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手记——2022年高考作文浙江卷

2022-03-15 03:32王学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浙江高质量时代

王学华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考题解析

这是一道时事类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体概述了浙江省近年来的战略决策,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关键词有两个,即“创新”和“人才”。如果将材料中的有关信息串联起来,我们自然而然地可以想到,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换一句话说,人才的创新驱动促进了浙江的高质量发展。第二部分紧承第一部分,叙述了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开拓创新,具体列举了3个人:一是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5后姑娘徐枫灿,二是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90后青年工人杨杰,三是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的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结合第一部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些浙江青年就是第一段所提到的创新型“人才”,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拓创新”。正因为有“开拓创新”的品质,才使他们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成为新时代的佼佼者。

审题误区

有些考生可能忽略了“人才”“创新”等关键词,只是去写当代青年如何坚守本心,努力奋斗,勇于担当等。有的可能只是阐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或者主要强调新时代的浙江青年,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所有这些都是偏离题旨要求的。此外,有的考生可能忽略“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从而没有着力写出“对你未来发展”的“启示”。没有从“我”的视角出发,叙写“我”的故事,阐发“我”的认识,体现“我”的感受。

写作指导

材料的两个部分含意明确,组成一个整体,前后相承,逻辑清晰,给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毫无疑问,作文的最佳立意要围绕“开拓创新”和“人才”来谈。但仅停留于此,文章很可能流于空泛。考生在写作时必须关注后面的提示语,即“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发”,这就明显要求写作要将自己摆进去,与自己的“未来发展”相联系,写出“我”的感悟,写出“我”的体验与思考,写出“我”的理解与期待。同时,写作时要将“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时代奋斗、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拓宽论述的深度和广度。

立意角度:我的未来我作主,家国情怀藏于心;志存高远,开拓创新;做高精尖人才,促高质量发展;新青年、新品质、新担当;追逐创新之光,共铸青春之梦。

考场优秀范文

人才推动发展,创新开拓未来

□浙江一考生

《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掩卷沉思,深以为然。一个人只有懂得变通,才能走得长远,国家亦如此,只有把握住人才,勇攀创新之高峰,才能以星星之火,燎未来之原。人才推动发展,创新开拓未来,此为立于时代潮头之要义。

人才是发展之基,创新铺就成功之路。“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回首过去,从改革开放到“十四五”规划全面启程,我的家乡初心不忘,筚路蓝缕,开拓伟业。敢闯敢拼的温州商人足迹遍布天下,扛起民營企业的大旗;阿里企业创新各种经营方式,带动中国经济腾飞;G20峰会的顺利召开让世界在领略中国实力的同时感受到独特的吴越风情;脱贫攻坚战役中,浙江省立足于全国前列,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勇立于潮头的人才与不断创新的浙江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广大青年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而新时代的浙江青年,不论是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徐枫灿,还是青年工人杨杰,都无疑践行了这一历史使命。于沉郁中奋起的中国女足时隔16年再次获得亚洲杯冠军,在中国足球史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杲在数学领域中不断探索未知,成为青橙奖最年轻的获得者。这些秉持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新时代人才成就了复兴路上的中国,使未来的发展拥有无限可能。

在奋发中崛起,在超越中创新,未来掌握在你我手中。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桨声跨越时空,在“一带一路”工程中传入千家万户;从冬奥到亚运,中国在“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声中拥抱世界……我深以为,作为新青年,应在前人的事迹中汲取经验与力量,与中国命运齐肩,在当下提高自身素养,树立理想,充实自我,精确地找到人生坐标,而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成为中国在民族复兴大道上的中流砥柱,以一名创新型人才的姿态报效祖国,便是我们对祖国最好的回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华夏已绵延了五千多年,要想继续谱写辉煌,唯有不断革新,唯有不停创新,唯有在人才的引领下走向未来。作为新时代浙江青年,更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应在不断创新中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人才,带领中国走向熠熠生辉的光明未来。

评点: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人才推动发展,创新开拓未来”。在本论部分,先论述“人才是发展之基,创新铺就成功之路”,然后提出当代新青年应该精确地找到人生坐标,成为创新型的人才。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表明自己应有的态度,体现出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

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文章将理性论据和感性论据结合起来,既讲事实,又讲道理。所引用的名言警句,对于论述起到很好的理论支撑;所引用的事实论据较为丰富,有温州商人的创业足迹,有阿里企业的发展模式,还有脱贫攻坚的成就等等,使得文章材料丰富,内容充实。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浙江高质量时代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