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2-03-17 23:17赵雨婷
科技资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游泳策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討医学院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的可行性及具体策略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生关于水上救生的认知和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立足于国内外水上救生事业和生存教育的发展形势、降低游泳课程安全隐患,以及学生整体的需求,开展水上救生教育势在必行,既能增强学生在水环境中的运动风险意识,又引导学生在有效掌握游泳技术的同时,学会水上自救和救生技能。结论  笔者学校学生对于水上救生教育学习有较大的需求。此外,体育师资水平、学生实际情况及场地设施基础等方面综均符合水上救生教育的开展条件。建议:建立水上救生协会或俱乐部,全面普及水上救生教育。

关键词:医学院校  游泳  水上救生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2(a)-0000-00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n Water

Life-saving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Tak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specific strategies of water life-saving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method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cognition and needs of water rescue. Result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ife-saving career and survival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reducing the hidden danger of swimming course safety, and the overall needs of students, it is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life-saving education on water, which can not only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ports risk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but als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self-help and life-saving skills on water while effectively mastering swimming technology. Conclusion: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have a great demand for water life-saving education. In addition, the lev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infrastructure of venues and facilities are all in line with the conditions for carrying out water life-saving education. Suggestions: Establish water life-saving association or club, and popularize water life-saving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 Swimming; Water life-saving; Strategy research

水上救生是人们在水上活动中发生事故时所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近年来,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感到叹惜的同时,也反映出我国体育教育中水上课程存在的问题,多数学生未能掌握实用游泳和水上救生的知识和技能。游泳作为笔者学校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必修课程之一,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开展水上救生教育,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切实掌握游泳技术,提高对溺水事件的预防意识和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学习自救和救援技能,适应生存救援教育目标。该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对学生的医学精神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在校学习和临床实践,更应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的研究对象为医学院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该文的研究内容,对中国知网硕博论文、期刊等网络学术资源进行查阅,围绕研究内容与前人的研究基础,收集、整理、总结和分析相关的理论和资料,为该文的写作提供重要思路。

1.2.2 问卷调查法

该研究通过问卷星向首都医科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本科生发放与回收问卷。为保证问卷数据的有效性,问卷均采取匿名制填写。最终回收有效问卷共7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医学院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的可行分析及策略研究进行分析。

1.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该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笔者以访谈的形式对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游泳运动学院高捷教授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涵盖调查问卷设计及开展水上救生教育的必要性研究上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为该文提供科学指导。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医学院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1.1 形势发展需要

国外水上救生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许多发达国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建立了水上救生协会,开展宣传、教育及培训等工作。经过长期发展,国外水上救生培养模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等已逐渐发展成熟。20世纪初至中期,几个欧洲国家先后发起并成立了“国际救生联合会”和“世界救生组织”,在多年后合并为“国际救生联合会”。该组织现有130余国家及2700多万注册人员加入,并着力于大规模宣传水上救生知识、创设水上救生培训教育机构、举办水上救生交流活动及救生演练等活动[1]。与此同时,国外众多国家已将水上救生教育纳入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板块中。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规定,5~11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必须接受救生训练[2]。美国学生自初中阶段开始就学习胸外按压和心肺复苏等救生技能,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中[3]。

我国水上救生事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直到20世纪后期才成了了首个中国救生组织,且在2006年正式加入了“国际救生联合会”。随着人们日益升高的物质生活水平,水上娱乐活动已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运动及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但人们却往往忽略了水上运动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导致学生群体性溺水事件及大学生为救落水人员而溺亡等事件频发[4]。生命安全面前,任何一丝掉以轻心都可能成为人们无法承受之痛。近年来,防溺水和水上救生逐渐成为游泳安全教育的热门话题。研究表明,我国体育教育中,开展游泳课程的主要目的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体育活动多样性,其主要形式是以泳姿学习为主,从而导致学生仅仅习得了单一的游泳技能,并未掌握实用游泳及救生知识和技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水为伴,在享受欢乐的同时,亦能遭到意料之外的种种伤害。因此,开展水上救生教育无疑是一项迫切又重要的工作。

2.1.2 生存教育需要

西方很多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学生的生存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开设了生存教育课程。日本和美国的小学要求学生学会游泳,而其他国家则开设了紧急避险课、野外生存课、社会实践课等。

大学时期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是健全人格、身心成长、丰富知识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这对于医学生而言更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就现状来看,很多学生仍不知道如何在溺水、火灾或地震中得以求生,缺乏应对突发危险状况的应急处置能力[5]。因此,学校教育应牢牢把握这一关键时期,提升学生自救能力和应急生存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传统体育课程与生存教育融会贯通[6]。

2.1.3 降低游泳课安全隐患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提出的教育方针。为丰富体育教育课程多样化,我国众多所中小学及高校都设有游泳课程,且深受学生认可和喜爱。大学生作为一个较集中的特殊群体,对于学习游泳有着独特的优势。

游泳运动所处环境和陆地不同,人们对于相对陌生的水域环境及运动风险了解尚浅,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格外重视游泳运动中安全隐患问题。我国多数高校的游泳课程模式较为相似,整体呈现出课程安排集中、学生人数较多,游泳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特点。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及游泳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开展水上救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水中运动安全意识及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发生意外状况时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极大地降低游泳课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7]。

