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22-03-14 03:07邓金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思政

邓金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0 引言

在大多数人眼中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远低于中学生,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大学生不仅要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复杂的情感生活,还要为日后的就业进行大量准备,容易在巨大的压迫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为此,各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文化素质,利用先进的思想理念,积极对待人生。

1 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人文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看是将人类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或者环境熏陶将其转化为人格、修养,最终形成人的内在品质,而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则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做到正确看待自身的理性、意志等问题。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优良传统,要求培养出温文尔雅、父慈子孝的人,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以往的育人理念也逐渐向重教书轻教人方向转变,当前许多高校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若想打造文明、富强的国家,各院校需要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不可一味注重学生成绩水平的提升,而是要培养出讲礼貌、讲责任、知人生的综合性人才。

2 高校思政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灌输教育严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深,部分高校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将专业课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实践经验,能够在日后就业过程中找到心仪的工作,没有合理划分人文素质教育的时间,仍在沿用传统的单方面知识灌输,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缺少长期、有效的规划,对教育的根本目的存在认知偏差。并且高校思政课本身属于一项艺术哲学,是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高度归纳了我国当前的社会形势,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人文情怀的增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在思政课中存在错误的教育理念,既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文涵养的形成,也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发展,容易在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心理问题[1]。

2.2 教育主体能动性不足

当前思政教育不再是高校教育中的主修课程,因此经常被学生所忽视,但实际上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越是在经济浪潮翻涌的今天,越需要学生保持高度开放的思想,能够接受商业考验以及功利化价值取向的侵袭。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提升,当前时代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空前巨大,许多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鸿沟在适应社会时充满困惑,最终导致学生的人生目标产生偏差,只注重教学内容以及眼前利益,对人文素质精神的理解不到位,认为人文素质教学是虚无缥缈的,对未来发展的帮助有限[2]。

3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3.1 实现人文资源的充分利用

高校学生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在校园中利用大量的人文资源,比如文化传统、科学技术等,若想高效地开展思政课程,便需要教师充分结合人文资源,确保后续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科学依据,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同时高校教师本身需要承担教育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塑造个性化的思想人格,确保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备健康的心智。同时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时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身的德性修养,通过运用专业问题深入挖掘人文教育素质中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塑造更加健全的自我,形成独立、自主、完善的人格,以此满足当前人才市场的迫切需求,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3]。

此外教师要尽可能提高备课质量,花费时间找寻优秀的人文资源,充分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依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导学生掌握冷静思考的要领,使教学中富含大量的人文气质,防止学生在快节奏、经济型社会中出现心浮气躁的情况,利用人文资源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保证教学环境自然、舒适。

3.2 树立大学生先进思想

通常来说高校思政课程中教材多数为经典之作,不仅内容极为丰富,且涉猎面积较大,能够将历史、民族、家庭、人际关系、世界观等人文知识涵盖在内,所运用的语言也更加舒畅优美,能够准确突出人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客观地呈现人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实际感受,蕴含大量的人文精神以及思想道德,是极为生动、写实的人文教材,不仅可以对高校学生产生一定的启迪作用,且教益深刻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同时思政教材中还进一步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实、善良、美丽的渴望,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结合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熏陶,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明确自身扮演的角色,从而乐观地面对人生,利用先进的意识更科学、合理地面对挫折与困难[4]。

3.3 提高课堂建设质量

在高校思政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式众多,各高校本身的教学理念虽大致相同,但仍存在一定差异性,每个高校都具有个性化、独特化的特色与特征,不仅拥有专属的校训、标志性的建筑,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以及独特鲜明的校徽。这一系列外化表现都可以加深学生以及教师对人文教育的理解,有利于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高校的文化活动极为丰富,茧丝牛毛般的社团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业余生活,同时也能为教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帮助,使高校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我国人文历史文化,确保学生能够在充实的大学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自身素养的提升,加强课堂的时效性。综上所述,利用校园人文文化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将课堂建设作为切入点与主抓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3.4 强化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根据实际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占总在校大学生人数的20%~35%,其中存在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比例更是高达15%,而心理异常的学生比例为2%,处于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比例大约在55%左右。这一系列数字足以说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巨大,究其原因在于当前大学生不仅需要在学业上面临繁重的考试,还要面对求职受挫的可能性,这一系列难题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危机感,久而久之便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若想避免此类现象,便需要借助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帮助学生在高压环境下逐渐将抑郁、孤僻等负面情绪消除,防止不良情绪累积最终爆发。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从而找寻问题的形成原因,通过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耐受能力、危机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个人心理危机抵御效果[5]。

