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探索

2022-03-16 08:46岑福飞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思想

岑福飞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从2012年开始,世界各国和一些组织纷纷开展了5G网络技术研发。目前5G网络技术已经在包括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悄然拉开了序幕,5G网络大规模商业化也稳步推进。2019年以来,5G技术呈现出“爆发”态势,在全球范围内密集部署并不断付诸商用。相对4G网络技术而言,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对5G技术确定了八个关键性能力标准:传输峰值速率达到20 Gbps、用户体验数据率达到100 Mbps、频谱效率比用于4G标准的IMT-A提升3倍、移动性500千米/小时、时延达到1毫秒、连接密度每平方千米达到10 Tbps、能效比IMT-A提升100倍、流量密度每平方米达到10 Mbps[1]。由此来看,5G网络技术的特征主要是:高速率、泛在性、低延时、低功耗和低成本[2]。随着5G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以5G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科技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标志着5G时代的到来。可以预计的是5G技术将给人们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快速化、数据化、智能化、物联化、多元化[3],也将影响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从教育应用视角看,5G将是“互联网+教育”和“智能+教育”应用的关键,也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基石[4]。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如何与时俱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如何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是一个需要不断加以审视、关照和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网络的使用对于包括教育在内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网络介体、以各种软件(平台)为载体来开展。可见,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和新挑战,只有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教育管理和评价,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5G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

(一)传统教育方式方法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教育对象的思想复杂并具有时代性,在5G时代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单一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受到局限,单一的教育方式方法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5+2=0’现象,即学校对大学生5天的‘正面教育’被社会对大学生2天的‘负面影响’抵消”[7]。虽然导致教育效果“5+2=0”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高校也意识到了利用校园活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等占领学生接受负面影响的时间和空间的重要性。高校必须采用综合的教育方式方法,方能形成教育合力,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例如,各个高校目前都注册学校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介作为宣传教育新载体,但存在“微信公众平台政治引领内容不足,大学生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上偏好热点、焦点内容,运营团队在传播方式上形式单一、力量薄弱”[8]等问题。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纷纷注册个人微信公众号和自媒体,以个人理论知识以及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微信公众号、自媒体为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网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且是一个持续性的投入。因此,不少平台很难坚持下来,反而使学生对这种方式不认同,甚至反感。可见,如何利用新技术并将其融入到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中,或者用新的技术来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是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二)教育对象面临的挑战

首先,教育对象沉迷网络。随着5G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短视频、网购等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网络生活时长不断增长。大学生进入学习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后,自律性差的大学生容易沉迷网络生活,如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导致学业荒废,有的甚至放弃学业。而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够更加精准地分析青年人的喜好,更快地抢占青年人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各大平台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推出新的游戏、视频来不断抢占青年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流量,增加用户粘性,使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断缩短,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各种低俗网络信息对教育对象的思想造成影响。网络的隐匿性使各种低俗思想有存在的空间,这些低俗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不断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影响教育对象树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最后,教育资源选择困难。在网络教育资源极为丰富的5G时代,如何选择和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教育对象面临的挑战。

(三)教育者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5G时代对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5]。其中“思维要新”主要是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和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提出来的。5G时代的教育对象在经济繁荣、网络发达、新兴科技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成长,他们的时空观念、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思维还停滞不前,没有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将无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无法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5G时代对教育者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5G技术等新兴科技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由传统教育模式逐步转向“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既要精通教育理论内容又要懂得利用5G等新兴技术。因此,教育者如何在新的教育模式下继续发挥教育主体性作用、如何运用新兴技术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等问题,都是5G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面临的新挑战,需要教育者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特别要提升利用新兴科技的能力。

(四)网络育人平台面临的挑战

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民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9],如图1所示。当前,新媒体网络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和载体,如何利用好网络育人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课题。首先,高校如何掌握网络发展规律并将其运用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如何结合线上与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都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例如,如何运用“虚拟现实+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5G时代新型技术平台,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平台存在着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形式重于内容、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例如,不少高校推出慕课等网络课程,但学生参与率不高,存在“代课”、刷课、刷分等难于监管的问题。各类网络育人平台都存在专业运营人才不足、学习内容政治引领不强等问题,使网络平台的育人效果有所弱化。最后,新兴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未知的风险和挑战。5G等新兴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在数据采集、传输、应用、分析等环节面临着数据泄漏、篡改、滥用等伦理风险。因此,如何加强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防护也是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图1 网民年龄结构

二、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

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会深刻改变高校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等。因为,“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地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如何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当前有必要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为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教育环境趋向智能化

多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快速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10]。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普及,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还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学习环境。一方面,5G网络技术的普及带来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趋向智能网络化,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不言自明。例如,5G网络将有助于智能校园建设的发展和推进“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基于5G网络技术而发展的新兴技术融入到教育领域中来必然带来教育环境的网络化、智能化。例如,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度融合创设了“VR、AR、在线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环境[11],教学活动环境可以借助智能科技实现虚实融合、互动交流探讨等。

