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网络时代保护公民人格权的“天罗地网”

2022-03-16 07:34杨维立
江淮法治 2022年4期
关键词:何某指导性人格权

文/杨维立

供图/人民视觉

2 月21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网络时代人格权刑事保护”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最高检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在民法典实施一周年之际,最高检首次发布以人格权刑事司法保护为主题的指导性案例,目的就是践行“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理念,让刑事、民事司法保护有机结合,形成网络时代保护公民人格权的强大司法合力。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网络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不法分子诋毁他人名誉,窥探、传播他人隐私有了可乘之机,网上侵害公民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荣誉权等人格权现象时有发生。事实表明,此类案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严重,而被害人维权存在取证难、举证难等问题,很难遏制此类现象的再度发生。

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明确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让全社会感受到司法机关加强人格权刑事司法保护的决心和信心。比如,在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中,郎某、何某捏造被害女子谷某结识快递员并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微信聊天记录发布到网络上,引发大量低俗、侮辱性评论。在最高检指导下,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将该案由自诉转公诉,让郎某、何某受到了应有惩罚,有效保护了被害人合法权益,维护了网络空间秩序。

人格权是人的核心权利之一,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以案释法,用小案例讲述大道理,重申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风尚,推动社会进步,值得点赞。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利用刑事程序追究不法分子的责任虽然最具刚性和惩罚性,但却应该作为最后兜底手段。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遏制侵害公民人格权行为,还需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在侵害“前端”发力,让网络侵害寸步难行。相关部门应健全监管机制,奖优罚劣,对纵容侵害公民人格权乱象的网站平台从严从重处罚,并形成长效机制。网站平台应清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边界,深入自查审核流程,加强技术创新,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从严从实把好审核关。

遏制网络时代侵害人格权违法犯罪,事关网络安全、社会稳定、百姓幸福。建议相关部门以及网络平台等机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行刑衔接,与司法机关共同舞好“合成剑”、打好“组合拳”,织密织牢保护公民人格权的“天罗地网”,打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新天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何某指导性人格权
论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的发现及适用
用法律维护人格权
刑事指导性案例中的法律论证
论人格权的财产化对于传统人格权的消极防御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的指导性价值
暴力威胁致被害人自陷危险而死亡如何定性
暴力威胁致被害人自陷危险而死亡如何定性
如何叫醒装睡的人
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立法研究
康复指导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