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2022-03-14 10:59胡德央成彦斌王有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夜蛾害虫幼虫

胡德央,成彦斌,王有伟

(1.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藏昌都 854000;2.昌都市察雅县肯通乡人民政府,西藏昌都 854300)

0 引言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入侵性的农业害虫,其幼虫以玉米、水稻、高粱等为食,这类害虫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食量非常大,而且会频繁地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这也是防治难度比较大的根本原因。在应对入侵的害虫时,化学防治是首选,但是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会让害虫产生耐药性,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可以综合采用多种防治技术,了解害虫特点,让应用的手段更加具有针对性。目前常用的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其中生物防治又包括天敌防治、性诱剂防治等,效果都比较突出。

1 草地贪夜蛾概述

根据专家学者的持续研究发现,草地贪夜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特别能飞,当幼虫成长发育成为成虫之后,每天的飞行距离可达到100 km以上,当风速、风向条件比较理想时,其飞行距离将会得到显著提升,很容易完成大面积的传播。特别能吃。草地贪夜蛾以植物的心叶、生长点、果穗等位置为食,且食量非常大。幼虫阶段还不会消耗过多食物,但是进入到成虫期后,对食物的需求量是幼虫期的50倍以上,十分恐怖。很多地区的农作物可以在一夜之间被侵蚀殆尽,入侵速度非常之快。

繁殖能力很强。11~30℃是草地贪夜蛾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在30天周期之内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的繁殖;而如果周围环境温度比较低,繁殖周期也会相应地延长,但是最多不超过90天。雌性成虫每次可产卵接近1000粒,繁殖能力惊人。作为一种农作物害虫,草地贪夜蛾还拥有很强的“寄宿”能力,而且寄主比较广,比如水稻、玉米、燕麦、高粱在内的80多种植物。

2 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基本上常见的农作物都是其食物,取食部位对于农作物而言比较关键,这也是农作物受损、无法生长的主要原因。在草地贪夜蛾发育的不同阶段,取食部位也有一定区别。

以玉米为例,1~3龄期内的幼虫,取食部位一般为叶片背面,久而久之会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的啃食痕迹。幼虫在进食完成之后会吐丝,在风力作用下会顺着丝迁移到周围植被上,从而完成继续进食,幼虫阶段就已经能够看出其迁移能力。4~6龄期幼虫的破坏能力已得到进一步增强,除了啃食叶片之外,还会在根茎上造成不规则的孔洞,导致整株植被死亡。玉米进入到抽穗期后,果穗也会成为幼虫、成虫的主要食物来源,很多成熟期的玉米果穗腐烂、发育不良,降低了产量与质量。

3 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治技术

3.1 合理使用防治方法

3.1.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比较天然、不会对植被造成过多损伤的手段,常见的方法有雷达监测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等。雷达监测技术的主要原理在于利用生态、气象以及雷达信息,让技术人员准确了解到草地贪夜蛾的动态、迁飞规律等,从而提前制定完善的措施来进行预防。灯光诱杀技术的应用比较普遍,利用到了害虫的趋光性,利用不同颜色的光来吸引草地贪夜蛾,效率高、成本低,且对环境无毒无害,。

3.1.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实现的,是应对各种突发性、规模比较大病虫害的首选手段,使用较为方便,但是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药物,否则不仅无法有效消灭病虫害,还会让其产生耐药性。常用的化学药物包括甲维盐、双酰胺类药物等,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防治作用。随着专家对草地贪夜蛾特性越来越了解,以及化学药物类型的多样化发展,目前溴氰菊酯、甲氰菊酯、呋虫胺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控制率可达80%以上。如果草地贪夜蛾虫口密度较小,不能大面积播撒药物,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进行均匀喷雾。

