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生长·进阶:高品质高中教育高质量的密码探析

2022-03-14 23:23陈新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研素养课堂教学

陈新华

(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赴江苏省天一中学跟岗学习两周,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带着问题,进行了考察交流,对天一中学办学的成功之道有了切实的感受,了解了天一中学的课程教学与教研的特色和成功经验,领略了天一中学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在基础教育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透过天一中学取得的实践成果,可以感受到学校高品质建设和学科教学改革的责任和努力方向。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应立足“做学研”相融合的“植根”课程,聚焦“教学评”一体化“生长”课堂,潜心“教学研”相统一的“进阶”教研。

一、多元育人:立足“做学研”相融合的“植根”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面向个体差异的多样课程,关注课程体系的进阶,必修、选修、社团、竞赛统筹安排,让学校课程鲜活生动,体现学校特色,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上,天一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把课程种在校园里”是天一人建设丰富课程资源的重要思想,学校努力“让每一个学子的志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一)构建素养导向的丰富课程体系

天一除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外,还开设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以及80 多门选修课,设立了“名人课堂”,邀请高校校长、企业老总等知名人士进校讲座。核心素养的整体性要求多层面的课程整合协同并进,形成支持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完整生态。丰富课程是学校优质发展的核心。学校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合理利用校外资源,将外部资源课程化。核心素养视域下,应加强国家课程与学校特色课程的整合建设,构建五育并举的丰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融合,人文与科技并重,重视思政铸魂、实验操作、技术实践、体育艺术、劳动体验等课程,让课程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展示学生风采和特长、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凸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丰富课程和各类社团活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活动经历,增强成长体验,让学生在多元选择中成长,充分锻炼能力,展示个性,形成积极人格、卓越思维、宏观视野和济世情怀,完成对自身的塑造,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1]如天一劳动课程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从“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维度建构劳动课程。校内劳动基地与校外劳动基地相结合;专兼职教师、校内外导师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劳动实践、体验、评价、创造和感悟,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再如天一的“2+3+4”快乐体育课程(每周2 节选项教学、每周3 次体育锻炼、周末4 小时自选活动),打破常规,化苦为乐,寓教于乐,充满情趣,是对传统课程的革新,是对每一位学生身体素质的担当负责。多样化的课程开展,使学生具有多元化的选择空间,能够在进行整体性课程学习的同时,成为“积极的生活者”。

(二)尝试建设课程基地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普通高中要如何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个性化培养等问题,如何推动育人模式转型,促使核心素养落地?天一中学在这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学校建设了“STS 综合创新课程基地”“生态校园课程基地”“运动与健康课程基地”等八大课程基地,实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高品质高中教育应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专业指导作用以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政策的支持下尝试建设课程基地。如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天一科学院”,融合了美国STS 课程、STEM 课程等综合课程思想,以学生社团为组织形式,关注课程内容的“融合化”,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做中学、研中学”的“做学研”相融合学习方式,构建了自主多元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课程。[2]在这样科技探究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物质上的产出也颇为丰盛。

二、以生为本:聚焦“教学评”一体化“生长”课堂

出众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以高效课堂为前提。天一中学始终坚持聚焦课堂,坚持对教学主阵地的教学探索。在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新评价的背景下,充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努力促进传统课堂教学转型。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

天一中学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有教学活动都以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为基础。学校从1995 年“三注重”(注重情感、注重学法、注重创造性思维),走向学生学习“三注重”(注重情感体验、注重自主学习、注重主动创造)。2005 年提出了“生本课堂”,要求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2010 年主张“生长课堂”:积极自主思考、生动活泼参与。“以生为本”,学生“真学”需要将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引导式学习,再转变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1]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教师所采取的课堂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

在听课中发现,有些课堂表面上看,似乎教师讲得多,学生发言少,但是学生听课认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反应敏捷,课堂教学已经不是简单肤浅的问答教学,学生已进入浸入式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了有感情、有温度的交流沟通。课堂上的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务实高效,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天一的课堂教学,充分说明自主学习能力一定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的。让学习真实发生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一是专注倾听,二是问题意识,三是做好课堂笔记,四是学后的拓展反思。

(二)学习目标明确,紧张充实

天一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直奔学习目标,环环相扣,课堂节奏快、教学容量大,杜绝教学的随意性。教学进度较快,学生反应速度快,也不缺少练习和交流讨论活动。如物理教师课前基于课程标准进行精准详尽的前端分析;英语新课十分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对教材的深入、全面的解读,不断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是“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前提和灵魂。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制定精准可测量得单元学习目标,细化课时目标,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导教、导评功能。[2]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强烈的目标达成意识,实现课堂的高效。

