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困境与出路

2022-03-16 14:23高巧明侯玉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共生产教职业院校

高巧明,侯玉文

(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0 引言

1879年德国1964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德贝里首次论文明确提出“共生”的现代数学基本概念,原本作为生物学的发展研究,后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学、金融学、农学以及生态学等领域。共生个体理论主要是目前研究的指具有不同共生个体关系的不同共生个体单元之间通过信息、能量、自愿分配与信息交换的科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如何实现“双赢”和“共存”[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教学体系就需要着力深化教育产业社交教学融合、校企三方合作。此改革想法一经提出就为我国职业院校的科学发展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职业发展之路,但因为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企业的合作程度以及国家政策的完善度等原因,导致了实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本文主要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导致此困境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之策进行简要探讨。

1 共生理论的内涵

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抽象的一点说,共生系统是一个共生系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一个共生系统环境中按某种新的共生系统模式共同形成的能量关系,主要由一个共生管理单元、共生环境界面、共生环境模式和整个共生系统环境四大能量要素共同组成。在这之中,共生管理单元系统指的也就是直接构成整个共生系统关系的基本物理能量物质生产和信息交换机制单位,是直接形成整个共生系统关系的重要基础性的外部物质条件;其中共生环境界面指的是一个共生系统单元之间的各种接触运动方式和交换机制的能量总和,或者说说它是整个共生系统单元之间各种物质、信息和心理能量相互传导的重要媒介、通道或信息载体,是共生关系直接形成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直接决定整个共生管理系统生产效率和生态稳定性的一个核心能量要素;共生环境模式指的是以泛指多个共生系统单元相互作用的运动方式或者互相作用结合的运动方式,既直接反映一个共生系统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运动方式,也直接反映整个共生系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运动强度,是直接形成整个共生系统关系的重要关键性能量因素;一个共生中除单元以外所有共生因素的能量总和直接构成整个共生系统环境,是直接形成整个共生系统关系的外部环境条件。

根据整个能量共生共管系统科学理论,不同能量共生系统事物在一个完全相互依存的能量共生管理系统中,不会对系统管理模式过程中的其他整个共生系统事物本身功能产生直接推动影响,也不会直接使它受到其他整个共生系统事物的直接推动影响,因此整个能量共生系统管理服务系统仍然能够具有内在的的稳定生命力,拥有一种能量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推动力和能力。在整个能量共生系统管理服务系统中,要使各种能量共生系统管理模式稳定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可以从整个不同共生管理系统中的界面设计理念入手,通过界观设计不断控制各种能量共生系统驱动力的机制和不断增加各种能量共生驱动力的频率,提升整个不同共生管理系统的公共管理资源配置性和管理效能。其二是共生系统理论的一个主要核心思想也就是将不同一个共生系统事物在同一一个共生管理系统中仍然能够始终进行相互资源共存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它们能够始终保持自身共同管理特性的最大优点同时,相互促进,从而最终能够使得相互共存融合后的整个共生管理系统仍然同样能够始终保持自己有着源源不断的能量持续健康发展和稳定推动力[2]。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四个主体之中存在明显的共生关系。共生物的利益共济关系主要大致可以再细分为非非线性互惠寄生物的利益共济关系、偏利共生利益关系、非对称性的其他互惠寄生利益关系共生和其他具有对称共生性质的其他互惠寄生利益关系共生,当前大多数学校、企业和政府都还在停留在寄生关系和偏利关系之上,最理想的状态是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

2 基于共生理论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所面临的困境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中所涉及的四个主体分别可看作四个共生单元,但在真正实行此项政策的过程中却产生许多问题,四个共生单元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产生的利益问题难以协调。政府作为联系学校和企业的主要共生界面却没有发挥关键性的桥梁作用,共生界面太过于单一。除此之外,整个社会环境对待职业学校还存在很大的误解,这种共生环境并不利于校企合作这一策略的实施。

2.1 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度不高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大部分的普通中等职业教育院校都非常希望能够建立与自身发展存在紧缺师资、实训教学条件等困难的重点专业,并且从教学成本角度考虑,在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固定修学时间年限之中可以压缩前段的专业学习休息时间,加大就业率[3]。高职院校则为了生源问题急于招生,疏于教师质量和课程质量以及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造成许多应用新本科不愿与高职院校合作显然,这对实行产教融合策略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企业来说,由于职业院校出身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大部分企业也不愿意无偿的为那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的机会。况且迄今为止,不仅没有政府明文规定的具有保障性的政策来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这一想法的实施提供保障,而且在资金方面也没有对企业进行支持,所以企业层面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中毕业,年龄太小,自身的就业意识和对未来进行规划的意识不强,且处在青春期叛逆期,学习状态懒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相关能力都有限。并且由于职业学校的数量增多,导致师资紧缺,许多学校都返聘已经退休的教师返校工作,对于刚毕业来应聘的大学生或研究生的面试也较为宽松,导致了年老教师与学生有代沟,而年轻教师则由于缺少经验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习惯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都有很大的欠缺。