生物与化学复配的药剂,其杀虫效果也比较理想。比如在防治草地贪夜蛾时,可以应用杀虫剂斧帮(5%苏云·茚虫威悬浮剂),这种药物的持续时间非常长,而且对大部分农作物都无毒无害,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除了可以防治草地贪夜蛾之外,还能够预防玉米螟的出现,适合在玉米地进行大规模推广。在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时,一定要准确了解该地区草地贪夜蛾的习性与生长规律,注意化学农药药量、药物种类、药物浓度等因素。滥用化学药物,会对农作物、害虫天敌造成影响,应引起技术人员的充分重视。

3.1.3 生物防治

1)植物源农药。化学防治手段的弊端已慢慢凸显出来,当草地贪夜蛾产生耐药性之后,想要将其扼杀在摇篮就更为困难,而且化学药物的过量使用,会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带来影响,和国家大力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符。根据调查研究可以得知,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质具有很强的抗害虫特性,可以利用分离提纯的办法,以杀虫活性物质为基础,研制出功能强大的植物源农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类型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已明确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植物资源超过了80种,共33个科。植物源农药和普通化学农药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不会对植物本身造成伤害,可从源头上解决农药超标、害虫耐药性增强的问题。

2)性诱剂。这种农药利用到了草地贪夜蛾的天性,通过性信息诱捕器来监测害虫,技术人员在观察、了解害虫的生长变化规律之后,提前制定好科学可行的防治手段。不同类型的性诱剂,在引诱效果方面也会有较大差异,为了提升诱芯的专一度,可以开展试验观察,在不断尝试之后得出最好配方。

3)生防菌。细菌、真菌、病毒等都是草地贪夜蛾的病原微生物,比如苏云金杆菌杀虫基因编码表达的晶体蛋白酶素,就可以起到毒杀害虫的作用。喷施白僵菌目前也是一种有效的生防菌,效果比较突出。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制作用十分理想,安全无污染。

4)寄生蜂。寄生蜂作为生物防治技术的一种,是重要的防治资源,部分寄生蜂可在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寄生,慢慢发育成熟之后从其体内爬出,脱离了寄生蜂之后的宿主会在短时间内死亡。这种方式的防治效果非常突出,可以减少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抑制害虫幼虫的正常生长。

5)寄生性天敌。天敌昆虫的应用,遵循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可对草地贪夜蛾种群进行调节与抑制,真正意义上发挥“以虫治虫”的效果。目前在草地贪夜蛾方面,常用的寄生性天敌为黄带犀猎蝽,具有刺吸式的口器,可以准确查找害虫幼虫并将口器伸入到其体内,起到杀灭效果。

3.2 不同阶段的应急防控

3.2.1 卵的应急防治

在适宜的温度下,草地贪夜蛾的虫卵可以在3d左右孵化,如果在产卵阶段就采取合适的防治手段,阻止卵的继续发育与生长,就可以有效减少成虫数量、降低对农作物的损伤。目前技术人员已经研制出了接近20种不同的杀卵剂,其中有大环内酯类、二酰胺类、含氨基酸甲酯类等。

这些杀卵药剂大部分毒性比较低,虫卵在接触到药物之后会在短时间内死亡,部分药物具有趋避作用以及内吸作用。随着对药物的深入研究,很多专家在试验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根据调查可以得知,除虫脲、灭幼脲、溴氰虫酰胺等药物,对草地贪夜蛾卵的防治效果高达90%,性能非常突出。在《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中,可以根据繁殖地区、重点防控区等来建立药剂名单。草地贪夜蛾从卵到幼虫之间的孵化时间非常短,应当采用可行、高效的方式,在产卵高峰期进行扼杀。

3.2.2 幼虫的应急防治

2018年末,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地区,虽然说进入我国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通过对其他国家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这类害虫的潜在危害非常大,如果没有在合适的阶段进行预防处理,将会对农作物带来严重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害虫的低龄期,多以高效防治的单剂为主;随着幼虫的成长发育,可以配合使用复配药剂。技术人员通过大量试验与研究,筛选出了30种左右的单剂,比如有机磷类、二酰胺类、保幼激素类、新烟碱类等。甲维盐、茚虫威等针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消灭效果十分突出,防治成功率高达80%,通过持续改进与优化,从草地贪夜蛾低龄到高龄,乙多素的防效达到100%。

