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讲好“四史”的思路探讨

2022-03-17 03:26罗芳芳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史讲授党史

罗芳芳,汪 希,张 静

(1.成都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1730;2.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重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1]2020年4月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将加强“四史”教育作为构建理论武装体系、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2]2020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在课程体系方面明确鼓励高校开设“四史”方面的选修课,确保在校大学生至少选修1门关于“四史”的课程。[3]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重申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在高校,“四史”教育的主阵地依然是思政课,因此如何将“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尤其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实践难题。

1 以推进“四史”相关内容进教材为前提

教师讲授任何一门课程都应首先研读教材,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融入“四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在思政课教材中融入“四史”相关内容,这是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渗透“四史”教育的前提。将“四史”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材的关键,是教师要深入研读“四史”和高校思政课各门课程教材的内容,尤其是各门课程的教学主线和侧重点,明确每一门课程与“四史”融入的重难点,教学前从全局、系统统筹好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从每章每节落实好融合“四史”内容的教学建议和实践要求,做到精准设计。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典型的学科交叉课,既属于党史范畴,也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两者不能偏废。所以,这门课程必须两者兼顾,需要大量史实、史料反映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成果,同时又要总结经验教训、优良传统和客观规律。因此,这门课程应着重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将“四史”相关内容尤其是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丰富内容和核心要义增加进去,真正从教材上落实“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当然,还需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系列讲话精神适时增添进去,把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好,提升思政课作为“四史”教育主阵地的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

2 以精读“四史”经典著作为基础

要读经典、善读经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必备品格。“四史”的经典著作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备课、教学与研究的必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想提升讲授“四史”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对“四史”的相关著作进行精读。“概论”课教师在讲授改革开放部分时应精读反映改革开放史的经典文本,譬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92年南方谈话”等,为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增加教学理论供给提供有力的支撑。只有坚持以“四史”经典著作为基础,才能够讲清楚高校思政课几门课程与“四史”的思想渊源、理论逻辑和历史发展脉络,才能使学生学懂“四史”的内容体系和逻辑架构,为推进“四史”进学生头脑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教师要带着教学中的相关疑难问题去精读“四史”系列著作,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阅读书籍,丰富课件和讲义,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增强讲授“四史”的实效性。通过结合“四史”讲授高校思政课的相关内容,可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大学生听课的兴趣和听课的效果,让师生均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1]

3 以加强教师队伍学习“四史”为关键

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4]300以身作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四史”教育者也要做到以身作则。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中坚力量,是真正的实践者与推动者。如果在“四史”教育中,教师不能以身作则,率先研学“四史”,“四史”教育工作就缺乏说服力、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5]212思政课教师讲好“四史”,首要前提是必须确保“四史”内容进头脑,各级教育部门、高校、党校(行政学院)要利用专题会议、学术论坛、培训轮训等平台,对教师进行“四史”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四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出一大批知“四史”、懂“四史”、研“四史”,在教学科研一线宣传“四史”的骨干队伍。只有教师储备较深的“四史”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更新、完善授课内容,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使授课更具信服力、感召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更深了解和掌握“四史”知识,以史为鉴,全面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引领时代,自觉开创美好未来。[6]

4 理论联系实践以讲好“四史”故事为手段

理论联系实践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学习英雄模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四史”教育中会讲、讲好英雄模范故事十分重要。作为“四史”教育主阵地的思政课更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7]31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联系“四史”故事来讲授“四史”,科学把握“四史”的思想逻辑与实践基础,更好地把握新时代学习“四史”的现实意义,提升高校思政课讲授“四史”教学实效。这也是大学生增强认同感、使命感与担当意识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生动体现。

但学“四史”、讲“四史”、悟“四史”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层面,要通过讲故事引导大学生加深对“四史”的历史理解、理论理解和认识。“概论”课教师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的成长与工作经历来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起点。[8]对当代大学生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而认真学习、刻苦读书、深入社会等都具有重要启示。

此外,还通过讲授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重大贡献乃至英勇牺牲的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锋力量的生动故事,既可以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又能使大学生从内心认可革命、建设、改革成果的来之不易,传承党的精神血脉,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成果,自觉跟党走,立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6]

5 吸收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想讲授好“四史”,应善于吸收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学界的相关研究与阐释成果积极地转化为教学内容。具体应从下面3个方面入手。

1)实时跟踪一些研究、阐释和宣传“四史”的重点刊物。《党的文献》杂志的每一期都会围绕党史研究、党内重要人物研究等方面的最新内容进行阐释、宣传与解读,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扎实学习“四史”、丰富教案讲义大有裨益。

2)实时跟踪研究、阐释和宣传“四史”的知名专家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思政课教师要走在学术前列,就时刻不忘理论思维,做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7]159要以学术界最新思想为指引。譬如,关注学界研究、阐释与宣传党史方面的领军人物,关注他们研究的党史方面的最新成果,从哲学基础、核心思想、理论精髓、理论主体与主线等方面的论述,还是从历史地位、基本特点、重大意义的把握,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师在讲授党史等相关内容的重要学术参考和教学文本。

3)围绕讲授“四史”的若干教学难点进行实时跟踪。围绕党的百年奋斗过程中重要决策与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与把握的问题,围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高校现有思政课在内容上有重复、交叉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处理,可以实时跟踪最新研究著述,丰富教学课件和教辅资料,加深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提升思政课讲授“四史”的教学实效。

此外,在实现学界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语境转化、话语转换等方面进行深度加工、改造。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善于将学术研究中理论探讨的原初语境再造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具有“现场感”的、鲜活的教学语境。“概论”课教师在讲授邓小平理论部分关于改革开放理论形成的历史轨迹与实践探索历程时,要善于把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背景回顾、过程介绍、情景勾勒等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增强学生听课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吸收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时候,要善于进行话语转换,把学术话语转换成学生的日常生活话语,实现思维的深邃与话语的大众化相统一,使学生听得明白,入脑入心。

在高校思政课中加强“四史”教育,既要一以贯之、始终坚守,又要变化发展、不断创新。因此思政课教师讲好“四史”也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四史讲授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