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王亚南在坪石中山大学时期的几个问题

2022-03-17 04:44鄢祥锋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李约瑟中山大学社会科学

鄢祥锋

(韶关学院 教务处,广东 韶关 51200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陈其人将王亚南的学术成就称为“王亚南百科全书”[1]。他认为,王亚南百科全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广义指除经济学之外,还包括其他科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王亚南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解释中国问题无疑是其在经济学领域最杰出的学术贡献。有学者指出,王亚南“对于学界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三十年代主要以译述经济学说为主,兼论时事;进入四十年代以后,便逐渐形成自己研究经济理论体系……”[2]2

20世纪40年代前半段王亚南在坪石中山大学,所从事的教学、研究、著述等活动,在他学术、研究生涯中具有极端重要性。他在《留给中大经济系同学一封公开信》中提到,对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经济系和同事们给予他研究上的帮助,他是一直不会忘记的。他强调,虽然自己在经济学方面有一些研究,但是开始用自己的理论方法,语言表达和写作方式,来建立研究经济理论体系,并尝试延伸到社会科学其他领域,是从中山大学教学开始的……。他把取得这些成绩归于“战争”和他所理解的“中大传统”,即中山大学的“自由研究”与“时代感和现实感”。

然而,对于王亚南坪石中山大学的经历研究还比较稀薄,相关重要时间节点的清晰度还待进一步明确,有关王亚南人生经历的重要事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一、王亚南1940年到达坪石时期中山大学的时间

关于王亚南到达中山大学任教的具体时间,学界存在不同说法。《王亚南传略》记述为:“一九四〇年九月,王亚南离开重庆到广东坪石镇中山大学就任经济学系主任……”[3]而王亚南的学生陈其人,在《王亚南在中山大学及其百科全书》一文中指出,王亚南在中山大学分为坪石时期和广州时期两个阶段,但他未指出坪石时期具体的时间范围。据《中山大学史》载,“1940年8月,国立中山大学在许崇清代理校长主持下,迁回广东北部山区坪石办学。”[4]

王亚南传记《生命的辙印》记述,1938年10月,王亚南来到重庆,在那里,他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国民党当局的白色恐怖。那时,王亚南听说中山大学学术空气比较自由,并且有不少进步教授在那里任教,加上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邀请其去中山大学任教,他被许校长的诚意所打动,欣然接受。但没有指出具体赴中山大学的时间。

1940年12月13日,中山大学召开1940年度第一次教务会议,会议制定并公布了1940年度校历[5]178,根据校历,1940年度学年开始时间为8月1日,9月23日第一学期正式开始,学年结束时间为1941年7月31日。另根据1944年法学院教职员登记表,王亚南是二十九年(民国)八月到校[6],即1940年8月到达坪石中山大学。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王亚南1940年8月到坪石中山大学报到,9月正式任教。

二、王亚南1944年离开坪石中山大学的时间

对于王亚南离开坪石中山大学的时间,现有研究结论也不一致,分别概述为1944年秋、1944年夏、1944年下半年。陈其人在《王亚南在中山大学及其百科全书》一文中,指出“1944年夏,王亚南一度离开中山大学到福建讲学。”[1]

当时在法学院任教的梅龚彬在回忆录中记述:“1944年,王亚南应厦门大学之聘而离开坪石去江西赣州,我接替他的经济系主任职务。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为打通大陆交通线而疯狂进攻粤汉线……”[7]梅龚彬其子编著的传记中记述:“1944年下半年,梅担任经济系主任。”[8]

也有的记述王亚南离校时间为1944年6月。“1944年4月,日军发动以打通大陆交通线为目的的‘一号作战’,6月长沙失守,8月衡阳沦陷,粤汉铁路全线告急。当是时,南自曲江,北至衡阳,疏散至坪石的机关团体很多,多暂借住中大宿舍办公。鉴于形势不明,学校为安全计,决定提前考试、结束学期,停课疏散。”[5]239中山大学“鉴于形势不明,学校为安全计,决定提前考试,于6月7日结束该学期,停课疏散。”[9]以上记载表明中山大学在1944年6月提前考试,结束该学期,王亚南同学校师生一道也开始从学校疏散。

也有学者指出王亚南于1944年7月离校,“1944年7月……,粤北各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开始疏散,方向不一,王亚南选择从坪石南下曲江,再到赣州,在郭大力家乡停留后,到了抗战时期福建临时省会永安。”[10]

