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2022-03-16 19:54张佳陆环张英娜吴复琛李洪涛孙嘉伟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3期
关键词:遗体解剖学医学生

张佳,陆环,张英娜,吴复琛,李洪涛,孙嘉伟

(石河子大学 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随着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理解与贯彻落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医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德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列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1],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以期培养医德高尚、甘于奉献的新时代医疗工作者[2-3]。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明确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局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体解剖学的课程思政建设都聚焦于《系统解剖学》或《人体解剖学》课程,《局部解剖学》课程鲜少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4-6]。

因此,找准《局部解剖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契合点,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增加各类综合性知识的传播,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充分发挥医学基础课程的育人功能[7-8]。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在各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笔者作为人体解剖学专业基础课的专任教师,在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中融入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现将我校局部解剖学思政教学的课堂讲授和实践经验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以期共同学习与进步。

一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与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完成的《系统解剖学》课程不同,《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规律的科学,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医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局部解剖学》则是一门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学科,课程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亲自动手在实物标本上进行解剖操作,学生在《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基础上以人体的局部(如头部、颈部、上肢、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脊柱区、下肢)为单元,进行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方式进行课程授课(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例为1∶4)。学生通过对“大体老师”的实地解剖操作,联系理论讲授知识,结合活体观察与触摸等授课方式,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局部的主要结构、层次和毗邻关系,并建立人体器官及毗邻的三维立体图像感,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体的局部结构与整体关系的认识,并为今后手术处理重要神经、血管、脏器时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作用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

本校《局部解剖学》授课对象为本科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在大一阶段完成了《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掌握了人体各器官系统及所涉及该系统的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对人体九大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定位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与此同时,大学时期是学生由学生阶段走入社会的转折期,更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探索局部解剖学课程知识与育人塑才的逻辑关系,挖掘、完善思想政治、育人素材,并将其融入至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是本门课程的重要任务。

三 课程特色

本门课程对接我校新版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刻剖析目前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情况,拟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的构建,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合,由现象(理论)到本质(实验)再结合实践的授课思路,线上、线下并配合各种教学手段及方法的运用,循序渐进的展开人体各局部的学习,并探索其相互之间的潜在联系,与学生一起探寻人体解剖学的奥秘,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整体上,使学生达到不仅专业课学有所获,同时,思想上也得到提高和升华。以期将一门“冷冰冰”的《局部解剖学》专业课,转变成“最有温度的生命大课”,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四 教师课堂讲授

(一) 深挖名人典故,培养优良品质

深挖课程中相关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科学家、名人事迹等,以榜样为引领,深化知识点。例如绪论部分时,可讲授人体解剖学学科发展史和古今中外为解剖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如:安德烈·维萨里、哈维、扁鹊、华佗、张仲景、宋慈和王清任等。学习头部这部分内容时,介绍我国神经科学的先驱张香桐院士,讲述汤飞凡教授,为了观察沙眼全病程,感染自己的眼结膜并坚持了40多天才接受治疗的故事。学习胸部时,介绍我国战“疫”中所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如新时代的花木兰李兰娟院士、巾帼英雄陈薇院士、定海神针钟南山院士,同时,还有各行各业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抗“疫”英雄。讲授腹部内容时,介绍解决我国人民温饱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证明幽门螺杆菌和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有重大关系且以身试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马歇尔教授;学习胆囊时,列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学习肝脏时,介绍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学习盆部和会阴时,列举万婴之母——林巧稚事迹、我校校友张红和肖占祥高空为患者口吸膀胱内尿液先进事迹。在学习脊柱区时,介绍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糖丸爷爷”顾方舟教授,还可让学生查阅 “中国的脊梁”并课前汇报。学习上、下肢时,介绍运动员科比、刘翔等人的体育精神。通过介绍这些伟大人物的励志案例和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健康、自强不息、努力奋进、乐观向上、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和创新、坚持不懈、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 结合时政新闻,理论贴合实际

结合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真人实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引导性发问、讨论,例如讲述绪论时,可讲解“遗体捐献”“器官捐献”“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等。在讲述上、下肢时,可联系“奥运精神”“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话题展开思政教育。在讲述腹部内容时,可联系与“吃”相关的各类话题,如:“光盘行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食品浪费法”“切胃减重手术”等。在讲述胸部内容时,可联系“非典”“结核病”“新冠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延伸讨论,还可对社会热点新闻进行讨论。通过相关知识点带入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等各类综合知识的熟悉了解,引发学生进行人文思考、社会启发,学会辩证的看待、分析、解决事物,并从中领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三) 围绕健康中国,提升宣教能力

