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金昌市金川区奶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

2022-03-15 18:52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鲜奶牛养殖

赵 静

(金昌市金川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甘肃 金昌 737100)

1 金川区奶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情况

金川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位于北纬38°这条光热资源充沛的黄金分割线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和河西走廊主要城市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带。境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地势平坦宽广,发展规模化牧场制约条件少。当前,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奶业振兴计划的深入实施,金川区奶牛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先后引进天牧乳业、瑞嘉牧业等大型龙头企业从事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目前全区有甘肃农垦天牧乳业、甘肃瑞嘉牧业2个万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金昌居佳生态牧场1个千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形成了以甘肃农垦天牧乳业、甘肃瑞嘉牧业等奶牛龙头企业为引领、金川区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奶牛规模化生产格局,全区以荷斯坦奶牛为主的规模化养殖率达到100%。在天牧、瑞嘉、居佳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金川区奶牛存栏量位居甘肃省第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奶源基地,被确定为甘肃省奶牛产业优势产区。奶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方式由人工饲养向机械、自动、高效、安全等方向发展,自动饲喂车、自动饮水槽、转盘式挤奶机、数字化管理监控系统等自动化设备在奶牛标准化养殖中的运用,实现了奶牛饲养、牛奶生产、粪污处理等生产全程机械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截至2021年底,金川区日产鲜乳400 t,年产鲜乳10.71万t,生产鲜奶除满足金昌本地市场需求外,还销往兰州庄园、兰州雪顿、长沙新希望等乳品生产企业。截至2022年5月,金川区存栏奶牛31950头,日产奶470 t。其中,甘肃农垦天牧乳业有限公司存栏奶牛20586头,日产奶319 t;金昌居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存栏奶牛1861头,日产奶34 t;甘肃瑞嘉牧业有限公司存栏奶牛9503头,日产奶117 t。

1.2 良种繁育情况

近年来,金川区将奶牛品种改良、养殖作为奶业发展重点,狠抓高产优质冻精推广、实施奶牛良种工程,奶牛品种以澳洲荷斯坦、中国荷斯坦为主,部分为西荷杂交奶牛。从2005年开始,每年免费向奶企推广高产优质冻精1万余支,企业进口国际优良育成牛、胚胎和性控冻精,全区奶牛品种进一步得到优化,泌乳牛平均单产达30 kg以上,良种化率达到100%。

1.3 乳品生产加工情况

金川区现有金昌居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乳品加工生产企业1家,日加工能力30 t,目前日均加工15 t左右。主要产品有巴氏杀菌产品、百利包灭菌产品、利乐包装产品及PET瓶装、塑料杯装发酵乳产品等5大系列20多个乳制品品种。2021年乳品车间共计完成生产任务6808.6 t,其中巴氏奶601.76 t、酸奶560 t、乳灭菌5646.84 t,产品合格率100%。

1.4 牧草、玉米种植及青贮收购情况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青饲料(草)需求量增大,播种面积大幅提高。2021年金川区种植以紫花苜蓿、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牧草0.37万hm2(含农垦农场),完成青贮饲料收贮27.01万t,其中青贮苜蓿2.24万t、全株青贮玉米24.77万t,青贮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550元/t。

1.5 生产水平和盈利情况

金川区奶牛养殖场生产水平以天牧乳业为最高,该牧场的基础母牛均为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泌乳母牛日平均单产可达34 kg,单头奶牛年均生鲜乳产量达到10 t以上,已进入奶牛养殖“十吨俱乐部”。其次为居佳生态牧场,单头奶牛年均生鲜乳产量可达8 t多。以2021年为例,经调查测算,金川区规模化奶牛场的牛奶价格盈亏平衡点为4.0元/kg,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生鲜乳平均收购价为4.6元/kg,属盈利经营。在零售市场,居佳、天牧等企业成品巴氏杀菌奶零售价格一般在6.5元/kg以上,散养户生鲜乳市场零售价为5.0元/kg。散养户因奶品质量低、品质差,逐渐被人饮市场淘汰,大多用于饲喂犊牛。

1.6 产业带动情况

据测算,1头奶牛每年大约需要0.33 hm2地块种植饲草料作保障,目前仅依托区域内现有奶牛养殖规模,可直接或间接带动本区域饲料粮种植0.53万hm2,增加就业岗位200多个,每年农户种植饲草料比种植小麦增收效益明显,牛奶、饲草料及其他物料的运输,可带动本地10万t以上原料运输。同时,奶牛产业的发展为农户明确了种植方向,稳定了收入,带动形成了乳料肥加工、销售服务、冷链物流、高效种植等全链运营。

1.7 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情况

金川区奶牛规模养殖企业实现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目前全区有生鲜乳收购站3个,区畜牧兽医部门严格依照《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加大对区域内生鲜乳收购站收购、贮存、运输环节监管力度。坚持奶站月巡查、季度巡查制度,定期开展复查换证工作,严把《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审验、核发关,从源头上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现有奶站全部获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共有生鲜乳运输车辆23辆。近年来,金川区认真组织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养殖场全面落实生鲜乳质量自检制度,行业主管部门常年抽检,营养指标、卫生指标逐年提升,安全指标零检出,合格率连续10年保持100%。

