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语境下艺术设计教学创新研究

2022-03-15 01:37谢陈梅蒋永茂
临沂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专业

谢陈梅 蒋永茂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创意设计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从客观角度来说,在新征程语境下强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拓宽艺术设计教学形式的创新,推动德才兼备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十分关键。综合未来我国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该内容同样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专家、教师们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重新审视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一)传统艺术教育理念

现阶段我国现代设计的艺术设计教学理念和形式,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进,特别是在“包豪斯”艺术设计形式的运用下,全国各大地区和相关院校,相继创设了艺术设计院系,这不仅为中国发展培育了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还由此形成了中国设计力量。在长达40年的持续努力之下,中国艺术设计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逐渐迈入了国际化舞台,并斩获了十分出色的成绩。[1]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在艺术设计领域并未占据前瞻地位,同时前沿化的设计后备力量也十分短缺。在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的征程下,传统的“包豪斯”教学形式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并且还有许多民族文化个性化特征受到同质化影响等问题。[2]因此在这一基础上,我国新语境下的艺术设计,应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教学,如何优化市场需求、艺术设计教学之间的矛盾,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专家、教师们共同做出探究、思考。想要在新语境下探索出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答案,则需要围绕传统教学内容、模式来审视,并围绕未来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做出创新,以此来培养出与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前沿化人才。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同质化的问题十分严重,最近几十年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设十分迅猛,同质化问题较为明显,因此不同院校之间的特征不够鲜明,缺乏较有深度的思考。

有许多艺术专业院校在教育理念方面十分传统,专业设计相对较细,同时由于教学过度专业化,也导致有很大一部分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无法与未来社会发展相接轨。[3]社会细化分工的就业形势,导致专业逐渐细化,而围绕研究生、本科生的专业培养出现了学科固化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专业发展的“孤立主义”,无法真正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学与用结合,不利于艺术性人才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事物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很难真正培养出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艺术性人才。

(二)缺乏美育教育

从宏观上来说,对比于西方国家来看,我国教育在传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美育教育缺失的问题,许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才正式接受美育课程教学。[4]例如,国外艺术品教育领域较为发达,追溯其源头正是因为国外美育教育普及时间较早,这使得国外的学生大多具备较强的鉴赏、审美能力,也进一步促进了西方国家艺术品教育领域的有效推进。我国现如今正在实行“双减政策”,潜移默化地在中小学课程内渗透美育教学,该举措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符合。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旦美育教学发展与考级制度相联系,又容易呈现出功利化的发展趋势。

从细节角度来说,我国艺术设计形式与西方艺术设计教学,无法完全沿用相同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可以选择借鉴一些西方教育体系中出色的方面。[5]现如今,有许多新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电子产品,其与传统绘画设计材料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如今国外许多艺术类院校,依然要求教师应用原始材料展开教学,意在通过这一举措使学生感受源于艺术材料的天然性,这种材料的感受性对于创作而言是有极大帮助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艺术设计要难于纯绘画,要使许多原有信息转变为知识,这样的知识并非单独局限在技术层面,更是多元化的融合。[6]

(三)传统艺术设计教学转向

要扩展传统工艺美术范围。我国传统艺术设计类科目,都可以被划分到工艺美术的范畴内。尤其是针对手工艺科目而言,有许多院校都相继增设了相关专业,但从评估教学目的的角度来说,将职业手艺人培养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融合,应该如何做好因材施教?

此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工艺、文化的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共同关注。最近几年,由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提升,致使传统文化与设计之间有了十分紧密的关联。除了产品方面,视觉包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与传统文化亦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由此也引发出了新的问题,传统手工艺该如何进入市场?这不仅是面向高校做出的提问,更是对传统手工艺行业的挑战。

二、新征程语境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原则

近几年来,在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许多高等院校以及艺术专业学校纷纷调整主要的教学策略与模式,及时调整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客观角度来说,艺术设计专业逐渐由传统的专业向产业化发展,设计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主流趋势。[8]此外,我国政府最近几年的综合性职业教育需求,也转变成为既能画又能做,既能谋又能作。总而言之,许多教师都选择主动倡导教学改革和创新,确保学生发展符合社会新需求。建议除了要强化实践操作技能练习以外,还要进一步拓展学生信息渠道,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完成学生能力评估以后,以因材施教的形式展开工作。

