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兰家书》: 把爱写在每一个生命转折处

2022-03-16 00:16凤在江湖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3期
关键词:家书女儿母亲

凤在江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鸿雁传书里,是沉甸甸的相思亲情,浓浓之爱意,谆谆之教诲。一封家书,沉淀下来的情与爱,便是最绚烂华丽的人间颜色。

一套三卷共五本、印刷体、总计170余万字,世间有这样一套书,它没有书号,没有印数,也没有出版社的名称,却满载着寸草春晖和反哺深情。这是武汉一个平常人家的4个女儿为她们的母亲谢慕兰七十大寿准备的礼物,叫作《慕兰家书》。

通过家书,女儿们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尽情向母亲倾诉;通过家书,在每一个生命的转折处,母亲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智慧,亲切地抚慰着女儿,引导着她们一步步走向人生新的高地。

家书·成长

湘湘,你好!我在这里听说就要恢复高考了,很是激动。这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一向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能够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总是好的。希望你从现在起就开始有计划地复习功课,准备参加今年高考。

—1977年10月谢慕兰自武汉致女儿谢湘

94岁的谢慕兰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坪上镇的一个书香之家,爷爷谢楚儒曾在湖南省高级法院任职,父亲谢德风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谢慕兰是长江日报社的干部,年轻时,《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名人家书是她的最爱,许多篇章段落都能完整背诵下来。她与丈夫劉克正共同养育了4个优秀的女儿—谢湘、刘心、谢苏、刘实,分别在新闻、医疗行业工作。在家书近50年的熏陶中,写信、复信成为他们一家人相处的一大乐趣。

大女儿谢湘清楚地记得,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时,20岁的她收到母亲的一封“劝学信”。“当时我已是襄樊棉纺织印染厂的重点培养对象。收到这封家书,我内心是矛盾的,离开学校五六年,很久没有摸书本了,心里不够自信。但随着母亲寄来一封封督促的家书和高考复习资料,我终于有了一试的决心。”

夜里3点在公共盥洗室苦读,白天依然要挑沙子干苦工,每当坚持不下去时,谢湘就摸出母亲寄来的信一遍遍读,那是一段被母亲推着向前的爬坡路。最终,谢湘如愿考入武汉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国青年报,成为资深记者、副社长。“如果没有妈妈的坚持,我可能就此与高考失之交臂,抱憾终身了。”

在大姐谢湘的带领下,老二刘心、老三谢苏、老四刘实也随后分别考上了大学、中专。在孩子们工作、结婚、生子的每一个人生重要关口,谢慕兰都以书信的方式与孩子倾心交流,引导孩子依心、依理、依情做出选择。

二女儿刘心是个文静、喜爱阅读的女孩,一直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很是向往。上世纪80年代初在南京读大学的时候,有人给她介绍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宋龙祥做男朋友。谢慕兰知道后甚是欣慰,十分关心女儿与男友的进展。可接触不久,刘心觉得龙祥成绩虽好,但因从小生活在农村,课外书读得少,知识面窄,他们共同话题太少,不想继续相处下去了。

对于女儿的想法,谢慕兰没有直接批评反对,而是数次写信与女儿谈心:“心心,我们应该知晓到底如何正确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人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是会变化的,也是会发展的。希望你对待感情多加慎重。”刘心接到母亲的回信后,决定让时间证明一切。后来,男友逐渐有了变化,主动广泛阅读中外名著,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随着视野的开阔,他的心性修养也逐渐提高,对刘心更是关爱和依赖,婚后还一同赴海外进修、工作。

“远离故乡园,家人应该经常写信,以免老人惦念。你们不必常打电话,更不必花钱买礼物,但半月一信断不可少。”

30多年前,谢慕兰的女儿们陆续离家,去农村插队,去工厂做工,去外地上学,出国留学,各地定居。她们劳燕分飞,却家书不断,见字如面,家书寄情,谢慕兰精心保存了与女儿们的每一封信。在她心里,游子像风筝,家书是一根长长的线,把游子的心与家人紧密相连。

守护·高飞

从窗口看到那个胖胖的送信人,一翘一翘地来送信了,刘心快步下楼。她返回时高兴地叫起来:“今天丰收了,丰收了,有谢湘的,有刘实的,有宋龙祥的,还有洗的一扎照片36张。”我们高兴地足足看了半个小时才吃饭,吃饭后又看信又看照片真是兴奋。

—1996年5月谢慕兰自美国致女儿刘实

和许多人不一样,谢慕兰从不认为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是最好的安排,而是更愿意让女儿们远走高飞。“人生在世,就应该像李白一样既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走的地方多,见识也多,性格会变得开朗,心胸会变得开阔。”北京、南京、上海、武汉,女儿们四散各地,虽然不与孩子们在一处生活,但是在女儿需要她的时候,谢慕兰一定会毫不犹豫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来到女儿身边。二女婿要去美国留学、小女婿要去德国读学位,为了鼓励他们成长,谢慕兰拍胸脯打包票,接下了带孩子的大任,辗转祖国南北甚至海外,忙得不亦乐乎。但写信,她始终坚持。

谢湘回忆:“后来想起来,我妈妈那时候也真傻。怎么不知道请个人,事情全是一个人做。经常早上四五点钟起来,先坐在桌前给我妹妹写信,然后给我妹妹的孩子穿衣服,给我儿子穿衣服。把早饭安顿好以后,再用两部童车推着三个孩子到邮局去寄信。然后呢,又回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等我妹妹她们的信来……”

