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公路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研究

2022-03-14 03:07李红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工程施工公路

李红梅,沈 正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51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1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随着公路的迅猛发展,大量需求公路施工与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高等院校要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公路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交通土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新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对于应用型高校,要通过课程思政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全面提升工科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公路工程施工课程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必要性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三全育人”的重要理念。“三全育人”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全体成员成长的各个方面和阶段,“三全育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1]。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一些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侵入大学生的头脑,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出现偏差,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德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的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课程思政,是指将课程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达到知识增长与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效果,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2]。应用型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专业以理工类居多,人才培养中重技能、轻知识,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土木工程(交通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公路工程施工课程围绕着公路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展开,教材内容基本没有涉及思政相关元素。只有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 “三全育人”思政教育的具体要求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培育主要依靠高校来进行。在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及后勤服务工作分开进行,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与就业等环节割裂开来,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全育人”的模式能够使高校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衔接,整合教育资源。此外,包括家庭和社会力量在内的育人主体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培育工作的开展[3]。

2.1 “全员”育人

“全员”重在强调统一各方教育资源,落实全员岗位育人责任制,明确育人岗位职责,针对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家长、班干部、学生等“全员”育人主体,建立相应的考评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4]。辅导员与家长应建立多渠道长期联系机制,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比如通过网络、电话等,征求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使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成长,改变以往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观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努力提升综合素质。调动“全员”力量,构建起立体化思想道德建设网络。例如针对学习困难学生,要落实教师、优秀学生帮扶学困生的制度。针对课程中难度较大的章节,比如桥梁施工、隧道施工等,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2 “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思想的阶段性转变。教学中,需要把握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规律和阶段学习效果。对于公路工程施工课程,从课程导论,到后面的每一章节,都要善于发掘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通过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公路行业成功人士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树立学习目标,提升奋进求索、励志成才的意识。还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课程期末考试前,组织全体学生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大会,要明确对考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3 “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重在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有效载体的搭建。针对公路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责任意识、理想信念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不论是课堂本位的研究性学习还是课堂之外的本科生科研计划,都能发现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协同运行的重要载体。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营造出思想政治引领与教学并重的校园氛围,既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任何一处角落都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以及一所学校精神品质的展现。另外,要丰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载体。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院可以通过墙报,以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一些校内新媒体的建设,介绍一些优秀的工程建设者投身祖国建设的英雄事迹。

3 “三全育人”视域下公路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如何在公路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对于工科课程,应该重视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需要改变教学理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5]。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首先需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只有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在思想上逐渐消除与教师的距离感。师生达成相互信任的关系,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更易接受。

第二,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设计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综合考虑和统筹,合理安排教学体系,注意与时俱进,调整更新一些教学内容,及时去除教材中陈旧的内容,传统的内容尽量与现代内容结合起来。另外,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动向,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素质结构和应形成的能力,进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适应性。对于《公路工程施工》课程,及时关注、补充公路工程行业发展前沿的最新成果,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大多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实践经验较为匮乏。教师应努力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联想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对于专业实践知识以及《公路工程施工》课程相应的课程设计,教师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可以采用体验式、参与式和案例式等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三全育人”视域下工程案例教学

三全育人要求全方位育人,对于公路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中将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并具有分析和解决公路工程施工中工程问题的能力[6]。工程案例教学是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工程案例的解决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学生要具备公路施工的管理与协调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工程意识、优化施工意识以及遵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意识,以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与创新能力。工程案例教学能很好诠释全方位育人的理念[7]。

第一,工程案例的积累。公路行业历经漫长的发展以后,积累了大量成功的建设经验,许多优秀案例都值得借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广泛阅读专业书籍,密切留意最新行业发展信息,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另外,教师要踊跃参加教科研活动,从海量案例中选择真实贴切、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具体案例来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第二,工程案例的分析与探讨。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为学生发放案例材料,使学生对相关的工程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工程案例资料,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专业书籍、网络资源,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营造积极讨论工程案例的氛围。学生在讨论与分析案例之初,为他们点燃胜利的信心与勇气;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了主题,及时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讨论难以持续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文字资料,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并鼓励学生运用其他专业技术解决难题。这样既能避免教师成为讨论的中心,又能使学生归纳出正确的观点。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方法,扩大讨论广度与深度,帮助学生从讨论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在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有效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产学研合作[8]。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学校鼓励教师与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投身工程实践,勇于承担科研项目,丰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产学研项目是很好的一个载体,可以作为工程案例不断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在科研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努力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公路工程行业,近年来各方面发展很快,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工程中大量应用,但是教材内容可能没有涉及。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获取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相关新技术的信息,可以不断充实工程案例和教学内容。另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产学研项目实践中,切身体验工程项目的实施与运转,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公路工程施工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9]。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资源与育人的元素,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主要可以从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两个方面去考虑,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挖掘一批推进公路建设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并从他们当中筛选出我国两院院士的一些优秀事迹和良好品质进行重点介绍,以体现中国的文化自信[10]。

为了培养学生们勇于担当的精神,在课程的路基施工教学部分,可以介绍沙庆林院士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膨胀土问题是一项世界级的科技难题,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案例融入的方式,通过纪录片的介绍和解读,介绍沙院士听党指挥,临危授命,援建苏丹膨胀土工程的英雄事迹。团队在战乱的苏丹不畏艰辛,勇于担当,攻克难题,最后胜利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成功完成苏丹膨胀土地质条件下的公路建设。课程思政的理念就是协同育人,沙院士的工作经历,全方面体现了家国情怀,体现了为国家奉献和建设的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面对困难的时候应该如何战胜。将这些“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效结合,使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朴实无华和责任担当的优秀品格传下去,激发学生奋发报国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还能让学生们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很多默默无闻的英雄负重前行。

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多介绍我国公路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宏伟蓝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公路建设中的桥梁、隧道工程事故,引导学生一切以事实为依据、科学为准绳,树立学生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严格遵守职业规范、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意识。

对于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不是一日即成、长久不变的工作,其教育效果从浅至深,表现形式就大不相同,而保障机制与评价机制的完善都离不开从学校乃至教师群体,以及家庭的每一份子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工程施工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