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3-17 03:00陈丁丁甘肃省庄浪县实验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行为准则传统美德礼貌

陈丁丁(甘肃省庄浪县实验小学)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积累知识、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发展阶段。他们具有思想单纯的特点,对自己生活的世界也充满幻想。正因如此,小学生既容易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接受各种思想,让不良思想有机会侵蚀他们的思想,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又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便于教师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致力于改进德育教育工作,让小学生能够从新时代的高质量的德育教育中获得德育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一、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应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但是小学德育教育尚未与时俱进,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

1.德育对小学生思想的冲击力削弱

目前,很多教师开展的德育教育都流于形式,没有深入挖掘德育内涵,激发德育教育独有的叩击人心的力量,导致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思想的冲击力逐渐减弱。例如,教师在启发小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时,普遍是让学生畅想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小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理想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也容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意识到理想是遥远的,未来也不可能朝着自己想象的方向发展,会使其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的信心逐渐下降,出现缺乏精神支柱、思想空虚等问题。

2.德育行为准则缺乏应有的约束力

有些教师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引导小学生遵循某些行为准则,鼓励小学生自我约束,但是这一德育教育的效果却不理想。小学生“不听话”,不愿意主动遵循教师给出的行为准则,这会导致行为准则缺乏应有的约束力。而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普遍通过口头教育的方式,让小学生认识到某种行为准则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虽然知道遵守某种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却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实践,并不足以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3.德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不足

有些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不够,让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没能成为德育教育中一道固定的风景。这就导致德育教育的熏陶作用减弱,同时会发现小学生身上体现的传统美德较少。

二、新时代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改进对策

针对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该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重塑自己的德育教育观念,改进德育教育方式。

1.整合优质德育资源,叩击小学生心灵

教师要让小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需要确保德育教育中融入的精神力量能够真正冲击小学生的心灵,使其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让小学生筑牢精神支柱,形成不易松懈的思想意识,从而能够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据此,教师需要整合各种优质德育资源,不断地叩击小学生心灵,使其远离不良思想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朝着先进的、理想的发展方向前进。

例如,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种精神力量是很强烈的,它们能让小学生自信地面对外来的文化力量而不受侵蚀,也能使其意识到真正成为国之栋梁,会为其带来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在德育教育中给学生播放神舟飞船发射、辽宁号航空母舰等图片,或者播放相关视频,给小学生讲述相关科学家的故事,让他们折服于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主动朝着为国争光的方向努力成才。

又如,教师可以与时俱进地引入逆行者精神,让小学生关注当前社会正在大力赞扬的逆行者,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并且体会逆行者精神的真正内涵。当小学生通过关注相关新闻,看到一个个逆行者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义无反顾、尽己所能地为人们无私奉献的身影时,他们的内心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其重新定位自己未来成长的方向。而且,这种理想信念会让小学生不再感到思想空虚,会支撑他们不断克服困难,走上自己想要走的道路。

2.让行为准则教育活动化,开展实践性教育

行为准则教育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使其严于律己、自主遵循正确规则的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解决行为准则教育存在的问题,让小学生真正践行各种正确的行为准则。为此,教师可以将行为准则教育寓于实践活动中,让小学生在实践性的行为准则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在“待人有礼”的教育主题下,让小学生学习各种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然后让小学生将其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相关生活场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做出正确的应对。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置“学生去办公室找班主任”的生活场景,考验小学生是否懂得敲门,礼貌询问是否可以进入。这样的实践内容可以让小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懂得德育教育的实用性。教师还可以设置更多能够让小学生践行礼仪行为准则的生活场景,如出门在外遇到长辈或同学、别人请求帮忙但自己做不到、在公交车上遇到孕妇或老人等,在这些场景中,小学生都需要遵循待人有礼的行为准则:礼貌地向长辈问好、向同学打招呼、婉拒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让座等。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主动谈谈自己遵循礼貌行为准则时的内心感受,这样有利于深化小学生的学习感悟,使其懂得将礼貌待人这一行为准则常态化,使小学生最终成为待人有礼、谦逊温和之人,在生活中不断地展现礼仪风采。

3.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绽放美德之花

教师应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德育教育中,让传统美德之花在德育教育中绽放,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使其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主动了解传统美德规范,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专题,让小学生了解传统节日需要弘扬和传承的美德。把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围绕不同的传统节日探究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和传承之道。以清明节为例,让学生集中讨论“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哪些传统美德”“如何发扬这些传统美德”等问题。小学生在缅怀先人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传统美德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如“诚实守信”“孝悌”“勤劳节俭”“严己宽人”等,让小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故事,然后对“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某种传统美德,编写演讲稿,在演讲的过程中复述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传统美德的看法,论述自己是如何传承传统美德的。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讲述自己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弘扬传统美德的。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自觉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还能启发其他小学生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结束语

当前教师开展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小学生无法形成德育素养。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可塑性强这一特点,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对新时代的德育教育进行全面改进,让德育教育呈现新的发展局面,促使小学生从新时代的德育教育中汲取营养,成长为具有良好德育素养的人。

猜你喜欢
行为准则传统美德礼貌
身边的传统美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为何不吃梨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暗恋是一种礼貌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对话中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