2.1.4 学生对水上救生教育的认知与需求

该研究对首都医科大学一至四年级本科生进行了关于水上救生教育认知与需求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目前仅有26.58%的学生表示对水上救生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有基本的了解,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了解较少甚至闻所未闻(见图1)。医学是仁学,医术是仁术,医者是仁者,减轻患者疾苦是医学的终极目标。“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每一位从事医疗工作者的神圣使命[8]。医学生作为身份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对于学习游泳及水上救生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与认可。調查显示,51.51%的学生认为水上救生教育对于一名医学生,乃至未来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学习内容,对于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及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见图2)。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每一名医学生在踏入神圣医学学府时刻的庄严誓词。在高校教育阶段,他们深知生命的价值和脆弱,因此对生命格外珍视。水上救生教育的价值一方面通过游泳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游泳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当遇到水上突发事件时,要有及时处理、帮助自己或者他人摆脱生命危险的能力 ,提升受教育主体的安全意识、加强知识技能学习意识、养成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9]。

2.2 医学院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2.1 立足学生实际情况

大多数学生将在大学接受“最后一站”的系统教育。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更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水上救生教育具有技能性较强的特点,更加关注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又涉及到生存内容,对学生而言,充满了多样性和挑战性。游泳是首都医科大学一年级本科生的体育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游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科学的游泳健身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该校将游泳课程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蛙泳技术,并连续游完200 m方可得到90分成績,对培养医术精湛、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该校学生具备一定的游泳基础与能力,基本满足开展水上救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条件,适宜开展水上救生教育。

2.2.2 立足师资水平

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首都医科大学体育教师均接受过系统的游泳救生理论与技能培训,并持有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教务处排课安排,每个学期教师均要承担游泳教学及游泳救生工作,具备丰富的游泳教学经验及理论基础,从而也为该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2.2.3 立足场地设施基础

首都医科大学游泳池为25 m室内泳池,分为深水区域和浅水区域。根据国家规定,游泳池设备、配套设施、泳池环境及泳池卫生等均符合要求,游泳池容量基本满足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锻炼的需要。此外,为保障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该校游泳池不设对外开放,课外锻炼也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是普及和推广水上救生教育的重要基础。

2.3 医学院校开展水上救生教育的教学策略

2.3.1 普及推广水上救生教育

因溺水而导致的死亡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因此,学校应向学生积极宣传与推广防溺水教育及水上救生知识与技能,开设系列讲座交流学习、组织学生体验水上救生实践活动,使学生重视对溺水事件的预防意识、施救时自身安全的有效防护意识。此外,打破常规游泳课程模式,选择性增加实用游泳和救生技能等教学内容,通过定期的实战演练巩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3.2 优选水上救生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选择水上救生教育内容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游泳公共卫生和安全常识,提高学生科学运动常识和有效防护意识。同时,将水中基本自我救助技术教授于学生,应对身体不适、肌肉痉挛、意外呛水等突发状况发生。最后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合理选择自救技术、赴救技术,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等教学内容。

衡量一个社会综合实力的标准是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同时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对于一名医学生而言,其重要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技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溺水者所采取的最基础的生命支持,是挽救生命的重要阶段,也是水上救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

2.3.3 制定考核评价方法

水上救生教育的考核评价方法应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综合考量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评价模式。技能考核方面,可灵活选择实景演练的方式,模拟在水中发生的危急情况,让学生亲自经历水域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困难,一方面对学生的体能、情感等方面进行培养,另一方面考查学生游泳技能和救生技能的掌握程度,面对突发状况下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2.3.4 完善场地基础设施

硬件设施是开展水上救生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救生器材是对受伤者或溺水者施救的必备工具。开展水上救生教育应在现有基础上添置救生圈、救生杆和救生绳等工具,模拟对清醒的、正在挣扎的溺水者采取的一种赴救技术。救生模拟假人是针对不能采用间接赴救技术的情况下采取的赴救技术,主要用于模拟入水、接近和拖带溺水者等技术环节练习。此外,心肺复苏假人、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教学器具用于进行现场心肺复苏练习,是在溺水事故发生时常用的有效施救方法之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对体育师资水平、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和场馆基础设施的综合分析,该校具备开展水上救生教育的基本条件,符合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

(2)开展水上救生教育,增强学生在水域环境中的运动风险意识,学习和掌握水上自救和救援技能,具有重要的生存和社会实践价值。

3.2 建议

通过水上救生协会或俱乐部的模式,给予水上救生爱好者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水上救生教育在高校的广泛传播和开展,全面普及水上救生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玉利,王立镇.院校水上救生教育的缺失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93-94.

[2] 方千华,梅雪雄.国外水上救生的发展与启示[J].体育科学研究,2005(1):46-50.

[3] 徐海亮.生存救援教育视野下的游泳救生教学资源开发[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2):106,89.

[4]章晓宇.大学生水上救生教育可行性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4-165,174.

[5] 闫旋飞.大学生生存能力教育的必要性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195,197.

[6] 詹伟峰.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18.

[7] 于楠.简析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运动,2017(15):95-96.

[8] 张丽丹,薛红漫,程玉才,等.对我国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科教文汇),2020(11):105-106.

[9] 赖焕春.自救与他救:福建省普通高校游泳救生能力教育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0(3):91-94.

基金项目:2021首都医科大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1RWJYJX01)。

作者简介:赵雨婷(1992—),女,硕士,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

2993500783318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游泳策略研究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