严格来说,思政教学本身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人文精神传递的重要桥梁,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实现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增强。虽然思政教学涉猎范围较广,且能够起到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道德、审美等科学文化知识认知的作用,但正因为涉猎内容较为繁多,才导致专项内容深度不足,因此学生不会在学习时出现较大的压力,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

此外,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完成作业布置:编写论文,该类型作业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学生提供表达个人真实想法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自由阐述个人观点,从而养成客观、独立的判断能力;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该类型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沟通、善于交流、积极乐观的行为习惯。

3.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高校学生以00后居多,成长环境与以往相比更加富裕,生活条件更加优越,许多独生子女从小便衣食无忧,无论是在独立意识方面还是在社会责任方面都与旧时代的学生理念不同,从独立意识角度来看,信息时代的学生自主性较强,更加看重个人利益,一旦出现涉及自身发展的问题时会更加紧张。而对此类学生采用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时刻提醒学生需要承担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还要养成勇于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扮演好坚定者角色。

该角色需要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与我国社会建设息息相关,通过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头脑武装,紧随时代发展潮流,时刻保持积极上进的思想,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定位,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将促进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作为己任,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展示青年力量。此外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时刻警醒高校学生自己扮演的角色与以往战争年代领导人员所扮演的思想引领者不同,但两者所承担的使命却一致,即复兴伟大民族,当代大学生要坚定不移地执行领悟者任务,实现理想的升华。

4 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4.1 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地位

首先学生要正确看待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政课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思政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气质,对学习人文知识有促进作用,由于思政课程本身将政治、法律、道德等学科内容包含在内,因此可以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供机会与渠道。其次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都在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致力于将学生培育为独立自主、爱国、守法、敢于奉献的人,希望学生能够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为此,教师要将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充分结合,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降低不良思潮对学生思维造成的不利影响,利用红色教育坚定学生信念,也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以此帮助学生感受当前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思政教学中需要承担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进一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也要不断增强师资力量,要求教师不断提升素养水平,养成良好的人格素质,能够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借助塑造优质形象的方法,使学生找到奋斗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保持严谨的思维逻辑,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使教学知识能够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此外,教师也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短视频、PPT课件等,以此满足现代年轻人求知欲强的特点。而高校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进行测试,鼓励教师不断优化自我,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通过丰富教学经验来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4.3 开展实践教学

教师可布置要求学生制作历史文化视频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网上资料搜寻,抑或是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了解文化习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也能树立良好的探索精神,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增强。

4.4 实现理性思维教育与感性思维教育的结合

对于感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以讲述我国红色革命家生平故事为主,以此打动学生,调动学生内心中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意志。至于理性思维的培养,则以引用社会消极事件为主,不对社会中异议现象进行回避,要积极引导学生以理性思维客观看待与评价事实。

4.5 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

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可引用诗歌来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比如引用抒情诗渡汉江,该诗主要刻画了游子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对家的思念以及对家人的关切,渡汉江一诗与传统思乡诗不同,归乡人本应充满喜悦、载歌载舞,而诗中人却胆怯、害怕,这看似不合理的事结合诗的背景却又是一种正常反应,作者被贬后与家人音讯隔绝,经过漫长的时间后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陌生的一切便使作者表现出恐慌的情绪。学生能够在此类浅显易懂的诗词中得到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更深刻地了解我国古代历史。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讨论,阐述高校思政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实现人文资源的充分利用、树立大学生先进思想、提高课堂建设质量、强化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以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思想精神,进一步升华个人素养。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