2.2 共生界面较为单一

职业院校与民营企业的教育衔接培训项目主要来说是通过依托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直接支持的国家现代职教培训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建设开展起来的,除此之外便只是单纯的企业和学校的双向对接。

首先,政府部门文件都只是停留在宏观的层面,难以深入到中观和微观层面,缺乏科学有效的政策导向和协调管理机构,对解决许多融合合作的问题上表现得力不从心。其次,单纯的企业和学校对接的这种对接方式较为单一和主观,容易出现企业和学校的沟通太少或利益无法协调而导致对接不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产交融合和校企合作就产生了困难。

2.3 共生环境不利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于普通职业院校的高职学生的专业认知方向有误,大部分学生家长都认为只有那些考不上职业高中和普通大学的职业学生才不得已选择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继续进行专业学习,以便毕业之后能有一技之长维持生计。

除此之外,由于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无法使产教融合这一策略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质量不高,薪资待遇较低。大部分公司企业更愿意选择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或者研究生和博士生,只有大专或者中专学历的学生显然会面临就业困难,待遇偏低或者不平等的问题。

3 基于共生理论的深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对策

基于高校产研学教相互融合实施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诸多突出问题和实际困境,结合利益共生合作理论,笔者分别从如何协调高校产研学教相互融合各利益共生合作单元的共同利益,完善高校产研学教相互融合的利益共生合作界面,优化高校产研学教相互融合的利益共生合作环境以及加快构建高校产研学教相互融合的各种互惠互利共生合作模式分别入手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对策。

3.1 完善产教融合的共生界面

首先,推动各行业共生经营单元之间主动签订以共同利益公平分配关系为主要组成内容的合作协议,详细制定规范在业务合作之中所可能涉及的合作内容,强化合作协议的有效执行力[4]。其次,在校企合作对接协议中各高校还要明确规定与高校经济经营利益资源对接份额分配结果相关者及其对应的企业可以及时应对和有效率地防范每个学校参与共生联合企业投资单元自身无法持续生存与不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风险,对参与相关投资学校和参与共生联合企业的各种法律责任和经济义务承担应当及时进行严格法规约束,实现每个学校参与共生联合企业投资单元在自身认为完全可自行依法接受的对于经济经营利益对接分配结果得失具有控制权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协调学校参与联合企业投资学校办学,在协调学校经济运行过程中和学校办学时的经济公益性和学校办学时的功利性之间需要及时达成平衡。最后,政府在高校参与税收、金融和职业教育资源合作对接人才供给上面都一定要适当适时给予高校共生企业一定的税收政策支持倾斜度和其他政策优惠并且定期适时组织高校召集参与相关企业校企间的合作人员双方企业代表共同进行教育资源合作对接,从而有效率地引导高校共生企业积极参与全国高等职业资格技术教育学校的企业联合投资人才培养[5]。

3.2 优化产教融合的共生环境

第一,需要做好加快推进产学职教深度融合和推进校企三方合作教育立法相关工作,让此项政策有法可依,消除学校和企业双方的顾虑。第二,细化和完善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创业激励支持政策,鼓励普通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加大社会资本、人力资源、技术和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等多个要素的综合投入支持力度。通过高效资本转化、直接投资设立、私企间接加入等多种方式鼓励建立属于股份制或者其他混合经营所有制企业类型的“产业学院”,在普通职业院校本部设立校企合作制创业工作室等,引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直接进入普通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第三,国家部门可通过宏观政策报告解读、新闻广播传媒媒体报道和高等院校教育宣传方式进行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引导,改变其对职业院校的固有认知[6]。职业院校年也可调整招生,通过国家和政府监管和资金支持政策,提高职业学校的师生入校门槛,整体提高师生的质量,打造一群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3 构建产教融合的互惠共生模式

坚持以接续发展先进地方业为重要主导产业、接续和以优化地方产业结构为接续发展产业基础和主要发展依托,职业院校主动参与引导接续优化发展地方业的产业结构从而充分发挥适应推动地方各类专业人才和主要产业对接不同类型加工企业的协同发展市场需求,建立一套充分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区域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协调发展的地方职业院校现代化技术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培养服务体系。除此之外,还可在职业学校和企业密集的地区构建职教城,实现职教城内各校资源、附近产业园资源、附近城市、社区资源共享,探索将“学分银行”等制度嵌入中高职的衔接之中,打通中高职职业教育,实现上下贯通、终身发展。职业院校本身也急需努力构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院校专业群共生课程体系。一方面,重组一个课程单元模块,培育一个特色化的院校共生课程单元,其课程体系的建构不仅要关注产业动态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7];另一方面,要打破专业间的壁垒,防止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之后除自己专业外其他一无所知的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共生产教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