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精神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03-17 18:18张美玲宋卫锋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当代大学生实效性

张美玲 宋卫锋

摘要:爱国精神贯穿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整个过程之中,具有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的特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使之成为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新时代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与责任。本文通过认识爱国精神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联系,寻找我国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尤其是弘扬爱国精神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从而探索出具有实效性的路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精神的养成和实现。

关键词:爱国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7.07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爱党、敬党,首先应该表现在爱国上。爱国精神是承继发展的传统文化,也是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更是继往开来的先进文化。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精神经过了深深地沉淀,从而成为我国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精神底蕴丰富,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在新时代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全新、全方位的战略规划,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育指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高等学校应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国民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爱国精神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关键内容和先行内容,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任务和重要目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精神的联系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涵义之一——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的内在渊博、形态万千,是其重要的两个特点,爱国精神不管是物质形态的,还是精神形态的,都有着积极的、正确的导向作用。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在内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所以说,爱国精神的培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进行笼统地阐释,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是这种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视角是广泛的,目标就是在大学生群体内塑造爱国精神,使其在思想上、认识上和实践上做到知行统一,这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极为深远。运用爱国精神的载体,能够实现中国革命传统教育革命、中国近现代史教育革命、精神教育革命,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极大的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1.2爱国精神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实效性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具体体现在方法的可操作性、实践的可行性,产出良好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不断地实践发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实效性问题贯穿始终。所以,为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保证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实现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群体从主观意识层面形成了自觉的爱国意识后,就会意识到找到学习的目标,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此一来,大学生便会从其中正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制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应有的价值目标。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表现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主观能动也同时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主客的“拉与拽”的方式转向双主体的并行前进模式,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爱国精神是对历史的传承,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其丰富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1.3爱国精神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

《关于深化新時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的主渠道。必须将爱国主义教育全方位的融入思政课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在中国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式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的典型故事,并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角色,切实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爱国精神凝聚的磅礴力量,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爱国基因。

2爱国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效性欠缺的原因

2.1对爱国精神的内涵整合和利用不足

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目前的爱国精神内涵的利用率和整合度较低。由于对资源的认知性较弱,缺乏资源概念的意识,所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匮乏。首先,爱国精神的培育要注重并善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层面的资源进行挖掘,例如对红色文化的充分利用,要紧密地将红色文化的理论学习和红色文化的实践参观相结合,通过学思践悟将爱国精神深深地灌溉于大学生心中,在实践认识再实践中形成个人科学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次,爱国精神的整合利用过度强调经济利益,缺乏对社会效益的重视。鉴于此,爱国精神的资源要注重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要以增强人们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爱国精神为指引,通过现有的整合利用方式提升爱国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2高校与外界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高校与社会的通力协作,形成一个有效且完善的培育机制。然而,目前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进行课堂教学,忽略了与外界沟通协调,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对爱国精神的培养只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身体力行的去将书本带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其次,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精神培养,只停留在思政理论课和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等公共课上,并且是点到为止,缺乏理论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结合,从而使得大学生对内容感觉枯燥乏味、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缺乏吸引力。再者,有些高校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些高校归纳于党委宣传部,有些高校归纳于党委学生工作部,甚至有些高校认为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归纳于辅导员、院系。这就导致容易形成“灰色地带”,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

2.3大学生对爱国精神的认识存在偏差

马克思主义曾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作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描述,主要可以概况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另一个则是认识对实践起到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正确的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处于新时代中的大学生,是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当中,对事情和事物的认知是多渠道的,尤其像西方政治思潮,通过互联网、手机软件等渠道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再加上大学生处于青春懵懂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还处于建立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从而形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存在些许学生会认为红色教育只是“走走过场,做做形式”的现象,缺乏对红色教育的正确认识。例如,对于当前的主旋律电影,如《八佰》《金刚川》,也只停留在对明星的追捧,认为那些事情已经离自己很遥远了,对于现实的教育意义不提一点兴趣。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培养爱国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力争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精神的实践路径

3.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首先强调的既是“爱国”,这充分彰显了“爱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财富,它集中体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坚定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理想,体现了不怕牺牲、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倡导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与爱国精神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格、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其在价值观取向上是一致的。“新时代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时刻将爱国和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厚植家国情怀,做意志坚定的爱国者;励志涵养,做永不停歇的奋斗者;为学求真,做本领高强的建设者;崇德向善,做知行合一的实干者。”由此可见,处理好爱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并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导向,高校需要善于从思想升华到实践上,使爱国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下更加具有价值引导力。

3.2丰富爱国精神的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在每个怀有梦想的奋斗者身上打上了鲜明的印记,同时也在每个追梦人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学校是大学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学校的校训,都是承载着学校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积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史来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的培养。就目前来说,很多高校新生开学,都会组织学生参观和了解学校校史馆,作为学生入学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这就要求,高校应该深度挖掘学校历史发展中的红色基因,以此引领学生长大成才。“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这其中包含了优秀校友的光荣事迹、学校发展历程中与祖国共成长等。还有,现在都要求书记、校长为学生讲思政课。如果一味地讲授书本上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毫无兴趣,可以以学校的发展史作为大背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主旋律,与祖国共成长,与社会共发展,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上的创新和理论上的指导。

3.3多渠道拓展爱国精神的应用方式

积极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对于爱国精神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八个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所提出的全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应着重于内容和授课方式的创新。爱国精神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这就要求思政课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将新时代爱国精神的实质讲授于学生,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是在授课方式上,不能单一的授课方式,应该利用多媒体、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爱国精神的魅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中,一种方式是构建 “红色”虚拟实践教学体系;另一种方式是到红色文化基地实地调研。 ”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来提高教育的实践力。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教育过程中,“发挥校园文化的隐形教育功能,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文化育人,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精神教育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处处感受到爱国精神的感染。

3.4健全与规范爱国精神在高校中的运行机制

健全和规范有力的保障机制和稳定协调的联系机制是保障爱国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的重要前提。鉴于爱国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重要意义,高校需切实加强对红色教育的领导与管理。通过建立相关的领导机制,并且以各级党组织为核心,以此开展教育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实现统筹管理,构建积极的管理机制。将爱国精神归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高校人才的培养方案之中、高校教书育人与德育的全过程之中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除此之外,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和具体实施,充分利用爱国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将其列为一项重大的课题和任务,密切关注目标的制订、开发、实施、评价、反馈等多维度,创设合理的方案,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系统化管理,进而加强对大学生红色教育的指导和规范。

4结语

爱国精神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强的渲染力和吸引力。有效地利用爱国精神来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调动起大学生认识的主动性和其行动的积极性,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進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以此实现对爱国精神的承继与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邹吉荣.新时代民族精神培育与爱国主义教育[J].红旗文稿,2020,(12):37-38.

[2]罗海英,乔湘平.增强大学生红色教育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7-9.

[3]宋长生,李景山,张元洪,等.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4]王钢.爱国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J].思想政治学理论,2009,(4):17-20.

[5]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6]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34.

[7]张文,蒋纯红.红色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6-148.

[8]赵英臣.新时代涵养青年爱国奋斗精神的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7):132-136.

[9]吴明涛.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生成、锻造与根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6):17-22.

[10]杨业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1]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73-75.

[12]郑小东,文媛媛.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0):90-91.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构建”(2021-ZZJH-300);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大学生责任伦理的价值实现研究 ”(2020YB0137);2019年新鄉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本科高等教育类一般项目“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创新与优化研究”(2019-XYJG-42)。

作者简介:张美玲(1989-),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宋卫锋(1988-),男,汉族,河南沁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

3819501908202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当代大学生实效性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