(一)紧跟时代

设计教学同样要与社会发展步伐相统一,在与社会接轨的同时,符合市场的基本需求。[9]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人员的认同,艺术设计与社会接轨的主流方式是校企联合,在实践工作中许多高校都有校企联合的丰富经验。艺术设计教学相比于传统类型的设计教学而言,更加需要凸显设计的艺术美感以及整体创造感知能力。艺术设计主要需要结合原有的设计模板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潮流,结合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新型教学政策,进一步分析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明确主要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转型过程的核心关口,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优势正在不断消减,而深层次的矛盾性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专业设计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其工作核心主要围绕艺术设计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以此来帮助高校方面从传统的关门办学向开放办学发展,最终构建起艺术科技、未来发展相融合,同时将产教融合作为指引的设计性人才培养形式和体系。

新时期产教研学的新形式,主要以培养三创人才作为导向,由此构建起四类课堂:包括校内、课内课堂;校外课堂;社会课堂,引导学生进入企业,深入感受社会;海外课堂,邀请海外知名艺术家进入课堂。这样的产教研学新模式,不仅强化了创新教育的基本质量,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具备创业、创新、创优能力的三创式人才。[10]高等院校方面可以与相关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协议,可以积极与企业之间展开平等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则需要为高等院校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习、实训机会,或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以及其他类型的教学活动更加需要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需要满足社会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建设的主体需求。

(二)以人为本

在高等院校内部开展艺术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主要要求教师必须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能力发展需求,设定不同类型的教育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在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与支持之下,教师更加需要充分意识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活动的具体价值以及重要地位,将以人为本以及“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贯彻至课程教学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以及专业教学活动的同时,依然需要教师遵守课程教学的基础原则与要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思想以及现代化教学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及学习特点进行合理研究与分析,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度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将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进行深度对接与融合,从而实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活动的转型与创新性发展。对于艺术设计教学而言,其本质上依然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充分融合产品与市场、经济与文化、审美与生活等相关因素来实现完善的艺术设计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艺术设计本身起到桥梁的作用,这也是艺术设计需要追求的核心境界。[11]在实践过程中,艺术设计同样在无形中对艺术设计的学生设置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征程背景下,如何强化学生综合素养成了各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人文底蕴是其短板,也在侧面展现出教师在人文底蕴方面存在缺陷。厚重的文科基础包含设计史、文学艺术史、美学等都是文科教育的核心基础。[12]文科的文化底蕴十分关键,这是设计师创意的核心源泉,该项内容在现阶段营造艺术生态、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依然有待提升。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功利思想仍然较为严重,重物质、轻人文的学风较为普遍。素质教育是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内容,因此艺术设计学生也要培养批判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多元化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模式四方面要素。在这些要素中,虽然教学模式较为抽象,但却是有效连接前三者的关键因素,更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13]因此,我国许多艺术设计院校都通过主动探索的形式,创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框架,旨在建设我国传统造物观的前提下,不断汲取源于实践学、事理学理论的精华,积极实现探索创新。因此持续创新将是未来我国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核心路径。在高等院校内部逐步打造新型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及人才教育模式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意味着高等院校教师需要立足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更加需要教师及时转换传统的教学思维与理念,贯彻落实新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以及专业化艺术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多元学习思维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在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高等院校需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注意教材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依据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依然要留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其中一些较为出色的学生,在毕业若干年后可能会成为大师级人才。[14]不可应用统一的形式进行艺术类人才培养,要立足于个性化理念,构建统一、创意的模式。

