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2022-03-16 08:43朱吉伶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创设学科核心

朱吉伶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数字化这个大环境,“互联网+”也已深入人心。在教学中,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培养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史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和理念,也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是现今教育中的一个前沿课题,是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它通过主动发现问题,经过持续探究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最终指向学生历史课堂的有效学习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持续发展,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迫切需要信息技术辅助创设情境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参考文献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以笔者参与的“一带一路古今大穿越”项目化教学为例,在项目化学习的范畴里探讨研究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 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

(一) 科学性原则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历史学习要按照“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这就要求在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中情境创设要坚持历史的科学性,遵循历史教学的规律,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注重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目标性原则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创设切合教学目标的历史情境的探索也在持续进行。现今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网络上有着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如何选用则是一个问题。在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合理的情境创设要立足于教学目标,立足于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如果选用的信息资源背离了教学目标,脱离了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学情,那么情境创设就会导致历史教学发生偏差。

(三) 适度性原则

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内容也数不胜数,需要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内容和恰当的信息技术来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可以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并充分利用历史文字材料、视频资料、文物图片等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历史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历史教学内容,同时还要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需要注意的。

二、 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 建立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团队

在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要立足于教学目标,立足于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学情。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所起到的是引领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故而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但对于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教师的信息素养也会影响在数字化环境下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情境创设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保证技术支持,也要重视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结合的培训,建立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团队,为数字化环境下创设历史学科情境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也要注重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多多参加学校或区里的信息技术培训,及时更新自己固有的教育理念,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

(二) 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

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一定要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历史教学目标是通过历史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目标制定后,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合的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显得生动有趣起来,显得浅显易懂起来,甚至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学情则强调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水平,这也是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讲历史课时的依据与出发点。

例如,在设计“一带一路古今大穿越”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时,教师先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你知道‘一带一路’吗?”“你知道‘一带一路’是什么的简称吗?”“你知道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吗?”再用问卷星做问卷调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已知的“一带一路”内容的情况。根据学情,教师再将项目主题设计为“假如张骞在上海进博会办记者招待会——一带一路古今大穿越”,引导学生了解本项目是基于全球视野下“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所进行的主题式学习,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课程实施。学生将扮演张骞和小记者等人物,结合上海进博会,了解全球化为中国带来的发展变化,最终通过模拟举办记者招待会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学生用多媒体观看视频《一带一路》,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和关于张骞的史实。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笔者设计的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多媒体查找资料,了解历史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史实,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和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引发学生对于中国对外交流的自豪感;通过项目成果“记者招待会”的准备和展示过程,培养学生的史实论证等核心素养,以及表达、倾听与作出客观评价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记者招待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三)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框架驱动问题

框架驱动问题在历史学科项目化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设计框架驱动问题,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框架驱动问题的内涵和意义。用信息技术构建框架驱动问题,能够挖掘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能够提升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好奇心,也能够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设计“一带一路古今大穿越”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时,学生先进行头脑风暴、问题搜集,然后建立电子文档形式的问题列表。每组填写一份问题列表电子文档,然后进行小组间的分享。

教师也可以用PPT展示引导问题,比如以下问题。

问题1:你对西域人民的生活最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呢?西域人民的衣服、饮食、居所、生活习惯等与中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问题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一路上经历了哪些坎坷和磨难呢?

问题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影响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资料,然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呈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筛选并归纳、整理可用于准备“一带一路古今大穿越”“记者招待会”的相关历史、地理资料,确定本组的“一带一路古今大穿越”“记者招待会”的基本设计,从而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重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们要运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重点是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非常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素养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设计“一带一路古今大穿越”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行利用网络收集“一带一路”和张骞的相关资料,再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收集的“一带一路”和张骞的相关介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甄别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核心素养。然后,可以让学生观看《一带一路》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地图等,进行情境烘托。学生可以以图证史,对张骞通西域的史实有深入的了解。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张骞通西域一路上的艰难困苦,体会到张骞这个人物的坚强品格,从而自然地对于张骞开通西域道,促进汉朝和西域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奠定丝绸之路的基础产生崇敬感。

(五) 重视有效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

在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中,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即时、有效地对教学进行反馈,这样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即时了解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教学评价也应该重视过程性的教学信息反馈。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重视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信息的反馈机制。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信息反馈。

例如,在“一带一路古今大穿越”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中,进行“假如张骞在上海进博会办记者招待会”这样的情境创设:一组学生承担“张骞”的角色,查找分析张骞出使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沿途的所作所为;一组学生担任“小记者”的角色,设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所提的问题,还要预想一下在采访时会出现哪些问题,进行思维的碰撞。最终通过创作模拟记者招待会,完成角色扮演的创作,以此展现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每组学生要提交一份经集体讨论产生的问题列表。

在设计评价量表时,评价量表分为“记者招待会”评价量规(生评、师评)和项目活动团队协作评价量规(生评),分别包括资料收集、史料实证、内容创新、语言表达等维度,以及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沟通意识等维度。这样就在注重学生主体差异性的同时,也对过程性的评价加以重视,同时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三、 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反思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资源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提供教育资源的信息平台,比如中国大学生在线与“易班”网等校园网络平台,还有一师一优课国家教育资源平台等,都提供多种模态情境创设教学资源。很多教育机构还开发了大量的网上课程、简短的微课、精品慕课等供教师和学生学习。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资源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我们应该多多关注这些优质资源。

粉笔、黑板搭配教材、练习册的组合进行的传统教学较难满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的需求。而借助信息技术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教学环境,呈现出栩栩如生的逼真教学情境。比如,运用虚拟现实的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本知识内容中进行沉浸式学习,直观体会平时书本中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也可以在虚拟的情境中“穿越”到过去的某个朝代或是未来,还可以感受火灾现场这样的危险情境,实现传统教育教学无法提供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开展情境化的教学。

不过,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学生利用多媒体收集与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没有关联的信息,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习惯依赖其他组员来完成分配到的任务等情况。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重视与改进。

四、 结语

数字化环境下,在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理念,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实施的。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为了辅助历史学科的教学,历史学科注重学科素养,需要数字化手段构建有效的历史情境,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在这种形式下,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重视有效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关注优质教学资源的信息平台,加强情境创设的思维创新。同时也需要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讨,提出更多有效、可实施的借助信息技术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一起推动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