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植保理念的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2-03-14 10:59张志荣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肥植保农作物

张志荣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浙江丽水 323500)

0 引言

绿色植保理念是绿色植物保护理念的简称,即利用绿色环保的技术手段保护植物生长。这一观念体现在农业生产领域就是将绿色环保技术用于农作物种植,为农作物营造出绿色生态的成长环境,从而达到促进农作物生长及保护环境的多重目标。

1 基于绿色植保理念的无公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1 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战略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农业生产影响着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社会整体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而绿色发展是新时期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切实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全面推进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农业才能与工业、服务业齐头并进,才能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战略。这是基于绿色植保理念推进无公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2 促进农业生产全面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

基于绿色植保理念推进无公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有助于农业生产超越陈旧落后的体系与方式,重新构建更加科学化与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机制与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种植降低成本投入、费用支出,也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品质和收益。从这一角度讲,无公害技术的推广普及是在促进农业生产全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这也是基于绿色植保理念推进无公害栽培及病虫害的又一重大价值。

2 主要技术

2.1 土壤管理

虽然无土栽培技术近年来成为不少地区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宠,然而从整体层面看,相对传统的有土种植模式仍将延续很长时期。因此,土壤管理仍是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之一。比如,加强土壤污染检测是土壤管理核心与最具代表性的技术。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农田周边出现形形色色的工业区、居住区。而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总是伴随着不同种类与程度的污染活动,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尤其是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排放过程中时常存在污染地表径流的风险。地表水纵横交错的水道则往往与农业灌溉用水形成穿插或叠加。一旦污染物处理不及时、不全面,则极有可能顺着水流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进而威胁到农作物成长等。可见,加强土壤污染检测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之一。

加强土壤养分检测也是土壤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自然状态下,土壤随时随地受到环境变化的全面影响,降水、风沙、光照等都会使土壤中各类养分发生增减变化。同时,人类种植活动的持续本身也是对土壤最大的干扰,包括种植与收割、灌溉与施肥等活动都会使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产生剧烈变化。

2.2 水肥管理

众所周知,传统模式下农业生产过程中关键的两大要素是水分与肥料。即便是在越来越多农业科技推陈出新的当下,水与肥依然在根本上左右着农作物栽培的品质与效率。因此,水肥管理是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又一主要技术。

加强水肥管理的技术类型与具体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集约化、一体化等主体形式。比如精确计算单位面积下浇水与施肥的数量和频率,采用滴灌法等减少水肥用量达到降低消耗、提高产量、提升品质的目的。又如在播种的同时预埋肥料,在田间管理时实现水肥同步管理等。各地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中的水肥管理技术往往千差万别,既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择优选择,又需结合环境变化有所侧重与调整等。

2.3 病虫害防治

与土壤管理、水肥管理同样重要的还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绝大多数情况下,农业种植活动都处于完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这种开放状态则为各种病虫害入侵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换言之,病虫害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种植活动最主要的天敌,防治病虫害是农业技术发展最主要的领域之一。

绿色植保理念下,推进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是生物防治技术,也就是利用生物手段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生物圈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式结构,每个节点上的生物都是猎物与猎手。利用这一自然特性,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将从根本上实现绿色植保。例如稻田养鸭、桑基鱼塘等都是有着多年实践经验支持的实用技术;而引虫灯、粘虫板等则是现代化防治技术的常见形式等。

3 优化路径

3.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

绿色植保理念出现后,“无公害”逐渐成为各地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大势所趋。不过,受到各种传统思想与实践方式的制约,不少地方在推广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时仍然存在各种漏洞或堵点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当属体制机制层面存在程度不同的盲区。即一些地方的无公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缺少源头治理。因此,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不容忽视。

比如,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加快构建更加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机制。应就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制定更加全面、细致、完整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方面,标准化与精细化制度是加快推进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的根本保障。包括管理机构与基层劳动者在内,各环节、各领域都可依照这一制度体系进行实践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实现照章办事,从而确保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标准化与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是堵塞漏洞与防范风险的前提。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粗放和随意的种植与管理,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显然有着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而这对于部分基层劳动者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只有形成更加系统性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一线劳动者才能基于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落实无公害操作,才能将绿色植保从理念落到实处。

3.2 加强监督管控,确保责任落实

与工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相似,农业生产也经历着由乱到治的漫长演进过程。在绿色植保理念出现前,过量使用化肥乃至滥用农药等问题不时出现在各处田间地头。这种不良倾向不仅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绿色植保理念才会应运而生,而这种超越性的思想与实践实为传统生产模式的颠覆,需要各地下大力气推广和普及。同时,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的落实执行需要更加常态化与长效化的系统性管理。因此,加强监督管控,确保责任落实必不可少。

比如,各基层地方政府应尽快形成自上而下的分层管理机制。即从主管人员到一线劳动者,每一环节、各个端口都要形成具体的责任归属及奖罚机制。只有明确了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的责任归属,这一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才能具有可操作性与更加强大的执行力。

3.3 坚持教育引导,提升整体素质

绿色植保理念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后形成的新观念。受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因素影响,不同区域对这一现代理念的认知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基层绿色植保理念推广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还需要坚持教育引导,通过全面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将先进的理念贯穿于实践全过程。

比如,利用收购农作物、销售农产品等场合与时机,村两委、农技站等机构或单位都可成为宣传与推广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的平台。有条件的地区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教育教学活动等。只有本地区绝大多数基层劳动者树立起绿色植保的理念、意识,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才能成为一种必需和必然。这是构建无公害业态与环境氛围的重中之重。

4 结语

基于绿色植保理念,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生产的潮流趋势。不过,相较于更多先进技术的严格要求,绿色植保意识的养成仍然任重道远。事实上,与技术手段的应用相比,思想观念层面的“绿色”与“无公害”才是决定绿色植保品质与效率的关键。因此,基于绿色植保理念推进无公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无公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需要进一步提高系统性与规范化程度,也就是加快形成标准化与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快提高劳动者认识水平不可或缺。只有切实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将无公害栽培根植于意识深处,绿色植保理念才能从理想照进现实。这不仅是新时期践行科学发展战略,全面普及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根本手段,也是新形势下基于绿色植保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种植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水肥植保农作物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