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3-14 04:05段晓怡王真真王莹郭风先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腺癌盆腔分化

段晓怡,王真真,王莹,郭风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科乳腺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宫颈癌属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排液、流血、腹痛等,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宫颈癌根治术为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的首选方案,可有效清除病灶,但疾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为宫颈癌的重要转移途径,也是公认的影响宫颈癌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1-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1.16±3.06)岁;绝经32例,未绝经76例;分化程度:低分化26例,中分化63例,高分化19例;有吸烟史25例,无吸烟史83例。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 (试行)》[3]中宫颈癌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术后病理证实为宫颈癌;③病理类型为鳞癌或腺癌;④手术方式为宫颈癌根治术;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术前行新辅助化疗;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严重内科疾病;④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

1.3 方法

1.3.1 基线资料统计统计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绝经情况 (是,否)、分化程度 (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肿瘤直径 (<4 cm,≥4 cm)、吸烟史 (有,无)、病理类型 (鳞癌,腺癌)、脉管浸润 (有,无)等。

1.3.2 盆腔淋巴结转移判定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判定。当患者出现腹痛、下肢水肿、发热等症状后,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超声检查。CT显示:盆腔有明显淋巴囊肿,边缘光滑,囊壁薄,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超声显示:盆腔囊肿形态不规则或圆形,可见边界清楚的液性暗区。统计所有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108例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23例,占21.30%;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85例,占78.70%。

2.2 单因素分析两组的年龄、绝经情况、分化程度、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组的肿瘤直径≥4 cm比例、病理类型为腺癌比例、脉管浸润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s,n(%)]

表1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s,n(%)]

基本资料 n 发生组(n=23)未发生组(n=85) t/χ2 P年龄 (岁) - 51.26±3.58 51.13±3.11 0.172 0.864绝经 是 32 8(25.00) 24(75.00) 0.372 0.542否 76 15(19.74) 61(80.26)分化程度 低分化 26 6(23.08) 20(76.92)中分化 63 12(19.05) 51(80.95) 0.525 0.769高分化 19 5(26.32) 14(73.68)肿瘤直径 ≥4cm 48 18(37.50) 30(62.50) 13.535 0.000<4cm 60 5(8.33) 55(91.67)吸烟史 有 25 6(24.00) 19(76.00) 0.142 0.706无 83 17(20.48) 66(79.52)病理类型 腺癌 43 16(37.21) 27(62.79) 10.794 0.001鳞癌 65 7(10.77) 58(89.23)脉管浸润 有 36 15(41.67) 21(58.33) 13.369 0.000无 72 8(11.11) 64(88.89)

2.3 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临床多认为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多孕多产等因素有关。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可保留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维持患者生理结构完整,但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4]。因此,为改善患者预后,积极探寻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108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1.30%,提示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单因素和Loig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如下:①宫颈癌多通过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而肿瘤大小为该疾病临床分期的主要依据,肿瘤越大,临床分期越高。研究[5]表明,宫颈癌患者肿瘤直径≥4 cm时,其生长较为活跃,极易向宫颈深部浸润,侵犯脉管系统,并且会影响术后放化疗的疗效,降低对肿瘤的控制作用,进而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因此,建议对于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术后需积极制定更为有效的放化疗方案进行辅助治疗。②宫颈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其次为腺癌。鳞癌的主要生长形态表现为外生型,倾向于局部浸润生长,疾病初期可能会经血行发生远处转移,而宫颈癌患者血行转移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6]。腺癌的主要生长形态表现为内生型,起源于宫颈管内膜,位于宫颈间质深部,极易侵犯血管淋巴间隙,深度浸润宫颈组织,导致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7]。因此,手术治疗前,临床需明确患者的病理类型,以为临床优化手术方案提供参考,彻底清除病灶,以降低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③伴有脉管浸润的患者癌细胞会浸润并进入血管间隙与淋巴管间隙内,形成癌栓,从而转移到远处器官或淋巴结,极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8]。因此,术前应积极评估患者有无脉管浸润现象,若存在脉管浸润,应在术中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降低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

综上所述,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上述因素,以有效减少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猜你喜欢
腺癌盆腔分化
miRNA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盆腔积液怎么办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