为了让女儿们在海外安心读书、工作,谢慕兰写信报告孩子的情况,并且事无巨细。

“心心:你好!丁丁近来可大有进步,牙齿已长出11颗,上面7颗,下面4颗。走路也不用搀扶,能摇摇晃晃走十几步了。今天他在草地上踉踉跄跄走了27步,在这之前,顶多可走8步。今天是个大突破,我们都为他鼓掌,以示欢庆,他自己也很高兴。”

4个女儿从怀孕、坐月子到带孩子,全是母亲一人承担,还曾为两个女儿代笔,向远在异国学习的女婿们“报告”母子最新情况。信中,谢慕兰将国事家事娓娓道来,也让孩子们的情感有所寄托。小女儿刘实曾在回信中说:“如今旅居海外,心中不时涌起想家的冲动,其中一个盼望就是浏览母亲的收藏,重温母爱,回顾人生。在我家,乡愁就是一封小小的家信,我们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如今许多家庭的子女为了房子的继承权或利益分配问题打得不可开交,而我们家则是一个例外。”大女儿谢湘无比骄傲地说。2009年,谢慕兰在过80岁生日的时候,当着众多亲朋好友的面宣布了一项决定:“我和你们的父亲年事已高,这十多年来三女谢苏在身边照顾最多,也最为辛苦。待百年之后,我们二老不在了,现有的住房将留给谢苏。但是,以后姐姐妹妹回武汉探亲办事,谢苏也有责任把她们安排好!”

谢慕兰的话音刚落,其他三姐妹热烈鼓掌。“这样的安排公平合理,我们没有异议! ”

聚力·珍藏

心心:你好!前几天,天气特别好,像艳阳天。阳光洒在我的书桌上,白天我一人在家,清清静静,窗明几净,或看书或写信或清理信件,非常舒服。整理信件,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再次按人、按时间顺序,边看边整理,非常有趣,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其中酸甜苦辣都有。这就是历史,是我的个人史、家庭史。

—2018年4月谢慕兰自北京致女儿刘心

“这些年里,我有时候随手撕一张酒店的便笺,随便写几句话就寄回去了,有时候用500字的大稿纸接连写好几大篇,后来才发现,妈妈不仅把1971年我妹妹参军的第一封家书留着,我给她的小纸头、大信纸也全都珍藏起来了。如果不是她对我们有着如大海一般深切的爱,怎么会如此天长日久地精心收藏呢。”

看到母亲这么珍爱这些家书,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谢湘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1999年,谢慕兰70周岁的生日要到了,姐妹几个商议想送妈妈一件珍贵的礼物。“送什么呢?羊绒衫、化妆品、金银首饰?我妈妈不喜欢,也不需要。”后来谢湘想了想,妈妈这一辈子,只有家书是她最钟爱的东西。谢湘曾建议妈妈退休后写一本自传,谢慕兰没同意。她说:“要出还不如出一本家书合集,比传记更真实。”于是全家人一拍即合,齐心协力来做这件事。

姐妹四个开始分工,收集各自手中保存的信件。那年春节过后,谢慕兰拎着箱子北上,把所有书信送到北京,由大女儿谢湘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完毕后,分别送达每个写信人自行输入电脑。“把家书重新输入的过程,就是在重温过去。读了这些信啊,那往事一幕一幕地重新浮现,就像电影一样,里面都是父母之爱、儿女之情。”

然后是校对、排版、封面设计、印刷。暑假期间,父亲刘克正、小妹刘实带着女儿方舟分别从武汉和上海来北京参与校对工作。封面设计是老乡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资深美编陈亦逊免费给做的。出书的6万元费用是二女儿刘心从国外打回的一张支票支付的。

书,终于如期出版,谢慕兰和丈夫捧着《慕兰家书》,眼里泛起了淚花—这里面承载的是一个家庭半个世纪以来的相互关爱。谢湘说,每当自己有空儿翻开《慕兰家书》时,总是能静下心。“纸墨生香,拥怀一纸痴情,吹散内心的一切迷茫恐惧,纸笺里仍是情意依旧。”

2016年10月6日,刘克正因病去世,女儿们怕母亲孤独寂寞,轮流接她到家中小住,平日里经常视频、网聊,每年还会选定一个日子,全家相约团聚,尽力让妈妈的生活丰富多彩。

2021年4月14日傍晚,在老大谢湘家中,年事已高的谢慕兰吃过晚饭后突然感到手臂发软无力,急性脑梗导致她半身不遂,写了50多年家书的笔不得不遗憾地放下了!

这年11月底,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召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谢慕兰家庭被推选为2021年度“ 全国最美家庭”。12月1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妇联举行“十大首都最美家庭”颁奖典礼,谢慕兰一家再次入选。而这一天,刚巧是谢慕兰94岁生日。大女儿谢湘代表母亲赴北京电视台领奖,三女儿谢苏在武汉家中用心安排,她们要给妈妈过一个隆重的“跨越空间”的生日,庆贺妈妈“重生”。

谢苏提前定了一个生日蛋糕、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在美国的刘心发来庆生的鲜花贺卡与书信;在德国的重外孙女现场弹奏一曲《生日快乐》给太太……“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谢慕兰说,岁月流转,多亏家书,承载那丰富的情感,纵然时间流逝,它封存的颜色依然绚烂。家书是她对孩子们的深爱,也是孩子们在感情上给她的巨大回报。“教育好子女本来就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只是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些家书会成为我作为母亲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1700多封家书串联起四姐妹成长故事,见证着家国历史的变迁,虽只记录了平常人家的平凡生活,但在它的字里行间,情深依旧,芳华未远。

猜你喜欢
家书女儿母亲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家书( 连载一)
和女儿的日常
给母亲的信
人小鬼大狄仁杰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