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专业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韶关学院园艺专业为例

2022-03-17 06:12肖艳辉陈如红蒋园园朱云娜任晓强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园艺三全育人专业课程

肖艳辉,陈如红,蒋园园,王 斌,朱云娜,原 远,任晓强

(韶关学院 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因此,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重要的基本单元之一.专业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在要求,规定了对专业核心素养的总体思政要求.在专业建设层面,专业思政的内涵是以专业为载体,发掘专业特点和优势,通过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就某一专业而言,专业思政建设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搭建了共同的思政资源平台,使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可利用的思政元素和功能更加丰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团体等均可作为专业思政的载体,而专业教师是专业思政建设和实施的主体[2],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是专业思政建设的关键所在.

高校应该充分挖掘各专业特点和优势,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针对各专业全面推进和深化“三全育人”理念,培养出爱专业、爱民族、爱国家,能够肩负起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自觉把个人抱负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的高级专业人才.目前许多高校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思政”建设案例与模式[3-4],如线上和线下结合开展精神引导、情感共鸣等.韶关学院园艺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水平、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政教育、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等方面积极地进行了园艺专业思政教育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1 专业思政建设和实践的方式方法

1.1 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专业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专业要想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韶关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劳动、创新创业基础等必修课程外,还设置了思维与方法、艺术与审美、语言与文化、科学与技术、职业与发展、哲学与政治、经济与管理、社会与法制、生命与健康等选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来支撑高素质、高水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此外,韶关学院园艺专业课程中还设置了插花艺术、压花艺术、茶文化和茶艺、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等课程,这对发展学生美感和创造性思维,启迪学生审美修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等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2 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水平

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核心内容,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拓展和深化,是育人主体性更高程度的回归和实现[5].高校实施专业思政应该以专业为主体,充分挖掘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优势[6],将专业思政元素融会贯通到教学全过程中.要想将专业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中,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专业教师具备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思政素质,不断挖掘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思政或课程思政元素.为了更好地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思政素质,韶关学院园艺系购置了一些与本专业思政相关的书籍,专门在系办公室设置了“思政教育图书角”,并定期召开相关的专业思政或课程思政会议,以此来推动专业教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7].

1.3 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能够锤炼学生的品性、涵养学生的情怀,是学生成长的必要举措.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或带领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时应充分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从而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构建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等.

韶关学院园艺专业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结合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定位,提出了专业思政总要求,完善了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韶关学院园艺专业对刚入学的新生开设了《专业导论》,对新生进行专业引导,在《专业导论》课程内容中融入了园艺业发展史、园艺业发展现状及困境、优秀传统文化、园艺业名人事迹、专业发展里程碑事件等,引导学生们了解园艺、爱上园艺,激发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等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此外,韶关学院园艺专业还以系为单位带领园艺专业学生学习与园艺专业或农业有关的文件,了解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园艺专业教师还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将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改进.

1.4 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在学校顶层设计和政策的推动下,很多专业都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进行了专业思政建设实践,如融入“专业+文化”理念;开展“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素养课程体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区位优势,挖掘红色文化、创新文化等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文化认同等.韶关学院园艺专业也开展了一些相应活动和思政实践,如组织园艺专业教师开展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说课”“评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以系为单位召开园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座谈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思想动态、教学设计、思政教育融入园艺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等进行交流,形成优势互补效应,打造通力协作的教学团队,来提高园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同时,园艺专业教师改进和优化教学课件,增加专业思政教育内容,完善教学设计,深入发掘最易打动学生的思政资源与案例,实现园艺专业思政教育与园艺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统一.此外,充分利用韶关学院生态园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实践基地,都设置专门的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思政引导和专业知识指导,以保证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又能接受到思政教育,培养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网络平台,将多媒体技术与园艺专业思政理论知识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从思想政治建设、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更好地推进专业思政建设.同时,还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积极作用,积极搭建平台,党支部活动有意识地与园艺专业建设业务相结合,如党支部活动主动与教研活动有机融合,党支部对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制定问题、师资队伍的搭建等问题提出建议,来保证专业建设的政治方向.

2 专业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专业思政工作在顶层设计上已指明了方向,部分高校专业思政建设与实践也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专业思政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2.1 专业教师的专业思政理念有待更新

目前,许多高校专业教师还不知何为专业思政、为何实施和如何实施专业思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第一,专业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党团干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专业教师只要讲授好专业课即可;第二,由于专业课学时有限,因此专业教师认为实施思政教育会压缩专业课程教学时间,打乱专业课教学进程;第三,专业教师认为专业思政教育是“务虚、务空”,不如专业教育实在、具体[6].这些认识偏差导致了专业教师对专业思政不愿接受,甚至抵触,难以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2.2 专业教师专业思政能力有待提高

在专业思政改革背景下,专业教师要将价值引领融入到知识传授过程中,这需要教师有更高、更强、更全面的素质与能力[8].专业思政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实现有机融合,达到“顺理成章”“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需要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德高”,还要具备“学高”和“艺高”,要具有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相关理论和技巧[6],这是许多专业教师所欠缺的.在推进专业思政建设进程中,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问题,应该受到高校的重视.

2.3 专业思政建设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些高校的专业思政建设难以取得成效的原因往往跟各管理部门与教学院系之间、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各个专业任课教师之间的协作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为:第一,政策和资源落实不到位.缺乏培训督导等政策落实机制和设备经费等资源配套支持;第二,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彼此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桥梁纽带,联系沟通不到位;第三,专业内部课程之间缺乏统筹规划和教学资源整合,支持配合不到位[6].

2.4 专业教师专业思政动力不足

目前,教师的教学课时、科研成果、论文专利等成果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并在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薪酬绩效、评先评优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在实施专业思政进程中,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专业思政的考核评价尚未到位,缺少对实施专业思政教师认可激励的方式和标准[6],导致专业教师的专业思政动力不足.

3 结语

专业思政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真正实现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这就需要建立起涵盖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制度体系[9],但这还需要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专业思政建设和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与专业建设有机地融合发展.专业思政的成效体现在学生能否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既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又能感悟和认同正确的“三观”,内化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因此,专业思政的成效也是检验专业“三全育人”质量的根本标准.

猜你喜欢
园艺三全育人专业课程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