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层次视阈下的川酒文化翻译研究

2022-03-14 21:37刘文婷
民族文汇 2022年1期
关键词:表层中层深层

刘文婷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酒文化经年累月、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中川酒文化在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下成为了中国酒文化中首屈一指的典型代表,汇聚了制酒、饮酒、进酒、品酒等各个环节的酒文化元素,生动地反映了四川的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生态地理等传统文化。尽管如此,在国际化步伐急速加快的新时代,川酒文化的国际传播却效果欠佳,其主要原因是翻译在川酒文化走出去的媒介作用未尽人意,川酒文化的翻译研究也少之又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的多种层次,翻译活动则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在文化层次视阈下的翻译模式、策略和标准能更好地推进中国川酒文化的国际传播,一方面,增强全世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实现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共生;另一方面,促进全世界对以川酒为代表的中国白酒的认同,提高川酒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推进中国白酒的国际营销,繁荣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化与文化层次

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首次提出了“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性整体,涉及面极其广泛,既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也涵盖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取的所有能力、方法和习惯。”[1]这也是目前为止对于文化的诸多定义中最被公众认可和赞许的。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非常广泛,是一个极其繁杂和庞大的系统。

此后,以美国学者拉里.萨莫瓦尔(Larry A.Samovar)为代表的学者们在Tylor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对文化概念进行了深挖和拓展,并对文化有了新的诠释,总结为“所谓文化,是指通过若干代群体和个体共同努力而获取的积淀物,累积了知识、经验、价值观、处世方式、意指方式,以及各个社会层面的组成构架、宗教信仰、社会功能、时间和空间观念、宇宙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物质财富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外在表现上,文化体现为语言模式和行为方式;同时,文化也涉指那些实质性作用于共同生活的物质存在,并受其限定和制约。”[2]文化概念的进一步阐释虽然在严谨度、逻辑性和科学性上仍有不足,但已经注意到文化系统内部所具有的层次构成,这为此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紧接着,西班牙学者史蒂芬.达尔( Stephan Dahl)进行了更精为细的研究和探索,将文化作了三个层次的精确划分,分别为表层、中层和内层,如下图所示:

由此图可见,Stephan Dahl将文化细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表层文化是文化中最表浅和直观的层面,涵盖了人类的各种产品,例如语言、饮食、艺术品和建筑物等等。其次,中层文化是指界定人类生活中好与坏的规范和价值观,包括习俗、道德、法律、制度等等,例如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此影响。最后涉及内层文化,指的是人们对生活中所有问题的基本判断,例如对事物的是非对错、来龙去脉、利弊得失的预测和判断能力等等。在Stephan Dahl的文化层次示意图中,我们发现文化系统的层次构成总体呈现出辐射状态,由内层向中层,再由中层再向外层逐渐扩散。其中文化内层的基本判断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历经长时间的经验累积而成的,并由此引起文化中层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价值观和审判观的形成,进而呈现为文化表层的语言模式和行为方式。反过来,“人们所表现出的语言模式和行为方式则折射出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这一切又取决于人们潜意识中对身边事物的基本预测和判断。”[3]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个特定民族文化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直接培育了该文化的语言体系;反之,语言作为文化的现象和载体,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

川酒文化的内涵与层次划分

天府之国多佳酿、四川自古飘酒香。川酒悠久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蜀国。建国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沱牌、水井坊、郎酒作为川酒的“六朵金花”,一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进入21世纪,丰谷、小角楼、江口醇、高洲酒等川酒声名鹊起,成为中国白酒的新生代力量。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川酒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积淀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酒文化元素。因此,只有从川酒文化内涵和层次的多视角出发,纵横交贯和结合,才能将中华川酒文化完整立体地展示出来。

从横向看,川酒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其中,川酒物质文化是在川酒生产、营销、消费活动中相关物质设施所体现的文化成分。这些物质载体包括建筑设施、酿酒技艺和饮酒器具等。例如:依托酿酒遗址和名酒名镇,打造以酒文化为核心的娱乐、休闲、旅游品牌;酒文化博物馆承载了有关酒文化的搜集、保存、研究、展览、教育功能;酿酒技艺揭示了投粮、发酵、蒸酿、取酒工艺;饮酒器具呈现了陶瓷、烧制及美术鉴赏。川酒精神文化指在川酒生产、营销、消费活动中所体现的相关精神文化成分,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广告宣传语、典故传说、诗词歌赋等形式。例如:泸州老窖奉行“天地同酿、人间共生”,沱牌的“天下智慧皆舍得”等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文人墨客青睐川酒,留下佳句流传千古。李白称之“葡萄新潑醋”,杜甫赞之“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苏东坡豪言“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时光淬炼,历久弥香,川酒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日新月异。