三、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办法

(一)数字无线网络教学形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教学技术以及其他类型的教学设备已经逐渐应用于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开展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互结合的日常教学活动,也可以结合线下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优化线上教学的主要流程与模式,教师可以结合数字无线网络技术,开展智能化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登录互联网教学平台,及时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了解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新型教育政策以及高等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碎片化时间以及课后时间登录互联网教学平台,查询与课程相关的各种教学视频与课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及时予以充分的指导和具体的分析。尤其是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以及相关教学模式的指引之下,教师更加需要广泛运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等诸多环节之中,均可以应用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尤其是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配合使用相关的数据分析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实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提质增效,也可以促进高等院校深入推进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实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活动的优化与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将数字无线网络应用在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学形式也成了可行的事情。[15]但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进行无线网络架构设计,本质上是相对复杂的一项功能,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遵循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的原则展开。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无线网络,使课堂资源逐渐多元化,但面对多元化的网络资源,教师应在整合、挑选后再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资源选择的过程中,其教学内容、范围都是非常广泛的,这时便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甄选能力,确保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将有用的资源呈现出来。同时在无线网络课程资源库内部,教师可以将动画、电子杂志、设计图片等进行整合。

实际上,课堂并非简单展示名家、名师作品的平台,其更应当是学生展示设计创意的一项主要阵地。[16]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围绕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观摩,同时也应针对自我创意作品进行展示。教学核心目标并非仅仅在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在达成目标时也需要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学生创意的展示就是保障师生沟通的科学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与交流,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者是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教师便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对话与交流。学生们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将具体的学习问题反馈给教师,或者是及时记录自己的课堂笔记,及时将课堂笔记以及课后作业提交给教师,供教师查阅。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结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情况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概括,整合成具体的课堂教学笔记,随后保存到计算机系统内部。教师也可以不断引导高等院校学生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以及其他类型的社交软件,及时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与交流,向教师反馈具体的学习问题。教师也可以积极接收学生的教学反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具体流程,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在艺术设计课程资源中也可选择融入一些名师、名家对艺术思想等教学资源的应用,以无线网络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最大化利用资源。在无线化网络教学环境内,课件设计本身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课件设计的科学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件自身“形象”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积极性。针对艺术设计学科来说,课件设计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由于其客体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导致艺术设计课件必须符合学生视听心理,重视感知效果的提升。课件设计本质上也是设计方法的一方面,更是面向学生传授设计方法、理念的主要形式。其本身在字体形象设计、课件次序设计等设计环节中也有着较高的审美标准。这也意味着,在无线网络课堂中,课件设计本身就是对教师的极大考验。一旦教师通过了考验,则学生势必受益匪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件制作应具备更加丰富、生动的情感,以此为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冲击,带动教学效果的提升。高等院校教师可以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运用视频剪辑软件以及其他类型的数字化处理技术,针对课件之中的核心知识点以及相关重要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化处理,对一部分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进行层次划分或者细节处理,以便学生可以广泛接受不同类型的学科知识,广泛学习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剪辑教学课件与教学视频的过程中与一部分学生进行密切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课件的看法,或者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视频剪辑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可以与教师共同研究某一学科知识点或者是某一课件的主体内容,然后针对教学课件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细节处理与优化,在帮助学生了解课程主要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了解教学视频制作与讲解的具体过程,以便学生可以深入学习不同类型的学科知识,合理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环节中,教师尤其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数字化网络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步优化学科教学的主要流程,简化教学步骤。同时,教师需要巧妙、灵活地转换各式各样的教学信息与资源,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能力发展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与改进,以便不断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

(二)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针对艺术设计教学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积极思考。教学创新不能完全来源于教师的传授,这样不能被称之做设计。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启发、提问的形式展开,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其思维获得深入化拓展和跳跃,大幅度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呈现各类型市场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案例,并将其摆在学生面前做集体性的分析、探讨,帮助学生沉浸在实践状态中。同时将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案例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无论是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还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均需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交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也可以通过情感互动与语言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与学生进行详细对话,及时了解学生对于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日常教学活动的看法,随后结合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问题予以详细的帮助和教学。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以及多元智力。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教学的形式,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诸多环节中,及时与学生保持良性互动与平等交流,帮助学生学习现有的学科知识点,了解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深层次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鼓励学生在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合理掌握重点教学内容以及核心学科知识点。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灵活应用、掌握书本内包含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深度感受并将其作用于实践,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随后经教师进行检验,教师要注意围绕学生作品仔细检查,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和整改策略。在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并经由教师来对学生思考做出引导,通过积极的互动形式,可以带动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强化。在实际教学环节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日常表现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问题,及时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度对话和沟通。

