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及其优化措施分析

2022-03-14 10:59缪燕成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微灌节水农作物

缪燕成

(永靖县预决算审核中心,甘肃永靖 731601)

0 引言

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农业生产中,应做到科学用水,使用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在促进水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的同时,也能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结合目前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情况,不发达地区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价值了解不全面,宣传工作不到位,无法展现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能。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农村群众明白节水灌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合理使用,在满足农田灌溉要求的同时,也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维护国家和群众自身利益。

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1.1 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

在农业建设发展中,时常与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全球气候不断恶化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其中也影响到农业发展。利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实现水资源的科学使用,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实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给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

1.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更是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怎样才能实现水资源的科学使用,成为当前农业领域重点关注的内容。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进来,能够有效提升农田灌溉水平和效率,减少水资源消耗,减轻水资源紧张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群众节约用水意识比较薄弱,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其中,能够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1]。

1.3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我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地理条件复杂,各个地区气候条件各不相同,不同地区在水资源需求上有着一定差别。同时水资源在我国分布不均,在节水灌溉技术作用下,防止水资源随意消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给后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良好条件。

2 常见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1 微灌技术

微灌主要是结合当地农田灌溉时间和农作物生产习性来确定水资源需求量,在控制灌溉速度和强度时,向农作物根茎周围少量灌溉。微灌具有灌溉周期短、灌溉精度高、用水量少等特点,从根源上能改善部分地区水资源没有得到高效使用的状况,符合节约用水要求。如果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问题产生原因在于灌溉条件不足、相关设施没到位,那就要通过确定微灌技术应用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当地农田灌溉发展情况,安装专业管道和灌溉设施,将灌溉和施肥进行融合,满足农田种植要求。通过对通水管道特点、性能、运行要求的分析,有针对性进行防漏处理,避免在农田灌溉过程中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2.2 滴灌技术

滴灌作为当前农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灌溉方式,也就是通过安装管道、加压设备等,以水滴形式,把有限的水资源应用在农作物浇灌中,不会造成土壤损伤,给农作物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滴灌技术在种类方面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膜下滴灌技术、固定式地面滴灌技术等。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应具体分析水资源分布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标准,合理使用滴灌技术,设有对应的滴灌设备,在控制用水量的同时,也能符合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如果采用的是固定式地面滴灌技术,在管道和滴头方面有着严格标准,将其主要安装在对应的农田灌溉,防止农作物不同季节灌溉导致设备频繁移动[2]。这种类型的滴灌技术在应用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和不足,其中优势就是操作方便、灌溉简单,不足就是滴灌设备可能会长时间处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光照、雨水影响出现老化,使得管道破损。半固定式滴灌技术则是将管道安装在土壤中,并且对其固定处理,通过移动滴头位置,在实现农作物高效滴灌的同时,也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约成本。对于膜下滴灌技术来说,在地膜种植中应用广泛,需要将毛管安装在地膜中,在完成地膜铺设工作以后,对农作物适当浇水。这种方式能够更好控制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结合当前农业灌溉具体情况,从水资源分布、灌溉条件等方面入手,选择适宜的灌溉技术,真正实现精细化水利施工。

2.3 局部灌溉技术和喷灌技术

局部灌溉技术和喷灌技术在现阶段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操作成本低,能够获得良好的节水效果。喷灌则是需要根据当地农业种植生产具体状况,在管道中安装适量的喷头,确定铺设大小和距离,在水泵加压、耕地自然落差下,向农作物灌溉水源,提高农作物灌溉的有效性和节水性,更好满足农作物种植要求。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思考不同灌溉技术应用优势,局部灌溉技术和喷灌技术展现出适用性、节水效果好等特点,在控制农田灌溉效率的同时,也能提高农田灌溉水平。

3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优化措施

3.1 合理选择灌溉技术

为了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应用到农田灌溉中,发挥其自身价值,在选择灌溉技术前,重点考虑当地农作物生产习性和气候环境,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对应的灌溉技术。各个地区气候条件有所不同,同时在农业种植区域内土壤类型不同,导致需水量不同。为了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灵活应用其中,应按照因地制宜的标准,重点考虑当地需水量情况,选择适宜的灌溉技术。

3.2 科学配置水资源

结合当前情况,我国水资源分布缺少均匀性,依然有诸多地区土地比较干旱。所以,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水资源,在对水资源科学分配的同时,提高水资源使用率。农业部门应对水资源科学使用高度重视,结合当地农业发展规模、土地含水量等,合理设计用水方案。水利部门应加强用水保障机制建设,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其中[3]。在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前,应系统检查当地农田土壤情况,结合检测结果确定灌溉方案,合理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灌溉,转变传统灌溉方式,合理使用水资源,把微灌技术、滴灌技术等应用其中,发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价值,扩大覆盖范畴。

3.3 加强水量监测

在当前科技高速发展中,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灌溉技术有机结合,确定不同农作物各个生长周期的用水需求,通过实时监测,制定农作物水量灌溉方案,在满足农作物各个阶段用水需求的同时,也实现精准灌溉。对于农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区域,或者是农作物处于高速生长阶段,需要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农作物定期灌溉,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并且,为了减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的水分蒸发,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数据科学判断,在地表位置铺设地膜,确保喷灌水分科学利用。

3.4 做好后期维护和管理工作

如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环境比较复杂的地区,基层设施将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影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工作,完善责任机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工程管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位置,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主动参与到工程维护和管理工作中,改善工程整体质量。

3.5 注重新型灌溉技术推广

为了保证灌溉效果,科研部门应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改革创新,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将其灵活应用到农田灌溉中,提高灌溉水平和质量[4]。参考其他国家灌溉经验和案例,主动引进各种现代化灌溉技术,根据农田实际情况,对灌溉技术进行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 结语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通过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比较匮乏的状况,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建设更好发展,避免水资源随意消耗和浪费。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研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农作物生长需求,制定水资源灌溉计划,合理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我国农业建设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微灌节水农作物
坚持节水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节水公益广告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微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阜新地区玉米微灌节水增产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