2019年,《王亚南传》作者林间采访王亚南的儿子王洛林。王洛林回忆道,1944年,日寇侵袭粤北,中山大学再次迁校,当时父亲带着他母亲和他坐着汽车,翻山越岭,到江西南康郭大力的老家避难,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后几经辗转来到福建永安。

综上所述,根据季节和时间划分,“下半年”即农历六月份开始,夏季即四月、五月、六月,秋季即七月、八月、九月。1944年夏,五、六月份坪石已经告急,结合往年年度校历,一般暑假放假时间为6月23日。而1944年因战事影响,中山大学提前安排考试,6月初考试完就放暑假了,而王亚南在6月(夏季)暂时未收到聘书。继而1944年下半年(6月)中下旬学校疏散时,王亚南便离开坪石中山大学,约7月到达江西赣州,并于7月底、8月初之间到达福建永安。

以下说法进一步印证了以上观点:其一,“1944年7月应福建省政府秘书长程星龄之邀来到战时省会永安,任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①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始办于1940年9月,为研究院属下之社会科学部。1941年4月,社会科学部改名为社会科学研究室。1942年5月,社会科学研究室改名为社会科学研究所,沈炼之为所长,下设政治经济、历史两个组。1944年7月沈炼之辞职,聘王亚南为所长。在王亚南主持下,该所扩大为三个组,即政治组、经济组、文史组,聘羊枣为政治组组长,章振乾为经济组组长,文史组组长则由王亚南自己兼任。所长……1944年7月,王亚南来到永安后,即着手筹办《社会科学》。”[11]

其二,王亚南非常关爱的学生涂西畴在回忆文章中提到:“1944年暑假,我将届毕业。六月,王亚南老师受国民党CC派的压力,决定离开中山大学到福建长汀社会科学研究所,他告知我,已向学校推荐把我留系任助教。并示意他讲的政治经济学我可承担这门课教学工作,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大学讲坛传播马列主义理论是重要的,我表示同意留系任助教工作,王老师随即离开了中大。”[12]

三、王亚南与蒋介石见面的时间

1938年初,王亚南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会委员,8-9月,他与郭大力合译的《资本论》第1、2、3卷出版,如1940年的记述“不久前,他在上海出的一本《战时财政金融政策》在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上被点名查禁;那从上海经昆明运往内地的几千本《资本论》被扣留了。”[13]56《中央日报》是直接对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负责的,这从侧面佐证了蒋介石对于王亚南的情况是了解的。1940年中山大学组织蒋介石《中国经济学说》一书座谈会,座谈会上王亚南直言不讳发表个人意见,“这本书我还没有读过。但从书的标题来看,似乎不太通妥。”[13]59他的意见应该传到了蒋介石的耳中。

关于王亚南与蒋介石的见面时间,各种记载不一致,甚至有误。陶大镛在回忆文章里讲述王亚南到重庆“会见”蒋介石的情况,称蒋介石就战时物价等问题请教王亚南,王亚南直言不讳阐释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此处陶大镛并未提到两人见面的具体时间。在王岱平、蒋夷牧编著的《王亚南与教育》“野马与老农”一文里称“四〇年九月,王亚南有一天接到蒋介石的手谕……”。而在《生命的辙印》仅称“次年”,王亚南到重庆与蒋介石见面。

根据前文王亚南到达中山大学的时间为1940年8月,而“次年”即1941年。故本文采用《中共党史人物传·王亚南》的记载,即1941年夏天,蒋介石伪装向社会贤达“征询”意见,与王亚南会面谈论战时社会经济问题。另根据1940年度国立中山大学校历,学校1941年暑假开始时间为6月23日,因此,王亚南与蒋介石的见面时间是在6月底至7月间。

四、王亚南与李约瑟访谈的时间,李约瑟提出“中国官僚政治”问题即“李约瑟难题”① “李约瑟难题”即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主题简要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雏形的时间

陈其人在《王亚南在中山大学及其百科全书》一文中描述,王亚南在坪石镇一个小旅馆与李约瑟进行了交谈。蒋夷牧、王岱平编著的《生命的辙印》一书称:1943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在中国考察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拜访了王亚南,但均未谈及具体时间。