(三)重视情境创设,方法引导

天一的教师善于紧密结合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应用知识解决真实场景下的问题,体现学习的价值。天一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如物理课在课堂中努力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真实实验的科研情境,设置有梯度、层层递进的系列问题,促进学生概念建构和高阶思维发展;随着教学进程推进,教师还适时穿插模型演示。化学课注重情境创设,从生活用品中寻找知识讲解的切入点,中秋节月饼、常见的塑料瓶、新冠病毒消杀用的84消毒液等等都成为教师创设真实教学情境的载体,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价值。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情创设和学习问题的揭示,把知识学习与解决真实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情境创设应真实有效,问题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通过真实的情境载体,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积极自主思考;通过渐进、科学的问题设计,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反馈

天一课堂很多利用课前10 分钟时间讲解课时作业,再进入新课学习。教师以丰富的形式开展学习评价活动,获取多元反馈信息。天一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与2017 年版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不谋而合。“教、学、评”一体化追求的是促进学习、关注发展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推进高效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要义是教学、学习和评价都以核心素养学习目标为导向,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服务学习目标的实现。

“教、学、评”一体化的高效课堂,素养化学习目标要清晰明确;教师应发挥出关键作用,设计组织“学”和“评”。学生是中心,注重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如答题比拼、成果展示等,进行充分的课堂学习评价反馈。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正确的判断,积极思维,不断地向目标靠近。教师根据评价反馈信息,反思预设与生成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中人人得到评价,人人参与评价。提倡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优化学习行为,提升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

三、科研赋能:潜心“教学研”相统一的“进阶”教研

课程改革的深化给教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带来新挑战。学校教研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实现从传统教研向新时代教研的转变。天一的教学研究活动卓有成效,正是努力贯彻教研工作新理念的必然结果。

(一)聚焦核心素养,潜心稳步教研

天一的学科教研活动安排规范有序,实实在在。教研活动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集备高效。如英语学科高三备课组的研讨活动过程没有任何花架子,按部就班,团队教师注重分享交流,真正回归英语教学的实质。化学组集备活动中,组长讲得非常细致,包括进度安排、练习命制、重难点如何突破,甚至是所举的例子。这对初入教职的青年教师很有帮助,可以省去很多弯路。化学组的实验员全程参与集体备课活动,这是很难得的。

推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研活动必须贴近教学实际,有深度,能精准解决问题。教研活动可以通过专题学习、项目带动等方式,实现“教、学、研”的统一,携手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促进向更高层级发展。如化学学科的教研活动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实践下功夫,关注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探索、关注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创新使用、关注新高考的化学试题样态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单元教学、模型认知式学习、项目式学习、问题探究教学、实验探究教学,版块-任务式教学等等,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从知识中心转向素养本位,形成成熟的、经典的课例,推进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

(二)以课题为抓手,科研赋能

“项目实践+课题研究”是天一中学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手段。推行“青蓝工程”“先锋工程”“名师工程”等“三大工程”,组建班级共同体项目团队、课程基地项目团队、学科综合项目团队、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项目团队、课题项目研究团队、党小组团队、名师工作室团队等项目团队。2022 年9 月23 日,天一举行了省级课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发展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会。江苏省课题研究专家在云端进行指导。天一中学师训处统一组织了“十四五”期间24 个省、市级课题的开题、中期评估或者结题研讨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天一教师发展指导手册》中包括各种学术荣誉的评选办法和自检表、职称晋升的条件、课题研究指导、成果提炼、论文写作和发展规划等等。这些措施,时刻提醒教师纠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打工”心态、“等靠要”经验主义的“木偶”心态、不上心不在乎不主动的“佛系”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守摊”心态、一团和气八面玲珑的“油腻”心态,努力成为“团队强,精神富,示范美,学术高”的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三)推动教研“进阶”,注重创新

制定教研目标,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研反思,形成深度互动的教研环境。系统设计教研内容,包括“研究新课标”“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评价”“研究作业”“研究考试”等。例如,在“研究新课标”研修任务中,教师应精准解读和领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意图。由于课程标准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需要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可操作化。此外,还要注重创新教研方式,组建教研共同体,学科教研和跨学科教研共进;与高校、教研机构、学校之间合作共同推进学科共建基地学校建设;以课题为抓手,让教研更有高度和深度;“互联网+教研”实现了教研资源共享[5];积极采用主题教研、校本教研等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聚焦课堂,不断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猜你喜欢
教研素养课堂教学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