2 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资金投入偏少,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以项目促发展工作后劲不足。受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条件限制(区域面积小、规模基数小),金川区目前暂时无法列入甘肃省养殖产业大县政策支持范畴,致使全区奶畜养殖及饲草产业项目争取、申报和实施工作较为被动(如粮改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重大项目),在项目建设带动和产业支撑政策促发展上受到制约。二是各级财政针对养殖产业扶持发展资金投入普遍偏少。对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推广、种养循环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

2.2 环保问题制约发展

奶牛养殖粪污排泄量大,目前国内尚缺乏对相关粪污收集工艺及配套处理方式的研究,粪污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仍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适应地域特点“粪便-有机肥-饲草-畜禽养殖”良性发展的循环体系尚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长效发展。

2.3 养殖用地难以解决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金川区奶牛饲养方式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殖规模扩大,附属设施增多,加之城镇建设区域逐年扩大,生态环保红线、禁养区划定及自然因素条件限制(主要为水源缺乏),可用于养殖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建设用地问题日益凸显。

2.4 养殖规模不够大,乳品精深加工短板突出

近年来,虽然金川区奶牛养殖发展迅速,但在规模体量上与品牌乳制品加工企业设点建厂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乳制品加工链环节招商引资仍比较困难,短板突出。本地乳制品加工企业仅居佳乳业1家,品牌知名度小,品种少,档次低,销售渠道窄,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竞争力不强,发挥不了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3 奶产业发展方向及建议

3.1 突出政策支撑,明确产业定位

金川区具有发展奶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要依托自然禀赋优势,重点解决好奶牛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产业配套问题,解决好农民增收、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地方增税问题,加强产业政策支撑,坚持政府支持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合理引导产业发展,使社会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建议加大奶牛良种培育政策扶持力度,对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和引进、推广及使用优质胚胎的养殖企业给予一定补贴;加大规模奶牛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财政扶持力度,将金川区纳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范畴;加大秸秆综合利用财政扶持力度,将金川区纳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省试点项目实施范畴;扩大牧草良种补贴范围,在金川区继续实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粮改饲项目;进一步完善奶牛养殖保险扶持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减少养殖风险。加大对奶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奶牛养殖户解决融资难问题。

3.2 加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奶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种源。养好牛,才能产好奶,培育优质奶牛对奶业振兴至关重要。要以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为核心加大奶牛品种改良和饲养管理技术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奶牛种源基地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对奶牛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施良种补贴项目,稳步扩大优质奶牛资源。引进国外优质奶牛冻精和性控冻精进行品种改良,建立优质高产奶牛核心群。推广高产奶牛繁育技术和高产奶牛配套饲养技术,提高单产水平;支持天牧乳业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心运行。加强院地、院企合作,深化与国内科研院校的合作机制,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引进、示范、推广,推动全区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国际交流合作,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创新、开展活体采卵、胚胎移植技术等产业合作,引进转化国际先进技术,努力把金川区打造成奶牛制种高地,推动奶产业深度发展。

3.3 发展循环经济

在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进一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为核心,积极引导养殖企业就地就近堆肥发酵还田、生产农用有机肥和沼气,鼓励规模养殖场采用生态养殖模式,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路子,加快构建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3.4 加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现有资源,组建和推行社会化养殖服务中心或专业第三方处理服务团队,针对企业、个人无力投入但又影响社会健康稳定的大事开展工作。首先,组织开展区域性防疫净化,严把动物免、检疫关,按照“一畜一标一证一针一帐”五个一的要求,坚持做到“四不漏”(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不断提高畜禽免疫标识率。以产地检疫为突破口,建立符合金川区实际的申报检疫办法,切实提高产地检疫率和外购检疫率,严防疫情传入传出。其次,加强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力度。建设无害化处理中心,将区域内的病死畜集中处理,切实解决企业、个人无力投入,病死畜不能有效处理的社会难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死畜危害,保障奶业健康有序发展。

3.5 促进天牧乳业、居佳生态和瑞嘉牧业合作经营

通过整合三方资源,建设从鲜奶生产到乳制品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快速提升金川区奶业发展规模与水平,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创造城乡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全区及周边地区群众对乳制品的强劲需求,保障市场供给。同时,合作经营不仅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带动产品多元化、品牌化和养殖规范化,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初步形成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牧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使奶业整体效益显著提高、行业带动力明显增强,最终加速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区域奶业振兴,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实现增加就业和农民收入的目标。

3.6 积极引进扶持奶制品加工项目

大力发挥奶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聚合发展作用,引进扶持奶制品加工项目,补齐奶产业在产品加工方面的短板,实现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抓好农垦天牧、居佳、庄园乳业等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促进奶业规模化发展。

3.7 健全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机制

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措施,增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全面提高动物疫情预警、诊断、防治能力。坚持在春秋两季按照“自检+抽检”的模式,对区域内生产奶牛、育成牛开展“两病”检疫。以创建全国“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为抓手,推进布病检测净化和技术培训,督促指导养殖企业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协助企业建立能够开展布病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的小型兽医实验室,指导养殖企业的兽医人员按要求做好结核菌素注射、记录、判定、人员防护等工作,有效降低“两病”感染风险,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生鲜奶牛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生鲜灯的奥秘
奶牛吃草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