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2-03-14 10:59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职业

孟 莹

(延边州农机管理技术总站,吉林延边 133000)

0 引言

实现乡村振兴,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做好乡村人才的培养。但是在当前阶段部分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才能够真正推动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水平快速上升,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的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当中占据了很大比例,但是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开始向城镇化方向发展,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开始进入到城市城镇工作,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开始涌入第二、第三产业,而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开始逐渐向老龄化、空心化方向发展,导致乡村振兴战略无法获得足够的人才支撑。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机械化农业方向转型的过程当中,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帮助和带领[1]。在过去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传统生产模式难以获得高产量和高品质的农作物,并且种植技术较为落后,导致现代化农业设备无法投入实际农业生产当中,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将此种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改良升级,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向现代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总数量不断攀升,但是还难以满足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呈辐射性带动农业发展,促进生产经营规模化,同时还可以促进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根据数据分析和调查可以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能够带动农民实现高效化生产,并且可以有效推动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除此之外,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等新型销售手段完成农产品的交易销售,有效带动了农业产品销售量的提高[2]。

想要有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在当前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当中急需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这就需要相关农业教育部门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同时结合农民学习知识的方式等,从多方面对当前的农民教育培训形式进行创新,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尽快提高农民队伍的综合素养与生产技能水平,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输送大量技术强、意识新、农业知识储备多的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3]。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对多个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和走访可以发现,在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新型职业农民方面、政府部门方面以及职业教育培训方面。

2.1 新型职业农民方面

在调查过程当中可以发现,许多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当中农民参加培训的意识较强,但是难以长期坚持下去,缺乏长久的学习动力。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开始意识到农业向现代化机械化方向发展的意义,知道了想要实现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就必须推进农业转型,农民开始明白了自己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从而顺应当前新型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愿意通过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这一渠道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但是由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许多农民对当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难以适应,缺乏长远的眼光和经营意识,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同时,加上当前农村地区农民年龄普遍较大、文化水平不高加之自身知识更新能力较差,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学习的持续性和长久性还远远不足[4]。

2.2 政府部门方面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拨了充足的经费,但是在当前阶段进行农民培训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还不健全,导致资金在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当中后,培训结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数据调查发现,自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程开始之后,此工程每年都会获得十亿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并且该项资金还在逐年增加。2018年,政府部门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投入的资金甚至已经到达了二十亿元。在中央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推动下,一些地方地区的财政部门也增加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资金主要投入到了培训项目上,通过对社会上的公司进行培训项目招标,从市场方面来得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从而使培训工作量达到相关规定要求[5]。但是此种通过市场手段进行项目竞标的方式,容易出现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在培训项目设立时极易出现机构任务化、形式化的问题,并未实际考虑到培训的真正意义,而是为了创建项目而创建项目,为了实现目标而随意选择参加培训的人员,导致最终的培训结果虽然满足目标要求,但是却无法获得实际有效的培育效果,严重违背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最初意义。其次,此种方式由于缺少合理的主体联合投入机制,导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下发的培训资金难以充分应用在农民职业培训资源开发上。在进行培训机制的协调时,许多部门对自身职责认识不到位,常常出现重复培训多头管理的情况,并且在当前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协同机制并不健全,导致社会企业、培训学校以及职业院校方面无法共同协调的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当中,缺乏多机构协调培训的整体效应[6]。

除此之外,由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职业教育和培训无法得到法律保障。除了法律法规不健全之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和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和漏洞。政府部门给予了足够的资金支持,但是有关职业农民培训的优惠扶持政策并不完善,在该方面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足,还需要将资金优惠政策继续向该方面转移。

2.3 教育培训方面

在当前实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当中,培训主体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发展时间较短,在组织教学和培训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漏洞。目前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培训机构开始对机构的组织建设和师资建设进行加强,并且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教学机构改革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教育考核方面和成果监督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培训机构过度看重完成培训任务和培训人数是否达标,却忽略了教育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考核评价。其次,在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过程进行调查中,发现部分机构的教育培训时间过长,导致一些地区正在经营农场牧场的农民正常工作时间被挤压。最后,许多培训机构常常设立在县级或以上地区,如果农民想要正常接受教育培训就需要在两地之间来回奔波,并且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无法得到实地教学和解决[7]。除此之外,一些培训机构要求农民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之后,在三年之内不能再次参加此类培训,这一规定严重打击了一些准备转型发展或进行多种经营的农场主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组织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培训计划的实效性,未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针对化的分析,导致培训计划脱离了农民的实际生产情况,而教学内容方面也没有考虑到农民的特点和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项目教学和阶段性教学相结合,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切实考虑到农民在实际生产经营当中的学习需求,并且由于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导致一些农民在培训过程中难以理解理论化的培训内容,并且培训过度重视理论化培训,而实地现场教学和互动教学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农民在学习过程当中,难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策略

与其他受教育群体有着明显差别的是,受培训的农民具有较大的年龄跨度,同时,其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且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不仅仅要做好战略方面的规划,还需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合作机制、保障制度以及培训内容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更新完善。

3.1 构建良好的协同合作机制

想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协同合作体制,由政府作为主导、其他主体积极参与。政府需要发挥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的主导作用,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资金充足,避免出现资金漏洞资金短缺的问题;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可以颁发相关政策激励社会企业、农村合作社等积极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过程当中,在政府部门引导下将资金投入到农民培训当中,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扶持基金,为各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提供资金补助,保证培训工作顺利正常开展。

3.2 加强培训保障机制的建立

想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做好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建设,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并且还需要对培训机构进行专业评估。在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之下,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资源共享平台,将各地研究院及教育院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实训基地和示范区。在农村职业农民培训基础建设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受培训的农民分年度、分产业进行培训,让每一个想要受培训的农民都能够享受到培训教育,做到教育公平教育公正。同时,中央相关部门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当中,从科研院所、专业院校当中选取优秀师资力量构建专业化的师资团队,从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水平。

3.3 安排多样化培训内容

单一的培训内容无法从实质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和技术水平,因此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模块的多样化培训内容体系。这就需要培训人员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民职业规划进行针对化的培训规划。例如,可以将养殖场主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培训发展,而培训农业骨干劳动力时就需要尽量提高其个人职业技术能力,将其向职业化方向培育发展。

3.4 创立新型培养模式

在进行培训模式创新时,首先,需要注意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新型培训体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民进行区分化知识技能培训,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教学培训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其次,在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时可以将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在教学当中融入实训教学,使职业农民能够更好理解并掌握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最后,可以将学历教育教学模式引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当中,保证知识技术培训学习的有效性。政府可以颁发相关扶持政策对农民培训的学费进行减免,提高农民对培训教育的积极性,使更多农民可以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当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视,通过做好战略方面规划、完善农民培训合作机制保障制度以及培训内容和教学模式,来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正常开展。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