器功能异常者;患有扁桃体炎、哮喘以及支气管炎等严重病症者。

1.2 方法

所有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均接受常规退热、平喘、止咳和镇静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本组纳入对象使用氨酚烷胺颗粒(江西铜鼓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8170,6g/袋)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一日两次,每次用药量为12g,将药剂以温水冲泡,充分混匀以后服用。患者连续服用三天。

观察组:本组上药的使用方法相同,并取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柴胡、黄芩各取12~15g组成药方,取药材浸泡30min后煎煮,一剂药煎煮三次,每次煎煮沸腾10min,每日一剂,一日两次,连续用药三天。

1.3 观察指标

(1)统计组间症状消失时间,即记录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咽喉红肿痛症状、咳嗽症状、发热症状、鼻塞流涕症状的消失时间。

(2)分析两组别间的临床疗效,以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表示,观察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临床表现,于用药后24h~48h内,患者的体温、白细胞总数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咳痰、咳嗽等症状均完全消失为显效;用药48h~72h以后,患者的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咳嗽、流涕等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患者用药72h内,疾病相关症状未发生变化,甚至进一步加重为无效[5]。

(3)统计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腹泻、头晕、口干等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4)观察两组间的免疫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各项治疗工作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晨间空腹静脉血,取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展开测定,并就组间测定值施以比对。

(5)统计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遵照试行版本《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当中涉及的内容,对咽喉红肿痛、咳嗽、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严重程度予以评估,0分代表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4分为重度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组间症状消失时间相比

分析表1数据,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各症状消失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更短,P<0.05。

表1 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

2.2 组间临床疗效相比

分析表2数据,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占更高水平,P<0.05。

表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2.3 组间免疫指标水平相比

研究相关事宜开展前,组间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对无差异;各项治疗工作实施后,以上各指标水平均呈回落至正常值,且以观察组更占优势。分析表3数据,研究相关事宜开展前,组间IgA,IgG,IgM测定值比对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项治疗工作实施后,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呈上升表现,且以观察组更占优势,详见表3所述。

表3 对比两组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2.4 组间中医症状评分值相比

分析表4数据,治疗前,组间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值均呈现下降表现,观察组各评分值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详见表4所述。

表4 对比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值变化情况分)

2.5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

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出现口干表现例数为2例,头晕患者1例,腹泻患者2例,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中,头晕、腹泻、口干例数分别为4例、1例、1例,发生率为2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人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状态下,病毒、细菌等可进入至呼吸道,同时呼吸道当中原有的病菌可大量繁殖,进而演变为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发生以后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性障碍等表现发生,使得支气管痉挛,并诱发咳嗽等表现,对其机体成长存在严重不良影响[6]。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小儿占比较成年人占比高,同小儿人群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差、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等因素有关,尽早明确患者的病情并且应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在缓解疾病症状,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有重要意义[7]。

小柴胡汤是一种由姜半夏、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姜枣等中药材制备而成的中药制剂,该药物当中的黄芩具有燥湿清热、解毒泻火等作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等病症的治疗;姜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和消痞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止呕、解毒治疗中,对于呼吸道疾病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8];药剂当中的主要成分为柴胡,具有解表、疏肝解郁、退热疏散等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等病症的治疗中;药剂当中的甘草具有补气益脾和祛痰镇咳等作用,大枣当中富含糖类物质,对于其他药材的刺激性有良好的缓和作用,且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改善。由以上诸味药材调配制作为小柴胡汤,可发挥散热解表的作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症状,且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较高。

IgG具有中和游离毒素水平、促使吞噬细胞能力提升等作用,于抗感染过程和体液免疫当中均充当重要角色;IgM可促使免疫系统激活,以获得免疫防御的效果;IgA属于局部免疫分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gA、IgG、IgM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方案,可以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改善。分析其原因,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以激活抗体,促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效用增强,且药物具有一定细胞毒性,可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此外,药物可以调节患者机体当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稳定其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提高患者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

病症发生以后,局部气道病原菌定植,促使机体当中炎症因子释放量增加,并且释放至血液当中,诱发炎症反应。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可减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对病症康复有利。

研究中,观察组症状积分、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可促进疾病相关症状改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同小柴胡汤具有散热解表、疏肝透表等功效有关。

综上,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的疗效显著,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等缺陷,且未针对该用药方案在减少病症反复发作方面的效果,还需在今后临床中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汤加小柴胡病症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温胆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