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确诊百日咳与未确诊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

2022-03-15 05:37戎红辉叶金艳张解宁杜玉海李永祥冯燕丁武君何缦
浙江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百日咳阵发性阳性

戎红辉 叶金艳 张解宁 杜玉海 李永祥 冯燕 丁武君 何缦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为咳嗽逐渐加重,呈典型的阵发性咳嗽、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吸气声,少数患儿可伴有不典型症状,如呼吸暂停、阵发性青紫、发绀、抽搐等,病程可达3个月之久,可引起肺炎、脑病等并发症[1]。自1978年全国实施计划疫苗以来,百日咳发病率和病死率呈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出现“百日咳再现”现象[2-4],临床医生应提高重视。因此,本研究对细菌培养确诊百日咳与未确诊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早采集样本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提高百日咳的诊断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疑似百日咳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体温正常或低热,存在进行性加重的咳嗽、鸡鸣样咳嗽、呼吸暂停、咳嗽后呕吐、抽搐、密切接触长期无热咳嗽者(多为家庭成员);或不出现咳嗽,仅表现为阵发性呼吸暂停、发绀和抽搐[5]。排除患有原发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因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咳嗽者。根据百日咳鲍特菌分离培养结果,分为确诊组(培养出百日咳鲍特菌)49例和未确诊组(培养阴性或其他细菌)111例。确诊组与未确诊组患儿性别、年龄、家庭接触史、疫苗接种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接触史(家中至少有1人咳嗽)、疫苗接种史、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等。

1.2.2 病原菌检测 采集患儿鼻咽拭子,立即送实验室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分离培养。具体步骤如下:将患儿鼻咽拭子接种于碳琼脂选择培养基,置于35℃孵箱内培养3~12 d,当观察到灰白色、圆形、似珍珠状、光滑、半透明的可疑菌落时进行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血平板生长试验、百日咳特异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在显微镜下可见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氧化酶试验阳性、血平板生长试验阴性、百日咳鲍特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副百日咳鲍特菌特异抗血清阴性则鉴定为百日咳鲍特菌。将所有培养阳性菌株进一步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为百日咳鲍特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160例疑似百日咳患儿经细菌培养确诊为百日咳49例,阳性检出率为30.63%。确诊组与未确诊组患儿在发热、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咳嗽、咳嗽进行性加重、咳嗽>2周、阵发性青紫、呼吸暂停等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确诊组患儿咳嗽后呕吐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未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 确诊组患儿WBC、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未确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确诊组与未确诊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

3 讨论

百日咳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病程长,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进入痉咳期的患儿咳嗽频率和剧烈程度均明显加重,表现出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常出现咳嗽后呕吐,可有鸡鸣样吸气回声等表现。通常在患儿出现痉挛性咳嗽后临床上才会疑诊百日咳[6]。本研究对细菌培养确诊百日咳与未确诊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进行比较,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本研究结果显示,百日咳鲍特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为30.63%,高于吴丹遐等[7]报道的24.5%,但与Tao等[8]报道的结果相似;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疑似百日咳患儿以婴幼儿为主。目前国内百白破疫苗接种时间为婴幼儿3、4、5月龄时各1次,18~24月龄再加强1次。有研究报道3个月内的婴幼儿体内不存在或缺乏胎传的百日咳保护性抗体,当接种第1、2剂疫苗时,婴幼儿自身尚未产生有效抗体,故6月龄以下的婴幼儿患百日咳的风险较高[9]。

本研究对细菌培养确诊百日咳与未确诊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儿痉挛性咳嗽、咳嗽进行性加重的发生比例均较高,这说明本研究纳入的百日咳患儿多集中在百日咳的痉咳期。由于卡他期患儿的临床症状较轻,与普通感冒症状类似,临床上通常不会疑诊百日咳,极易漏诊、误诊。但卡他期至痉咳早期百日咳鲍特菌的传染性最强[6],若能及时培养,易获得阳性结果。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确诊组患儿咳嗽后呕吐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未确诊组,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不同[7,10]。从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来看,确诊组患儿WBC、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未确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提示当疑诊百日咳时,如有上述临床表现且WBC、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应及早采集样本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易获得阳性结果。

猜你喜欢
百日咳阵发性阳性
早期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与思考
婴儿百日咳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临床特点
胃复春胶囊辅助治疗初治幽门螺杆菌阳性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类百日咳百日咳综合征ICD-10编码分析
小心百日咳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肺癌症状早知道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18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