从纵向来看,根据西班牙学者Stephan Dahl的文化层次观,本文认为川酒文化也可相应细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表层、中层和深层。川酒文化的表层属于其文化范畴最可观可感的层面,即川酒物质文化,是指与川酒的生产、营销、消费活动相关联的物质设施体现出来的文化成分。这些物质载体体现为建筑设施、酿酒设备、饮酒器具、工艺流程、专业术语等;川酒文化的中层涉及其规范、标准与价值观,即川酒制度文化,是指与川酒生产、营销、消费活动相关的一些规则和制度,体现在酿酒、售酒、品酒、饮酒、进酒等方面中体现的文化成分;川酒文化的深层是其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也最能体现其文化的特质,即川酒精神文化,是指川酒生产、营销、消费活动相关的精神文化成分,体现在企业经营理念、广告宣传词、典故传说、诗词歌赋等方面。本文认为,由于川酒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如何去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需要借助于以上对其文化层面的划分,依据这种更为精细的层次划分,译者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到相关的语言材料并作出更准确的界定和认识,再根据三个层面的目标语文化的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翻译模式、标准和策略。

文化层次翻译观下的川酒翻译模式、策略与标准

文化层次翻译观

文化层次翻译观是在文化层次结构和文化进化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英国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的哲学理念,从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翻译理论概念。文化进化论认为,人类的不同文化一定是不断交流渗透和持续发展着的,这一过程悠长且缓慢,但最终不同文化将走上逐步统一的路径。人类只要还存在着文化,世界文化就越来越趋向于统一,文化趋同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根据这一进化趋势理论,我们可以将作为跨文化交流的翻译活动分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四个主要层次 :文化表层翻译、文化中层翻译、文化深层翻译和零翻译。其中文化表层翻译仅指语言层面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无需过多考虑原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因素,且目标语的语言体系相对比较完整和独立;文化中层翻译是透过语言表层,逐渐涉及到文化深层,这种情况下,目标语的语言体系的独立性和穩定性相对较薄弱;文化深层翻译是指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已经基本融合,目标语的语言体系已经对外开放;零翻译则指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已经高度融合,导致无须翻译便为上策,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零翻译和文化深层翻译可以合二为一。这四个层次的文化翻译观也正好印证了Karl Popper所持的翻译理论观点,“因为人们试图去分析研究翻译活动,所以才出现了翻译理论,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认知活动的深入和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快速发展,在广泛应用和不断证伪的过程中,新问题必然会层出不穷,导致新的观点和看法的陆续产生,从而颠覆原有的理念,如此循环往复,步步深入,最终才能得出较为完善的翻译理论。”[4]以中西文化为例,二者固然大相径庭,但也不乏异曲同工之处,倘若将川酒文化层次的划分和文化层次翻译观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川酒文化表层、中层和深层来研究其翻译活动,如此一来,可以助力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交流的层层深入和息息相通,有效地达到传播中国酒文化的目的。

川酒文化表层的翻译

翻译模式

文化表层的翻译是指语言层面的翻译。在语言层面的翻译中,原语、目标语的语言体系和文化深层结构都相对较为独立和完整,翻译活动只是两个语言体系初步相互接触,不会涉及社会规范、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等文化深层次的内容。可以说,文化表层的翻译仅仅只是把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翻译模式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在文化表层的翻译模式中,翻译活动只停留在原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的语言层次,而语言层次包含语义层和语用层两个方面。根据刘卫东教授的观点,“如果只涉及到文本意义表述的翻译,则只需要在语义层进行转换即可;如果涉及到对语言运用的表述,则需要通过语义层再转而进入语用层进行逐一转换。”[5]

翻译策略和标准

对于川酒的表层文化的翻译来说,如果仅涉及到语义层的转换,英译中,可以采取“横向移植”的翻译策略。所谓“横向移植”是指仅在符号层面进行转换的翻译方式,这属于文化表层的交流,它只是把一种语言形式直接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不涵盖人文、心理、价值观等因素,因此译者没有必要考虑不同文化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结合我们常用的翻译方法,本文认为,直译是最为合适的,这也是翻译领域中最常见和重要的翻译方法。

例如:量质摘酒需摘出具有五粮老窖复合香气的基础酒,即流酒蒸汽压力≤0.03MPa,流酒速度控制在2-2.5kg/min,流酒温度20-30℃。(选自五粮液工艺指南)

译文:The qualified basic wine with compound aroma are selected as follows: the steam pressure of wine flow was less than 0.03mpa, the wine flow speed was controlled at 2-2.5kg/min, and the wine flow temperature was 20-30℃.

