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手记——2022年高考作文北京卷

2022-03-15 03:32史晓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古人途径

史晓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考题解析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学习今说”能体现命题人对新课标和课本的关注,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或论述学习的意义,或讨论学习的方法与态度,或描述读书的经历与感受,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启迪。单元写作任务《“劝学”新说》更是呼应了考题,突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读写考融合”的典型特点。

从命题方向来看,“学习今说”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对考生的论述能力和思辨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命题人引导考生在了解古人学习态度的同时,又要思考学习在当下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终生学习的认识,兼具传统性、时代性、深刻性,也符合当下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人格修养的目标。

写作指导

1.“古人说,‘学不可以已’”出自荀子《劝学》篇,意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阐明了古人对待学习锲而不舍的态度;“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则指出古人学习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上升到民族传统的高度。

2.“在当代中国”,体现了学习的时代性。“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从传承“优良传统”谈到古今学习的“同”,也提出了“异”。这也是题目要求论述的核心——古今学习的异同。

3.材料中要求考生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进行思考,命题者提供的这些不同方面的参考,有助于考生打开思路,引发联想。

立意参考

考生可贯通古今,从两个时间维度上谈自己对“古今学习的异同”的思考和认识,既要关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要联系今天所处的时代特征。

思考“学有所同”之处,可以从“温故而知新”“尊重师道”“择其善者而从之”“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出发,也可以从善于积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考虑。

探究“学习所异”之处,从学习目的讲,古人提出“学而优则仕”,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人讲究“家国担当”,提倡拓展视野,开阔眼界,探寻未知的世界;从学习内容来讲,古人重四书五经、儒家六艺、古史典籍,今人更重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提升,贯通古今中外,学习的范围更广,延展性更强;从评价标准来看,古代通过“举孝廉”“科举取士”来选拔人才,人才晋升途径较为狭窄,所以常常会有千里马被埋没的悲哀,如今的评价体系更为全面,选拔人才的途径多元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真正的人才很难被淹没于市井,能做到“人尽其才”;从学习的价值上,古人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当今青年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建立在“家国情怀”“时代精神”“文化传承”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的。学习的价值,不只局限于个人素养的提升,更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

审题误区

“古今学习的异同”,论证观点明确,且有“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的思考方向,所以考生很难在审题上有障碍。但有一些学生在行文时就会“芝麻西瓜全都抓”,力求做到面面兼具,每个角度“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般论述,很难有认知的高度。如此,材料中的“启发”就变成了“干扰”。

所以,考生阅读作文要求时一定要细心认真,避免在基本要求上失分。

考场优秀范文

学习今说

□北京一考生

古往今来,人们深知学习能丰盈人生灵魂,沉淀人生厚度的深意,学而不厌,习而不倦。

有人悬梁刺股,以求仕途通达;有人皓首穷经,只为兼济天下;有人行路万里,渴望探寻真理。世易时移,人们对学习的理解有同有异,不变的是学习的价值与深意,变化的是学习的内涵与外延。

学有所同,同在方法。滴水不懈,巨石坚硬亦可穿;锲而不舍,驽马十驾至其远。古来名家大师不论天生“愚钝”,还是天赋异禀,都谨记“勤能补拙,学能补弱”的良训,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毕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智慧需要长久的学习来提升。若因聪明而忘记学习,因天赋和地位而耻于求学,必然会同方仲永般泯然众人。翻阅历史典籍,古有孙康、车胤囊萤映雪,兀兀穷年以奋发读书;有宋濂风雪无阻,负箧曳屣而艰苦求学。放眼现代名家,路遥行走于贫瘠黄土间,苦读不懈,找寻平凡人生的意义;余秋雨行路万里不洗尘沙,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古今学有所成者,皆以勤奋为底色,以坚持为动力,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丰富人生的底蕴,散发自己闪耀的人生光芒。

五千年文明,中国人看过绿阴花溪,跨过枯骨万里,深知学习能启迪智慧,涵养道德的意义。或许说,人们对学习的热忱,对知识的渴求亘古不变,但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无可避免的。

学有所异,异在途径。古代学在官府,极重师承。学者趋百里访名师,将人生哲思记录在册册竹简上,通过书籍传阅使知识得以延续。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知识传播缓慢,所以古人重背诵,求精耕深思。今天,印刷技术发达,互联网普及、电子课堂、掌上阅读等学习途径丰富多元,再也不会有当年因《三都赋》风靡一时却无法一睹为快的遗憾。我们可以盛邀四海共享北京冬奥会上来时迎客松、去时折杨柳的中国浪漫,亦可以通过“天宫课堂”学习新知,探索宇宙,所以今人开眼界,重能力,求迁移运用。

万卷图书中藏着人类的无穷哲思,浩繁史册中蕴含无数未解之谜。著名诗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提出,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现如今,我们躬逢盛世,更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个人修养的提升,为璀璨文明的赓续,以文化自信,助推国之强盛。吾辈青年需保持本心,砥砺前进。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评点:文章开头提出学习的意义,然后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人们不同的求学目的,进而点明文章的论点“古今学习的异同”,紧扣材料。论证部分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手法,点出学习所同在方法,学习所异在途径,翔实的论据使得论证比较严密。在论证“学有所异”的观点时,作者所提及的“冬奥会盛景”“太空授课”都富有崭新的时代性,和古人“重师承”“重背诵”的途径差异明显,很容易引起共鸣。结尾处对青年当下的學习观念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展望,简洁的语言收束全文,强化了文章的观点。另外,整饬的语言,丰富的论据,扎实的文笔,清晰的结构,都为文章增色不少,是一篇考场佳作,令人眼前一亮。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古人途径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隆冬将至,看古人如何优雅过冬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好玩的古人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