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文化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2022-03-17 12:43吴娅坤
成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传媒思政育人

1 “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概述

纵观“三全育人”的发展历程,从2004年理论萌芽,“三全育人”理念在不断深化。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延伸和提高。同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这一重要举措,大力推动了高校关于“三全育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开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高校从“教”走向“育”,通过系统观和整体视域下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路径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三全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跨越空间维度、时间维度的多维复杂而综合的系统,高校需要通过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等多个维度打造“三全育人”的立体体系。

2 文化传媒类课程与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的内生应然逻辑

2.1 “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

2020年6月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拨开了迷雾,为落实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完成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和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占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70%以上,毋庸置疑,专业课教师作为教学育人的主力军,在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教师要增强开展育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方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主体作用,将思政元素和资源全面、连贯、系统的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将价值导向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结合,打通高校育人最后一公里,切实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2.2 文化传媒类专业自带思政教育属性

2.2.1 自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社会迫切需要人文传播类人才

202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全媒体时代“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正确方向。”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媒体健康发展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安全。

5G时代,传播媒介的变革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自媒体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大量偏激极端言论、谣言、虚假消息充斥着社交媒體。提高全民媒介素养、网民自律、媒介把关是净化舆论生态、优化媒体格局的有效手段。

随着“四全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艺术及传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艺术传媒类专业学生作为文艺宣传战线上的后备军和储备人才,未来作为文化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其创作的文化传媒作品承担着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2.2.2 艺术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更容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专业课程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文化传媒类专业不仅在育化大众传媒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对象,亦能够在不远的将来为传媒行业孕育大众传播的主体。相较于其他专业,文化传媒类专业课程“德技并修”兼具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由此打造好文化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能影响融媒体时代公众思想认知养成,又能够为传媒领域培养后备力量。专业教师肩负着培养立场坚定、爱岗敬业、灵魂纯洁的文化传媒类人才的职责,坚持贯彻将正确导向、浩然正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是职业素养更是师德师风、立德树人的关键。

3 文化传媒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3.1 “00”后大学生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特征,综合素质较高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2021、2022级新生是典型的“00后”,他们大多生于“4:2:1”结构的家庭,物资条件优越。他们拥有更强的独立思辨能力,擅长通过新媒体渠道接触各种潮流思想和意识形态。在融媒体的土壤中成长,他们拥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具有多元的价值观和文化思想,但同时也更容易失去方向陷入混沌迷茫。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空上的隔离,“00后”能够熟练的运用网络技术顺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变化。

3.2 教师主体逐渐年轻化

“80后”、“90后”教师作为文化传媒类课程的主要师资力量,与“00”后代际差距逐渐缩小,朋辈师生关系更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能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对策

2019年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福建省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职院校,学院多次召开改革试点建设推进会,牢牢抓紧爱党爱国爱人民这条主线,充分弘扬“天麟精神”,通过多措并举详细筹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

文化传媒类课程具有思政教育优势,《图形图像处理》是广告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等文化传媒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传媒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学生走向自主设计的基本途径。

课程组教师自2009年开课以来时刻保持创新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如何将《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与艺术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是课程思政实践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往往是学生照教师演示范例上机操作,学习缺乏个性思维,整体教学趋向“只临摹、不创作,只操作、不设计”。本课程建设力求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能够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自主设计,因此,有必要将《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精品课程进行开发,并且结合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图形图像处理》思政课程教学中积极进行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探索,将课堂教学和智慧职教云课堂有机结合,将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融入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将德育与专业技能实践融于一体。课程组主要在19级、20级、21级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法实验,经过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效果显著改善。本项目从教学方法改革、丰富教学资源、加强信息化手段、提高师资能力、改革实践教学手段、更新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思政课程教学建设。

4.1 改进教学方法

4.1.1 任务驱动实践,艺术陶冶熏陶

《图形图像处理》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在教学过程结合设计企业平面项目工作流程,注重操作实训,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把本课程建设成质量高、学生满意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引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赏析熏陶,促使学生从思政角度看待问题,从实例中把握设计原理,配合软件操作及设计案例实操带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Photoshop 各个章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控烟宣传、植树造林、环保理念、北京冬奥会、建党100周年等时政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题材有机结合。如:讲解文字处理时,制作“最美中国字”宣传单页;讲解滤镜时,制作“禁烟系列海报”等。