紧密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挖掘相关知识所涉及的思政要点,并将其融入到学生的健康宣教活动中。以“骨质疏松”为例加强医学生大健康的理念,认识到加强医学科普宣传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畸形”概念的引入引发公众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以胰腺炎—暴饮暴食、大胃王—浪费粮食、经常不吃早餐—易得胆结石等例子,向同学们进行科普及健康宣教,通过网络上一些热点话题“马甲线”“人鱼线”“A4纸腰”“切胃减重”等,引发同学们讨论,树立同学们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可设置一些适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话题,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来进行讨论或汇报,设置话题如:“久坐的危害?”“不吃早餐的危害?”“饮食习惯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新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思考”“猝死引发的思考”等,锻炼学生发现、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五 学生实践活动

(一) 互动式讨论

设置一些融入“思政元素”并且适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话题,例如:“安乐死”“器官或遗体捐献知多少?”“你对死刑的看法?”“人类的进化发展?”“久坐的危害?”“不吃早餐的危害?”“饮食习惯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最终形成综合性答案,再随机抽取一名小组成员进行汇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仅锻炼了学生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 “小老师”讲课

老师提前布置与下堂课所讲内容相关的汇报题目,每两周课进行一次小组汇报,每次安排两个小组,以PPT形式进行5分钟汇报,小组成员共同准备,课前老师随机点名小组中一员进行汇报,其余成员补充作答,两组经比拼后,大家一起点评讨论。设置汇报题目如:“人类解剖发展史中杰出的科学家”“遗体或器官捐献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新冠状病毒肺炎引起的思考”“宫颈癌疫苗”“生命的奥秘”“猝死引发的思考”等。

(三) 人体解剖学开课宣誓仪式暨世界解剖日庆祝活动

我校每学年都会举办致敬“无语良师”活动,每个班级在开课前,授课老师都会带领学生开展开课宣誓仪式,进行医学生誓言宣誓,通过这些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让所有的医学生怀揣对生命的尊重,对大爱的感恩,对使命的热忱。在誓言的见证下,同学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进入神圣的医学殿堂,于医学漫漫求索路上砥砺前行,以感恩之心,面对“无语良师”;以恭敬之情,面对授业师长。培养学生医者仁心,以德立身、厚德载医,博学济世的精神。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手写一篇心得感想,内容可以涉及:学医的初衷、对待生命的看法、一封致“无语良师”的信等,题材不限,择优进行宣展。

(四) 清明追思活动

清明节对遗体捐献者进行追思仪式,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感悟、感受大爱和大义。学生感慨:他们虽是平凡人,却都做出了不凡的壮举,他们用生命的余辉照亮了他人的生命,展现了生命的价值,传递了人间大爱。通过清明纪念活动缅怀遗体器官(组织)捐献者,进一步宣传他们的高尚情怀,弘扬他们的人道精神,同时,也倡导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加入到推动捐献工作的行列中。

(五) 志愿者公益活动

通过与红十字会合作等途径,建立学生与遗体捐献登记者、捐献者家属的联系,带领学生走近遗体捐献者家庭,收集、保存、留档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的病历信件,唤起学生感受捐献者的高尚义举和奉献情怀,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和使命感。

(六) 问卷调查

组建几支科研小分队,设计并参与相关调查研究,如:《石河子大学学生遗体捐献意愿调查研究》《医学生遗体捐献意愿调查研究》《石河子市市民遗体捐献意愿调查研究》等的问卷调查,带领学生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和熟悉科研,提升科研兴趣。

(七) 医艺结合

我校每年都会举办“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比赛重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艺术等方面的能力,也可激发学习兴趣。我校人体解剖绘图比赛总共举办了六届,并且每届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推选出来参加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比赛的作品,也每年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赛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推动了绘图教学法的开展,搭建了医学生才艺展示和人才选拔的平台,促进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夯实医学生的医学人文底蕴,不断发现和传播医学之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9-11]。

六 结语

立德树人作为检验高校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要求教师以“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12-14]。《局部解剖学》课程通过在课堂讲授中对章节知识进行架构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在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将所学知识外化于行,将课程思政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融入医学教育、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医学教育、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的高度融合,让学生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学习目的。

猜你喜欢
遗体解剖学医学生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