3.2.3 成虫的应急防治

草地贪夜蛾无论是在幼虫期还是成虫期,都会对农作物带来极大伤害,而且成虫期的繁殖能力、迁移能力更加强大,一般平均产卵量在1000~1500粒,最多甚至可以达到2000粒。在成虫期对其进行捕杀,可以降低其产卵数量,而且有助于降低后期防治成本。目前针对幼虫,常见的方法包括诱杀雄虫、减少雌雄交配率等。

3.3 完善监测预警技术

将“严密监测、全面扑杀、防治结合”的原则贯彻落实到位,从源头上加强管控,完善监测预警技术。昌都市已经设置了5处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监测点,采用了1000 W的金属卤化物灯,利用了该害虫的趋光性特点。仪器采用远红外虫体处理,虫体致死率超过了98%。此类仪器经过了特殊加强处理,具备光控、时控等功能,且在雨天也可以不断电正常工作,可灵活设置自动开关灯的方式。高空测报灯应用了各种现代化技术,可24 h不间断地对虫害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监测玉米田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发展情况与传播情况,及时启动预警系统,为农户开展虫害防治提供精确指导。

3.4 加强教育宣传

昌都市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很多县、乡、村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排查难度比较大,居民对虫害防治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此,可利用微信、QQ、电视广播、报纸等展开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加大引导力度,普及草地贪夜蛾防治的相关知识以及必要性,加强社会各界的关注。

4 防治成果与展望

昌都市地处西藏东部,是西藏与四川、云南、青海交界的咽喉部位,玉米种植均分布在靠近云南、四川两省乡镇。2019年6月,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本市芒康县,随之芒康县5个乡镇16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存在草地贪夜蛾危害,虫龄为3~6龄期,平均每百株玉米虫口达50~60头,发生面积428.07 hm2,其中严重发生面积达68 hm2。7月18日左贡县下林卡乡旧巴村发现草地贪夜蛾,左贡县4个乡镇24个行政村也遭遇了草地贪夜蛾不同程度的危害,虫龄为3~6龄期,发生面积103.93 hm2。

自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林芝察隅县以来,我站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技术人员会同自治区及调研组,深入我市邻靠四川、云南两省的县(区)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调研工作,制定应急防控预案,提前做好资金、物资准备,确保一旦发现虫口密度高、发生程度重的区域,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扩散蔓延。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坚持源头治理,做到打早打小,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小,防止大面积成灾。

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2019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333.33 hm2,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532 hm2,其中重发面积68 hm2,防治面积1122.67 hm2;2021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1956.66 hm2,累计发生面积10.4 hm2,累计防治面积139.53 hm2,实现了“两个确保”,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连片成灾,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重发区防治区域处置率达到100%,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在以后的发展中,我国针对草地贪夜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控:一是要对不同地区的草地贪夜蛾展开差异性分析,检测害虫是否产生耐药性,增加试验次数、面积,应用新型防治手段。二是建立应急用药示范区,加大农村地区在草地贪夜蛾防治方面的宣传与推广力度,确立科学可行的用药指导方案。三是加强虫情普查。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力度,提升虫情普查频率与范围,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包括适宜的繁殖环境、迁移范围等。在应用化学防治手段的同时,配合使用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注意控制环境污染,对农作物健康生长进行保护,推动我国草地贪夜蛾防治事业的持续发展。

5 结语

繁殖能力强、迁移能力突出、食量大等都是草地贪夜蛾的主要特点,一旦爆发将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侵害规模相当大。有关人员应当加强研究,了解草地贪夜蛾的特点,从而采取合适的手段加以防控,目前常用的有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等,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选择,从源头上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扩散速度,促进农业种植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夜蛾害虫幼虫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飞舞吧,凤蝶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