4.1.2 “互联网+教育”生态环境下,运用混合式教学手段,实现全过程育人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当今社会,企业录用、选拔人才的标准越来越注重人才的道德水平和个人素养,至此学生仅仅只有一技之长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要将敬业爱国、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环保理念等真善美的思想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思政元素的遴选首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时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注重学生心理,了解学生。

首先,课前充分利用清华在线课程教学平台优慕课、智慧职教云课堂,完善信息资源,通过新媒体提前推送任务知识,借助学生喜闻乐见形式的教学来辅助课堂教学;其次课中,运用二维码、手势签到、线上讨论、摇一摇提问、抢答、头脑风暴等丰富的线上课堂互动,增加线下课堂的活力;最后课后利用QQ群、微信推送等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立体化辅助教学框架。从在线视频到线上互动,无形中延长了教学时间,加大了教育教学信息量。在课程教学各环节中,尤其是在线师生互动,让授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反馈,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进行有关中华文化问题的沟通交流。

4.1.3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整合

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安排向学生推送观看《如果国宝会说话》、《此画怎讲》等视频,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做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将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资源中,真正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4.1.4 翻转课堂,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课时为52学时,所受课程内容为Photoshop软件,需要使学生掌握图理处理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灵活操作图像处理技术的各种工具与命令;能够完成包装设计、数码图像设计、艺术文字设计、广告版面设计、包装设计等实际应用任务,能够使用高级技巧對图像进行综合平面设计。00后大学生对声光电多媒体有天然的适应性,他们更乐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老师推荐的微课、慕课资源。课前教师通过职教云、QQ群、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推送任务相关知识的优秀教学资源,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渗透在社交媒体中。

4.1.5 实践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点和着力点。

2020年的疫情重塑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外生态环境,疫后智慧教育势不可挡,逐渐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智慧教育也为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设计生动有趣的在线互动深化混合式教学,是每位高职教师必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图形图像处理》是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任务不能拘泥于传统教材,实训项目的编排要及时根据时政题材进行案例精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试错中克服困难。

4.2 考核方式改革

《图形图像处理》思政课程考核方式遵循发展性原则、个性化原则,重点评价学生个人学习态度、能力的变化。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学生完成实践项目和知识学习后,可以在线学习平台多次参加项目小测和阶段考核,直到考核成绩合格,这样不仅减轻学生的期末复习压力,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风建设。

学期初学生3-6人组成团队,制订学生自评互评表,小组教学可以让每位同学都能得以锻炼。例如,在作品创作环节,各个小组就可以各抒己见,大家一起讨论客户需求、营销卖点、配色、文案、排版、作品整体效果等内容,最后形成团队作品。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帮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共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4.3 提升教师德育能力

要开展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先要“育师”,教师自身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政治素养等各方面素质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统一教师认知,各专业培育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价值引领。

课程组教师精心开发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进行思政阐发的内容,找到思政材料与专业知识的内在契合点,促进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同向同行。同时,课程思政从本质上来讲是跨学科的教学形式,教师学科背景各异,同一学科教师的认知结构也不尽相同,需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此外,课程思政建设也是对高校教师综合能力的检验,应借助教师发展中心等资源平台,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和有针对性的培育培训,提升每位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使之在“全员育人”过程中与时俱进,达到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教学效果。

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设计类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号:JAS19570)。

参考文献:

[1] 姜波,李丽君.三全育人视域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 2019,6(57).

[2] 吴昊.“互联网+”视角下高校“三全育人”实施路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 2021,27(12).

[3] 王鸿,唐晓双.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以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2021(11).

[4] 许烽,蒋珊珊.“课程思政”背景下习近平语言风格对专业课教学话语的启示[J]. 高教论坛. 2020(08).

[5] 董岳,耿大海.《考工记》:设计思维视域下课程思政的特点诠释[J].艺术教育.2020(02).

[6] 孙陶泽.“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课教学研究——以长江大学《园林工程进展》为例[J].现代园艺.2020,43(21).

作者简介:

吴娅坤:(1983.08—),女,汉族,福建南平人,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品牌建设。

猜你喜欢
文化传媒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漫画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文化传媒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文化传媒类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