这里表述的是“量质择酒”操作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基础酒的界定,根据前文对酒文化层次划分,属于表层文化。我们在翻译表层文化的过程中只需进行语言的直接转换,无需改变句型结构,也无需添加其他成分即可达到翻译目的。

当然,很多时候表层酒文化的直译,也需要讲究“信、达、雅”,特别是大多数酒文化的专业术语深奥晦涩,一直让国外读者难以理解,并涉及到了语用层面,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仅采取直译的方式,就难以达到翻译目的,因此,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曲”是酒的物质文化,属于文化表层。根据白酒工业术语,“大曲”的英译为“Daqu Starter”,“starter”是指发酵剂,但是这样没能把“大曲”这种发酵剂的完整含义翻译出来,因此,笔者建议将“曲”的翻译可用汉语拼音“Daqu”来表达,并在行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加以简明的注释,即:Daqu (A saccharifying starter used in brewing wine),意思是酿酒用的糖化发酵剂。再例如“酒头”,“酒头”同样是酒的物质文化,属于文化表层,在白酒工业术语中译为“Initial Distillate”,这样的翻译难免也会让读者一头雾水。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增加注释来更完整地诠释这一专业术语,即:Initial Distillate(A mixture of high alcohol extracted at the beginning of distillation)如此便能够表达出“酒头”的确切含义:蒸馏初期截取出的酒精度较高的酒水混合物。同理,“酒花”可以翻译为:Liquor Foam(caused by shaking and flowing out of liquor, and the alcohol concentration can be judged by its shape size and duration.)其注解全面地表达了这一术语的含义,即白酒在流洒或振摇后,液面溅起的泡沫,根据其形状大小和持续时间,可判断酒液酒精度的高低。笔者查看了历年来的白酒术语翻译书籍,发现很多酒类专业术语的翻译都需要进行进一步规范和斟酌。

因此,对于酒文化表层而言,翻译标准就被诠释为: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内容;无需改变原文结构,再根据目标语文化特性和语言表达习惯,顺畅、易懂地表达原文内容。

川酒文化中层的翻译

翻译模式

如前文所述,文化进化理论认为,人类文化的逐渐统一是大势所趋,以中西文化为视角,中层文化的翻译活动就较为复杂一些。刘卫东教授认为,文化中层翻译指“翻译透过语言表层逐步进入文化深层,在两种文化深层还没有达成共识之前的文化交流活动。”[5]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用目的语透过本身固有的语言体系去反映原语的文化深层。所以相应的翻译模式,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中层文化的翻译模式中,原语文本和目的与文本在其语言层次的基础上,逐渐涉入到文化深层,此时,不能像表层文化翻译一样直接横向移植原语的文化体系,这是因为,中层文化范畴中,目标语的文化体系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外来文化的新思想和观念,因此译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文化转换,来满足对外翻译的需求。

翻译策略和标准

在中层文化的翻译中,虽然目标语文化体系可以接受原语文化,但是由于双方的文化深层还没达到完全融合的程度,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意译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阐释、加注、省略、改编、組合等多种方法,同时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情况加入相应的文化因素,而不能仅仅直接将原文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例如:中国白酒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等多种香型,其中浓香型以川酒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主要代表,酱香型以贵州茅台酒为主要代表,清香型则以山西汾酒为主要代表。这三种酒的分别展示了“浓、酱、清”三种不同的酒香,表面上看是从气味和口感上做出界定,实际上是指其原材料、酿造工艺、生产周期、调制方法等等的不同规则和制度,根据前文对酒文化层次的划分,这里折射出的就是白酒的中层文化。根据白酒工业术语,“浓香型”、“酱香型”和“清香型”分别译为: “Strong-flavor Chinese spirits”、“Jiang--flavor Chinese spirits ”和“ Mid-flavor Chinese spirits”,与此同时,部分译者选择以典型的的酒类代表来翻译,分别译为“Luzhou—flavor liquor”、“Maotai —flavor liquor”和“Fen—flavor liquor”,但是这两种翻译都难以将“浓香”、“酱香”和清香的具体内涵和区别呈现出来。因此,为了更好地向英语国家消费者展示两者的内涵和区别,本文认为可以抓住两者的主要不同点,即原材料、口味和发酵时间的差异以及典型的白酒代表,采取意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并在两种译文后分别加以注释来呈现其不同的特征。例如:

Strong(Lu)—flavor liquor,brewed with peas and barley ,and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and long sweet taste.

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为代表,以豌豆大麦作为酿造原料,香气悠长浓厚,芬芳馥郁。

Jiang(Maotai)—flavor liquor, brewed only with wheat in longer fermentation time , and characterized by burnt sweet taste.