(三)依据课程性质选取项目类型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个部分。围绕大一、大二学生创设的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设计学科领域技能、理论的学习,因此基础课程本身并不适用于带有实践工作性质的项目式教学。而以大三学生为核心进行的专业课程创设,其学习过程呈现循序渐进的趋势,其中不仅包含理论知识讲授、技能进阶训练,还包含一些企业实践工作项目,具备较高要求的生产类综合项目,这些无法在课程开始阶段就导入其中。其次,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项目的同时,也需要与高等院校的实际教学要求以及规章制度相吻合,必须满足学校教学方面的基础要求以及核心原则,也需要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在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设计具体的学习项目以及教学项目,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努力解决学习问题,也主动参与到学习项目研究环节中。教师在设计课程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的教学性质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项目,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调整课程教学项目的教学流程与模式,以便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为后续的专业化理论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大部分院校教学管理形式很难与企业项目需求相符合。立足于课程安排的角度,许多课程的时间安排很难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为前提实现灵活性处理。与此同时,由于教学资源不平衡的特征,致使许多地方院校无法真正引进与教学需求相符合的企业实践项目。这也意味着,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主要以系列化模拟项目为核心,在其中辅助企业征集项目、竞赛项目等,通过这一举措实现实践技能、理论课时的全方面训练,最终坚定和落实技能基础。进入到大三以后,由于专业课程内容较多,课时安排的自由度也逐步增大,因此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工作室等方式,来将企业实践工作项目规划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将企业征集项目、竞赛项目作为辅助,带动实战经验的提升和强化。

(四)进阶性、完整性专业课程项目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有序推动课程分析,是确保项目化教学开展的前提,能够从根本上强化项目开发的目的性、系统性,特别是对专业课程模拟项目而言,项目设计是十分关键的内容。

首先是进阶性。要奠定基础、循序渐进,在项目设计开端环节,不易使难度较大,避免其超过学生能力范围。应注意以学生自身技能水平、课程知识体系作为基础,实现从易到难的持续进阶。由于不同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有所不同,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发展情况也存在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则需要采取进阶性的教学形式以及相关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合理学习不同类型的重点知识以及难点知识,随后掌握课程教学的核心知识点,把握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个性成长过程以及能力发展过程,完善学生学科知识体系,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大多数学生在刚刚接触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之时,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复杂理论知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或排斥心理,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快速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失去信心。对此,教师需要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实际要求,采取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及时转化教学策略与模式,稳扎稳打,打好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随后再采取层次化教学模式,合理、有序讲解专业教学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这里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立足于教学内容的角度可以发现,在72学时期限内,需要围绕包装设计概念、包装设计历史、容器造型设计、纸盒结构设计、包装材料等进行讲授。而从商品分类的角度来看,其中主要分为食品、医药、儿童玩具等几类。为了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教师应首先围绕包装设计的历史发展演变以及含义等基础内容进行讲解,随后导入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点。

其次是真实性。许多教师在艺术设计模拟项目的过程中,更重视自由命题,学生单纯凭借个人喜好选题。但在新征程下,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学生缺乏对市场走向的具体了解,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项目真实性需求。同时,也有许多教师更重视创新,时常会开展学院派大创意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商业设计基本需要,这也导致学生在日后实践工作中常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意识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以及择业需求,也需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市场就业方向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自身的学习问题,也需要引导学生采取正当措施解决学习问题以及学科知识点方面的理解问题,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遭遇诸多困难与挫折,打击学生自信心以及成就感。教师需要结合本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市场就业需求,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市场信息,了解当前的市场行情以及就业情况,为学生提供非常真实的信息,帮助学生及时辨别虚假信息,了解学生未来就业需求以及择业需求,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帮助。绝大多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均要进入工作岗位中,继续凸显自身的人生价值,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到课程与教学方面的改革情况,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情况,在开展专业化教学活动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序培养学生的多元学习能力及核心素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与提升。

结束语

在新时代新征程语境下,不论是广义的艺术,还是经由细分的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都需要在理念的融合下完善设计。因此,如何围绕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逐渐成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不论社会发展走入哪一环节,公众都存在着对美的需求。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发展中艺术设计教学也需持续展开教学模式创新,在不断地思索和探索之下,达到美育成才、德育树人的核心目的。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专业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星.云.海》
《花月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