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动过程取向指导的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2-03-14 04:05黄莹陈岚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嘱意向依从性

黄莹,陈岚

(商丘市中医院 肺病科,河南 商丘 476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其发病人数逐年增多[1]。相关研究[2]表明COPD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可减少复发,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我国COPD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尽如人意,不遵医嘱、自行停药/换药的现象时有发生。研究[3]指出,COPD长期控制不佳可诱发呼吸衰竭,导致预后不良的发生。健康行为过程取向(HAPA)是由前意向、意向、计划、行动阶段组成的干预模式,可根据患者所处阶段的不同,实施针对性的干预。该种模式强调干预的阶段性匹配,并且操作简便,患者可自行应用[4]。本研究探讨HAPA指导的行为干预对COPD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COPD,处于稳定期;②病程3个月以上;③可独立阅读,意识清楚;④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合并哮喘;②重度肝肾功能不全;③处于急性发作期;④认知功能障碍;⑤参与其他研究;⑥解释后拒绝参与。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38~73岁,平均(59.17±12.64)岁;男17例,女13例;受教育年限(10.64±2.33)年;吸烟8例。对照组年龄40~73岁,平均 (60.33±12.78)岁;男15例,女15例;受教育年限(10.95±2.40)年;吸烟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药物用量、频次,并发放健康宣传册。观察组给予HAPA指导的行为干预,具体为:①前意向阶段:该阶段患者对不遵医嘱的危害尚未认识,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及常用药,并讲解不遵医嘱用药的危害,询问患者的用药习惯,鼓励患者提问;指导患者用药的方法及时间、吸入性用药的应用技巧;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可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告知患者每个人均有控制COPD发作的能力,通过科学、系统的用药行为管理完全可控制疾病。②意向阶段:首先进行自我评价,让患者自行回忆平时的用药习惯,并指出与认知不一致的方面,让患者详细描述发病后的用药行为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根据患者的健康行为帮助其转变行为习惯,讲解患者自身的习惯造成的消极影响;促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行为,并确立改正目标的时间。③计划阶段:根据患者的目标确定计划,鼓励患者参与管理方案的制定,如遵医嘱用药(用药时间、地点、用药量、种类);学习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记录病情的变化情况;提前预想在用药行为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想好解决策略。④行动阶段:根据制定的计划执行,自我监督;鼓励患者坚持用药行为管理,在随访或复诊时了解患者行为管理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随访过程中与患者分享管理行为好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对于持续性健康行为给予肯定,强化患者的用药行为,并进行评估,使患者切实体会到坚持用药可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强化患者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通过线上与医师交流,与患者共同调整管理方案,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问题。

1.3 观察指标①行为改变阶段:采用自制问卷询问评估,前意向阶段为患者以控制症状为目的,不愿长时间用药;意向阶段为现在遵医嘱坚持用药;计划阶段为正在计划如何遵医嘱长期用药;行动阶段为正在按计划执行。②利用哮喘药物依从性量表(MASR-A)评估用药依从性,该量表共10个条目,每项1~5分,平均分≥4.5分为依从性较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行为改变阶段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行为改变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行为改变阶段比较[n(%)]

2.2 两组的用药依从性比较两组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存在时间(F=546.310,P<0.01)、组间 (F=255.467,P<0.01)、交互(F=12.872,P<0.01)效应。组别主效应下,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受时间因素的影响,两组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用药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用药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COPD作为肺部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不断升高。临床虽仍无根治COPD的方法,但可通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及自我管理控制疾病的发作,将发病次数控制在理想范围内[5]。传统的健康行为干预模式可在短期内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中断。患者接受干预后用药依从性提高,症状好转,进而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复发,久之造成患者的依从性降低[6]。研究[7]表明,HAPA模式中个体的健康行为建立过程较为复杂,从行为动机的产生到行为的表现及持续均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行为改变过程同样历经不同的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故有研究[8]认为在对患者行为、心理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干预,干预策略随患者的行为变化阶段进行动态调整,可提高干预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行为改变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行为改变阶段前移明显,处于行动阶段的占比最高(63.33%),其原因为HAPA指导的行为干预针对患者所处的阶段实施靶向干预,如对于意向阶段患者,已认识到用药行为管理的重要性及不遵医嘱的危害,并有改变自身行为的信心,此时行动及应对计划在意向阶段转向健康行为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利于患者从意向转向行动,如计划用药的时间、频次等,提示HAPA指导的行为干预更易激发患者管理自身的用药依从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HAPA指导的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可促使患者保持健康行为。传统的健康行为干预过程,个体虽可改变自身的健康行为,但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HAPA指导的行为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9]。此外,干预期间与患者实时进行线上沟通,共同商讨管理方案,及时纠正其错误认知及行为,鼓励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使其充满信心地坚持健康行为并保持。故在干预期间强化对患者的鼓励,进而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效能,同时调动多方面支持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使其对用药依从性的行为转变为积极主动。

综上所述,健康行动过程取向指导的行为干预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利于规范患者的用药行为。

猜你喜欢
医嘱意向依从性
具身感知情境下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用药医嘱调查与分析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遵循医嘱
遵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