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以小麦为酿造原料,发酵期较长,带有独特的焦香气味。

Mid(Fen)—flavor liquor, brewed with sorghum , and characterized by light and pure sweet taste.

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以高粱为酿造原料,味道清香纯正。

因此,就酒文化中层而言,我们将其翻译标准定义为:准确把握原文丰富的连带含义;文本结构可以有适当的转换,尽可能让译文读者获取对原语文化的理解;根据目标语文化特性和语言表达习惯,用贴切的语言将原语文化中的特点表达出来。

川酒文化深层的翻译

翻译模式

如前文所述,中层文化的翻译必将会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达到新的层面,遇到新问题,从而进入到深层文化的翻译中来。以中西文化为视角,深层文化的翻译意味着中西两种文化的高度融合,两种语言体系将为彼此完全开放和接受,价值观念以及对生活的基本判断也逐渐统融合统一,也就是说,这必然会触及到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以致在文化交流活动中甚至会出现“文化移植”和“文化类似”的现象,这是因为有些语言表达方式既存在于目的语的文化体系,也存在也原语的文化体系;有些是因为原语的表达方式长期在目的语体系种频繁使用,于是自然而然地成为目的语体系的表达方式之一,所以“即便时隔几百年,很多人都难以挖掘其语言的本源。”[6]其翻译模式如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在深层文化的翻译模式中,由于文化交流越发频繁,人们的认知观念也相互影响和渗透,在文化深层次的领域中,一步步达成同情,形成共识,在此情形下,原语文本和目的与文本的语言界限也逐渐模糊,会出现文化移植,甚至出现双语双文化现象,即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并存与联合现象。

翻译策略和标准

在川酒文化深层次中,中西文化已经深入融合,在这种“文化类似”和“文化移植”情形下,译者可以采取“类比”和“替代”的翻译方法来解释这一双语双文化现象。这种情况在酒文化的范畴种以广告用词和文学作品最为多见。例如:五粮春是五粮液系列酒中最优秀的品牌之一,在业界一直以来享有很好的口碑,其广告词“系出名门,丽质天成”更是家喻户晓。中文的“名门”和英语的“blue blood”意思相同,是一种文化类似,在英语中, “blue blood”的意思是“名门贵族”而非“蓝色的血液”,因此我们若将“名门”译为“blue blood”就是采用了“类比”的翻译方法,也顺应了英语世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再比如:四川沱牌舍得酒,被誉为“中华第一文化酒”,其广告词“人生舍得道,乾坤珍酿中”中“舍得”二字是指“取舍”之意,并非字面上的舍不舍得、大不大方,而是“舍与得”的对立统一,折射出了“有舍才有得”的人生哲理;“乾坤”既是道教文化术语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根据《易经》的解释,“乾坤”在八卦中指天地与阴阳,在六十四卦中则象征着智慧和谋略。所以这句广告词的深层次含义是:懂得取舍,乃大智慧也。在西方国家,人们虽然对《易经》的了解尚为不足,但不少西方学者常用“辩证”和 “智慧”这类词来指代“乾坤”。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替换”的翻译策略在解释这一文化类似现象。若将“人生舍得道,乾坤珍酿中”翻译为“No pains, no gains. Get this wine, get the wisdom.”既能较好地传播源语的深层次思想内涵,又能顺应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表达习惯,同时还保持了原文的艺术形式。

因此,就酒文化深层而言,翻译标准就被诠释为:充分挖掘原文的深层次含义,文本结构可呈现出多样化,使得译文读者能够更加全面、贴切地获得对原语深层文化的理解;根据目标语文化特性和语言表达习惯,用优美的语言将原语文化中的特点生动地表达出来。

语言的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离开文本层面进入文化层面,是翻译活动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然过程,文化层面的进一步划分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选择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川酒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层次分明,从其文化层次结构的视角出发,先研究其翻译模式,再探索其翻译策略,最后总结出翻译标准,能够较好地对外传递川酒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对川酒文化进一步的翻译研究和川酒文化的对外传播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Keesing, Felix M. Cultural Anthropology[M]: The Science of Custo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8:18

[2]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

[3]范东生.文化的不同层次与翻译标准[J].外国语,2000(3)67-72

[4]Popper,Karl R. Objective knowledge.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M]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72

[5]刘卫东.文化层次翻译观[J].中国科技翻译,2001(14):47

[6]杜争鸣.论意译、直译、不译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含义[J].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222-232.

3308500338257

猜你喜欢
表层中层深层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模拟研究
进退之间:中小学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表层
台风对长江口表层悬沙浓度的影响
从“称职”到“一流”
对企业中层管理者激励问题的思考
空城
第三方高考
《中层危机》:探讨应对的金钥匙
美丽 我要更深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