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探索

2022-03-16 20: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育人评价

季 沛

(上海电力大学科研处,上海 200090)

2017年教育部党组提出要全面提升科研育人质量体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这一指示为各高校全面构建科研育人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也为各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思路。

1 科研育人的意义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科研是一所大学的强校之本,是培育卓越创新栋梁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社会发展和产业创新转型的重要能力基石,亦是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法。科研是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三全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育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当今时代改革驱动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营造良好科研风气和学术氛围的应有之意。理应作为高校科研育人的本质内涵,继而挖掘不同地域、不同专业各高校的科研育人模式,更好实现不偏离育人大方向,又具有行业类高校育人特色的科研育人目标。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之一就是科研育人,探究新时期高等院校科研育人的运行机制及实现路径,对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工作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目前普遍存在重视科研、比较忽略育人的现象,即科研与育人相脱离,科研育人工作就很难协调。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就是科研成果,高校教师申请下来的科研项目类型很多,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度,让学生参与项目。一些教师一味追求科研结果带来的效益,结果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心理压力,使师生之间矛盾加重。

2 完善科研育人管理体系的探讨

高校科研活动是以“团队”形式存在的群体性活动,科研活动中存在观点、行为、利益的碰撞,完善的科研育人管理体系将促进“团队”的协作、促进科学研究指导学生过程中的育人、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的育人。通过科研体制机制的优化、建立完善的科研育人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加强科研创新平台的培育、推广优秀科研成果、宣传优秀团队和人才、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来营造优良治学氛围,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理想追求、勇于尝试的科研精神、与时俱进的进取意识和求真求实的科研作风,塑造高质量科研育人师资队伍,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回归大学根本职能的目标,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独立的研究能力、卓越的开拓能力、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克难攻坚的探索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3 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实施路径

3.1 优化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树立科研育人意识

通过优化科研体制机制,完善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和程序,从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到成果运用的整个过程,需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其中,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科研团队组建的最低要求。高度重视对科研队伍政治方向的引领和意识形态的把关,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校科学研究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树立研究人员科研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意识,鼓励科研人员凝练和产出好成果,并将成果积极孵化、转化运用到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中。

3.2 建立科研育人激励机制,完善科研评价标准

通过完善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在学术评价方面强调科研育人,对标一流学科的评价标准,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开展多元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与同行专家的业内评价相结合,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有不同评价导向。同时,通过健全人事人才机制,建立系统的人才评价体系、可进可出的聘任和激励机制;在职称条件修订中将“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指导学生课外创新实践项目等培养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相关工作”作为评价内容;在教师荣誉推荐、奖教金评选中将承担本科生课程、指导学生等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奖励办法的制定中加入立德树人与师德师风情况,引导科研人员注重科教融合,激励高端成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鼓励学科交叉,强化协同创新。

3.3 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深化科教协同和产学研协同育人,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制定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教学和科研资源要做到统筹规划,教学大纲与科研计划相辅相成。通过完善校校、校企、校地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运行机制,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深化“订单+联合”模式,完善培养机制,继续推进与国家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特斯拉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依托学校优质的专家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共同开展企业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多层次紧缺专业学生,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本地产业经济,帮助企业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和升级。

3.4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师生科学创新精神

通过建立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智库等各类创新平台,吸引大量优秀学生加入科研中来,将导师指导学生所获得高质量学术成果、学科竞赛成果等纳入学生教育绩效考核中,促进科研资源向教学活动中集聚,把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力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育人机制,以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为首,建设校院两级创新基地,设立创新实践中心专项经费,吸引有志趣的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专项,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为实验教学所服务,加快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使科研与教学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3.5 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

通过培育科研创新团队,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组织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建设计划,将“科研育人”作为科研创新团队项目设立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科研育人方面基础差、前景差的团队,不能承担科研创新团队项目。通过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学生理论结合项目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科研实践潜能,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使命感、责任感和创新进取意识的新时代人才,进一步发挥其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育人作用。

3.6 推广优秀科研成果,宣传优秀团队和人才

通过大力扶持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优秀科研成果的宣传报道,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成果转化。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要求,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目标,评选宣传一批校级科研育人项目和团队,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引领,紧扣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在育人育才过程中,发挥科研育人的功能,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进取意识和科研作风,并全面推进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7 构建学术诚信体系,推进科研诚信教育

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制度化建设,制定和完善科研诚信系列文件,构建全覆盖宣讲教育体系。针对本科生、研究生、新晋教师和青年科研人员、新晋研究生导师等不同群体,量身打造针对性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宣讲教育活动。推进科研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组织专家编写师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规范及警示读本,让科研诚信教育入课本;在学生中开设科研诚信公共选修课,使科研诚信教育入课堂。

4 结语

通过准确把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注重科教结合,把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有机融合,相辅相成;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营造优良的治学氛围,激励创新,提升实力,提升广大师生学术诚信和科学精神;通过科教融合,紧紧围绕育人工作,不断提升科研实力,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科研育人质量。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科研成果转化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