(二)教育对象的学习趋向自主化

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要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对象行为方式和学习特点的转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5G时代背景下,学习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还是思政课堂,但学习渠道或方式的选择会不断丰富多样。5G时代不仅教育资源丰富且质量更高,教育平台也将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学习方式的选择项更多。首先,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5G网络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更多的学习载体。其次,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学习资源创新发展。例如,借助新兴科技打造优质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和载体,不断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最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或感兴趣的某方面知识选择学习资源,既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例如,运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载体与其他学习主体进行互动探讨,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总之,作为“数字一代”的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善于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学习方式更趋向于自主化。

(三)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趋向信息化

传统的教育内容表现形式主要是教育者课堂传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书、视频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新形式代替传统的内容表现形式越来越普遍,这也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主要得益于5G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例如,“5G网络+教育”会重新定义教学方式,学习资源或课程质量也将会不断更新或提升,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更趋向信息化,不受时空的限制更有利于教育对象的学习;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使教育内容的表现载体更加丰富多样,在物与物相连、人与物相连、人与人相连的5G网络环境下教育内容表现形式的广度、深度都有所拓展和深化;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新兴技术不断融入到教育领域,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信息化。体验式教学也会得到发展与应用,如能够更加生动地演绎某个历史事件、在线虚拟参观“教育基地”和博物馆等。

(四)教学方式趋向综合化

“人的思想是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有时采用单一的教育方法往往受到局限,而必须采用综合的教育方法,方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12]5G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外,还要积极探索创新更多现代化教育方式来适应时代要求与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5G时代让个性化和情境化教育有了可行性,将其与日常经验联系起来,除了可以加强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它展示了其实际应用的一面[4]。基于5G网络技术发展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新兴科技特性,倒逼高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应对5G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高校及教育者借助分析技术,匹配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方法,提高教育实效性。另外,5G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总之,5G时代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还会有新的影响因素不断产生,面对诸多的影响因素要不断创新地采用多种教育方式方法,形成教育合力。使各种教育方式方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相互融合,形成综合化的教育方式方法。

三、5G时代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环境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既要考虑现实情况,也要着眼发展未来。

(一)推进“新兴科技+教育”工程

关于课程育人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3]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大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5G时代如何发挥好课程育人这个主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首先,转变教育理念。将更多的新兴技术应用到课程建设中,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工程,坚持教育教学信息化、智能化的理念。其次,坚持融合创新。发挥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优势,创新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形成有机互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升级换代”,逐渐向“智能+教育”模式转变。最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高低除了取决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高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在这一方面国家也提出并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总之,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不断运用新兴技术创新发展教育教学,将传统思政课模式逐渐向“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模式发展,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育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二)丰富实践育人形式

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实践育人,且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实践育人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构建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如何进一步构建实践育人的内容、如何创新发展实践育人的方法途径、如何建设实践育人的基地等时代课题。在5G时代背景下,实践育人的形式除了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现实中的具体实践活动外,还可以选择参加网络虚拟实践活动。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实践育人的形式和渠道更加丰富和多样。一方面,利用新兴技术开设虚拟实践育人情境。“情境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的四个基本要素之一,大规模机器智能+5G通信应用场景,为未来学校与课堂创设了更多有趣的虚拟学习情境。”[11]例如,利用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连接实践教育基地开设社会实践教学;利用新兴技术参与到理论宣讲视频,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另一方面,利用新兴技术对社会实践教学进行分析与评价。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进行分析与评价,能够积累有效经验和发现不足,不断创新实践育人的形式与方法,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三)构建新“隐性和显性”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文育人,利用主流思想文化、先进文化影响大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进行文化育人时,我们强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就是通过隐性的教育方式,长久地、默默地、逐渐地感染人、影响人、转化人,让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和接受正确的、先进的、高尚的文化,远离和摒弃错误的、落后的、低俗的文化,从而实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和“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14]。文化育人的模式除了主课堂、主阵地运行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外,还需要在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领域进行隐性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渗透到教育对象的成长过程和具体环境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维度。5G时代可以利用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升文化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一方面,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显”结合教育模式提供更多技术支撑,丰富隐性教育的载体,提升隐性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主流文化与新兴科技的融合,形成良好的5G文化,进一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内容。

(四)打造网络育人“一体化”大平台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线上”与“线下”生活的交织不断加深,5G网络技术将通过高速率、低延时等特性加速网络日常生活。在线时间加速就意味着网络日常生活的延长,同时,线下时间也随之加速、延长或缩短。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以网络育人为着力点,利用新兴技术积极推进网络育人工作,主动占领新的网络阵地,充分发挥好网络育人的功能。一方面,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主旋律、正能量是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5G时代要创作更多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探索建立“多形式加工、多终端适配、多形态传播”的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增强网络文化作品的吸引力,壮大网络空间的正面舆论。另一方面,要拓展网络育人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要积极占领5G网络平台,拓宽网络育人的渠道和平台。客观把握新兴技术的发展规律与网络文化的传播特点,善于利用新兴技术来“发声”,整合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育人平台,逐步实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一体化”网络育人平台,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总之,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贯穿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中去,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要求。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