李约瑟根据1942年秋至1946年春在中英科学合作馆的工作情况,撰写了工作实录《科学前哨》。在《1943年2月-12月书信摘录》一文中记录,1943年4月份在重庆,5月份在成都,6月份在四川泸县、重庆等地考察。黄兴宗,1943年5月-1944年8月作为李约瑟的中文行政助理,他在《李约瑟博士1943-1944旅华随行记》一文记述了1943年5月份与他的见面,“我与李约瑟博士初次见面时是在一个阴凉、有雾的早餐,四川省会成都城外华西大学附近的何文俊教授家里,日期是1943年5月1日。”[14]48据记录,1943年5月26日至6月15日期间,黄兴宗与李约瑟是在四川省中部访问。因此,1943年夏(4、5、6月)李约瑟还未到达广东,王亚南不可能与李约瑟进行访谈。

1944年1月下旬至4月初,黄兴宗与李约瑟在重庆访问。1944年4月8日至7月21日才开始他们的东南之行。1944年4月18日李约瑟到达曲江,参观了在仙人庙的岭南大学,4月22日至26日在岭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河西医院治疗胃病。“李约瑟不久健康复元,我们于4月27日下午7点乘火车离开曲江,10点钟到达了坪石。在坪石住了一个星期,参观访问中山大学各学院和岭南大学农学院。”[14]73他们一行4月27日晚上到了坪石,5月4日下午到了乐昌参观中山大学医学院,5日回到曲江,7日离开曲江去赣州。

在《科学前哨》的《中国东南部的科学与技术(1944年)》一文里,李约瑟提到1944年的曲江,并简要介绍了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对于一个参观者,1944年的曲江似乎是一座特别令人愉快的城市……大约乘四小时火车就到达坪石,中山大学所在地。”[15]但未提到与王亚南的会面;而他在1954年出版的《科学史第一卷》提到:“一个炎热的晚上,在坪石河旁的阳台上,我和王亚南在烛光下谈到了中古时期中国封建官僚社会的实质。”[16]但并未提及与王亚南见面访谈的具体时间。

《中山大学编年史》并未提及李约瑟与王亚南的会面一事,但记载有一条重要信息:“1944年5月1日,文学院师生请来访的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作《中西科学发展史比较》学术报告。”[17]

综上所述,李约瑟与王亚南访谈是1944年4月28日至5月3日之间,而非1943年夏。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序言提到的“一九四三年,英国李约瑟,曾到那时尚在粤北坪石一带的国立中山大学。我在坪石一个旅馆中同他作过两度长谈。”[18]其学术秘书林其泉在《王亚南传略》里讲到的“1943年夏天,英国著名李约瑟教授到坪石中山大学访问了王亚南。”[3]27以及蒋夷牧、王岱平的《生命的辙印》里提到的“一九四三年的夏天,一个炎热的夜晚。当时在中国考察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慕名拜访了他。”[13]96,时间均为误记。

在坪石访谈时,李约瑟向王亚南请教的“关于中古时期中国封建官僚社会的实质,你能否从历史和社会方面给我一个扼要的解释呢?”[3]27可视为“李约瑟难题”的雏形。

五、王亚南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学”概念的时间

1941年10月,“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文刊于《新建设》第2卷第10期。这篇文章前言部分,王亚南说“‘中国经济学’这个语辞的提出,是为了要在经济学的研究方面,作一个新的尝试,开辟一个新的门径,是希望中国经济学界,不再是一味‘消纳’所谓英美学派、德奥学派,乃至苏联学派的经济学说的‘市场’,而能自己加工制作一个适于国人消费且满足国家需求的国产货色。一年以来,这个语辞,虽在我脑中打了多少回旋,间或也向朋友谈及,但却始终因为自己学历浅陋,对这所谓:中国经济学确立起一个整然研究体系的担当,有些感到踌躇。”[2]101

在《关于中国经济学建立之可能与必要的问题》一文中,他再次提到:“‘中国经济学’这个名词,是我于1941年,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篇论文里面附带提论过的。”[19]可以明确王亚南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学”学术概念,是1941年10月,是王亚南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开端。在《社会科学新论》一书中,王亚南阐释,经济学普遍理论相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大体适用的,但经济学实践应用在每一个国家却是不一样的。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前提,我提出“中国经济学”这个特定名词。

以上这些事件和时间节点如不明确下来,便无法充分展现王亚南在坪石中山大学时期的学术贡献,对于理解王亚南丰富的一生也存有遗憾。时间记载不一,原始档案的形成存在困难,或者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资料丢失,难以收集。因此,本文基于王亚南著作和王亚南研究成果,以期勾勒出王亚南在坪石时期中山大学的教育、学术、社会交往活动的经历,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李约瑟中山大学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Introduction: Needham’s intellectual heritage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的渊源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注释体例
也谈“李约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