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教学法视阈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原则与教学策略

2022-03-17 07:06
英语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学法思政

喻 杰

引言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英语课程是一门高校基础课,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首先,语言是重要的认知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增长他们的见识,开阔其全球视野。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在西方国家,语言课程是对外意识形态输入的主要手段之一,有隐性、间接地促使学习者向往目的语社会文化的目的(库玛 2013)。因此,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不但十分必要,而且任务艰巨。只有做好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在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引领其辩证地看待外国思想文化,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合格、可靠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后教学法主张教无定法,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在后教学法视阈下,英语教学研究不再局限于探究最佳方法,而是提出一些源于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策略,由教师设计出符合特定社会语言环境和师生特点的教学活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后教学法提出的三大教学核心参数和宏观策略框架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思路。本研究积极探索后教学法视阈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和教学策略,以便建设并拓展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思政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政能力。

一、研究现状

(一)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广大高校英语教师积极投入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对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路径和主要内容展开了积极探索。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是要把价值观引领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肖琼、黄国文 2020)。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包含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队伍建设、教材编写、课堂实施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它们组成闭环(张敬源、王娜 2020)。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来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宪法法治教育,来源于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对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展开宏观探索的同时,有部分学者开始尝试结合某些教学方法探索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并结合具体课程探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岳曼曼、刘正光 2020;成矫林 2020)。这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鼓励更多教师开展基于教学实践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二)英语教学的后教学法

后教学法是超越教学法的一系列原则和宏观策略框架,通过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进行由下而上的研究,促进教学研究更加实用可行。库玛(Kumar)将“后方法教育”视为一个三维系统,包含特殊性、实践性和可能性三个教育参数,统称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基于以上原则,库玛建构出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框架。这个框架以三大参数为内核,由十大宏观策略及其微观策略组成。宏观策略是一些宽泛的指导性原则,它们相互支撑、相互关联;教师可以基于宏观策略,根据教学实际情景和需求创建课堂,即微观策略(齐放、Lawrence Jun Zhang 2017)。

二、后教学法视阈下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原则

后教学法提出的三大教学原则和宏观策略框架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在后教学法视阈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重视借助特定时空文化环境,加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个性化建设

后教学法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真实理解本土语言、社会文化及政治特殊性,进行文本敏感的语言教育。所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注意文化环境空间上的特殊性。我国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虽然有一致的宏观社会文化大环境,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各有特色,导致各高校的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有微观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别。比如,西安曾为盛唐之都,开封有为之骄傲的大宋文化,湖南有独特的潇湘文化。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特定环境的优势,建设有本地特色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另外,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其树立“四个自信”,教师要引导其了解国情党情民情、关注全球政治环境动态、关注新时代精神和新时代中国故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时代的特殊需求,注重时效,借助实时热点事件和理论新发展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因此,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注重时空的特殊性。建设有时空特色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指望一套教材或一劳永逸。只有这样,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才会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不刻板、不教条。

(二)鼓励高校英语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理论化

后教学法认为,教师是实践性理论的最佳创建者。全面推进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只有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已有知识和教学需求,结合已有的英语课程思政理论和经验,进行积极实践,不断观察、反思、行动,才能保证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行之有效,进一步升华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理论。高校英语教师既是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理论的创造者,又是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理论的践行者,两个身份不断转换、相互促进。这要求高校英语教师不但具备扎实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还要有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并积极投身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大军,最终成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家和实践家。

(三)培养大学生高度政治敏感性和自主提升思政意识的能力

后教学法的可能性强调关注参与者的社会政治意识及这些因素对教育产生的影响。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最终落脚点是大学生素质的提升。高素质的大学生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有全球化视野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势必要与国内外各种思潮不断碰撞。要实现大学生日后在与各种思潮碰撞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仅仅依靠“灌输”,而要培养其高度政治敏感性和自主提升思政意识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高度政治敏感性和自主提升思政意识的能力,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成为满足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的有用之才。

三、后教学法视阈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一)最大化课程思政机会

最大化课程思政机会首先要保证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在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大纲修订、教学材料选用、教案课件制作等方面,更要贯穿在课堂教学、作业练习、考试测评等环节,巧思巧想,设计思政元素。其次,最大化课程思政机会要特别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英语课程学习机会主要包含教师提问和学生参与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合理使用提问技巧,创造更多课程思政的机会,多提过程性问题和元过程问题,少用选择性问题和结果性问题(库玛 2013);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努力捕捉思政切入点,引导其展开思考和讨论。比如,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前会组织学生进行新闻播报,这时便会引入许多热点词汇。当学生播报一篇题为China’s social-credit system to record dissertation cheating:ministry(Xinhua 2021)的文章时,提到 academic misconduct,教师迅速抓住这个词,用过程性问题“What’s the academic misconduct?”“How can we avoid the academic misconduct?”等引导在场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加深其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学术规范意识。

(二)强调情境语境分析

语言理解离不开语境分析。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要求加强情境语境分析。情境语境分析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听话人、说话人的身份和角色关系,交际的类型,文化背景等。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来自中外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为深入、全面理解其精髓,就必须加强情境语境的分析。比如,一个美国导游讲解monorail这种交通方式,评价道:“That was in 1962.Monorails were a very popular idea in America at that time.People wanted to leave their cars at home and go to work by public transport.But successful-monorail is difficult to build and expensive to keep into good condition.”(郑树棠 2015)有学生提出我国目前城际高铁和城市地铁建设快速发展。教师抓住这个点,着重分析美国和我国不同的人口分布、交通现状、环境问题等,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国情需求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以及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意义和成效。

(三)培养大学生批判性语言意识

语言意识有两层含义,一般性语言意识和批判性语言意识。因此,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语言意识,帮助其理解语言是如何被作为人类的工具,以实现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比如,英语中的双言巧语现象。双言巧语是一种故意用含糊或委婉的说法来掩盖真相的修辞手法,狄更斯(Dickens)在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用“He went out with the tide.”表达死亡。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有利于批判性分析类似的语言现象,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语言意识,帮助其认识语言所隐藏的真相。

(四)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中文化融入相当隐蔽,教师如果不进行辩证分析,容易让学生在认知文化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和移情,进而不由自主地遵照其文化方式行事。所以,高校英语教师应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文化意识,让其清醒地认识到,有些外国优秀文化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通之处,如客观、科学精神,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等,也有些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符,如个人英雄主义。就漫威系列作品《蜘蛛侠》来说,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也深受我国青少年喜爱,但作品中充斥着个人英雄主义,提倡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这跟我国倡导的集体主义、协同合作共赢并不相符。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要抓住这样的文化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文化意识,使其增长见识,提升思政敏感性,以应对全球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五)批判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教学实践研究十分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给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如China Daily、学习强国、优课在线等平台和应用传递课程思政的大量素材;也可以通过推特、博客等加强师生与全球社会的联系,增加学习英语和外国文化知识的机会;还可以通过雨课堂、问卷星等工具延伸课堂思政任务,便于课程思政实施和测评。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拓展课程思政。另一方面,互联网充斥大量鱼龙混杂的言论,甚至是错误、荒谬的观点;互联网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其组织联络的工具;互联网也是外国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教师必须审慎对待,引导大学生批判性使用。

结语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亟待深化和细化。在后教学法视阈下,有效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有原则地积极行动和反思,寻找到实用的教学策略。教师不再拘泥于某种方法,而是依照特定的环境和学生,不断将教学实践理论化、教学理论实用化。同时,培养大学生思政敏感性和自主提升思政意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思政能力,使其成为合格、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教学法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