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英语教材文化知识,培养高中生的文化意识
——以Unit 1阅读课为例

2022-03-17 07:06陈秋燕
英语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自然段研学

陈秋燕

引言

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帮助其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努力实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高中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要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主动、不断探索、自我更新、学以致用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梅德明、王蔷 2018)。

自2004年我国开始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验以来,许多学校及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实践,使高中英语教学有了明显的改变,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比如,教师普遍接受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理念,更关注学情,更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教学方式方法更丰富,更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等。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活动以控制性任务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很多教师运用了小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开展了小组竞赛,但由于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很难保障课内、课外小组合作和讨论的质量,以致小组合作探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实践。

时代的发展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教育部2020)。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因此,如何真正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英语教学必须关注的重点。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的单元主题是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即“节日和它的庆祝方式”。阅读文本是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从标题可以清晰地预测文本主要阐述人们为什么要庆祝节日。

文本共5个自然段,其中最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是第一段的总介绍及最后一段的总结。中间的3个自然段内容虽然没有明确回答人们为什么要庆祝节日,但深挖可以发现,作者从另外的角度说明缘由。如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人们会庆祝收获的节日。究其原因,是人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对大自然的馈赠表达感恩,同时此节日也为家庭欢聚创造了机会。第三自然段说的是人们现在庆祝有些节日的理由可能已经与其最初设立时的理由不同了。尽管有些节日习俗会随着时间改变和消亡,但是人们也会赋予节日新的习俗和意义,使之得以延续。第四自然段指出现在很多节日已经被商业化。作者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对此的看法,但是从字里行间可看出持肯定态度,因为商业化的氛围能促成消费、繁荣经济,也或多或少为人们营造了幸福感,同时增强了人们对节日的渴望之情。可见这篇文章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在为主题服务,回答为什么人们要庆祝节日。

(一)拓展眼界,培养文化感知能力

本堂课以Hello China中介绍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视频短片导入,通过介绍传统节日,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视频导入话题,更直观,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和教材的局限性,营造语言文化氛围,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其感受语言文化魅力,了解更多的节日文化。同时,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学生观看视频后,能更清晰地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二)团队研学,增强文化探究能力

前置研学作业让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我国传统节日,将该传统节日的起源、时间、庆祝活动等事项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进行团队研学,通过演讲、小组对话等形式汇报。本单元的第一页展示了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图片,并通过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Phoenix flutes make music.The moonlight flashes.Fish and dragon lanterns whirl the whole night long.)”让学生置于元宵节的节日氛围中。学生通过团队研学,制作传统节日文化的手抄报,增强文化探究能力。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学生团队展示的春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等我国传统节日的手抄报,图文并茂。

其中两个小组以对话形式展示元宵节,如下所示:

A:Hello,Xixi.

B:Hello,Lulu.

A:Do you know som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B:No I don’t.Could you introduce it to me?

A:Of course.There are various of festivals in China,such as 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so on.

B:Wow,sounds great,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A:I like the Lantern Festival best.

B:The Lantern Festival?

A:Yes,it’s a day full of pleasure and laughter.It’s the final day of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B:How do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 Lantern Festival?

A:On the day,Chinese people usually look at lanterns,they also guess riddles,they will eat yuanxiao or tangyuan as well.

B:Yuanxiao?

A:Yes,yuanxiao is a kind of sweet dumpling,which is made of sticky rice floor filled with sweet stuffing.

B:Are there some interesting events in history?

A:Yes.The fire dragon dance in Puzhai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a history of over 300 years.

B:Oh!Thank you for you introduction which makes me learn more about the Lantern Festival.

A:My pressure.Thank you!

(三)深挖内涵,形成文化理解能力

课前教师通过视频欣赏、手抄报展示等形式,很好地让学生进入阅读课堂。前置研学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通过标题和图片预测文章内容,通过每段的主题句了解段落大意,关注文章结构,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在组内探讨。此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研学,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研学能力。

教师在课中设计一系列问题,深挖文章的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问题链如下:

Q1:What do most festivals seem to have in common?

Q2:What festivals can be found in almost every culture?

Q3:When do the agriculture festivals take place?

Q4:Why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agriculture festivals?

Q5:What factors may affect the change of festivals?

Q6:Why have Chinese people in many big cities stopped lighting firecrackers?

Q7:How does the author support his topic sentence in this paragraph?

Q8:What have make it much easier for the public to spend more on gifts for their loved ones?

Q9:Why are festival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ercialized?

Q10:Do you think the festivals should be commercialized?

Q11:Why are festival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ety?

(四)追问质疑,提升文化解惑能力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需要与学生展开真实、有意义的交流,而提问和追问是交流的高效形式。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引导其思维从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李爱云 2018)。

完成问题链后,教师通过追问环节,让学生继续团队研学,初步形成文化解惑能力。教师采取追问的形式,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文化现象,思考有关文化的问题,反思文化知识使用的适合性。教师提问:“How does the passage answer the question‘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Try to draw a mind map to help you.”再次回归文章标题,归纳整堂课的内容。教师再次追问:“How do Canto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s traditionally?”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中的Why和How,思考这一问题,形成文化反思能力,为培养汲取优秀文化的能力作一定铺垫。

二、教学反思

本堂课旨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节日与庆典”主题语境下,围绕文章标题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展开活动。这个设计结合学校推行的“本原三学”教学模式(前置研学、团队互学、班级群学)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提升巩固三大环节,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课前环节,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前置研学任务设计原则,设置了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感兴趣的节日,并把该节日的起源、时间、习俗和文化传统等用英语描述出来,通过手抄报或者对话的形式展示出来。此任务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为阅读和理解课文作好铺垫。二是让学生预习课文,通过标题和图片预测文章内容,通过每段的主题句了解段落大意,关注文章结构,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在组内探讨。此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研学,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研学能力。

在课中,先让学生展示、讲解前置研学作业,然后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其更深层地解读文本,回归课文,最后通过思考和讨论回归“我们为什么要庆祝节日”这个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其批判性思维。在学生回答了“为什么庆祝节日”这个问题后,让其深入思考和讨论第二个问题“广州人是如何过春节的”,拓展其思维能力。

另外,在课前和课中环节都设置了评价表,目的是让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了解所学内容,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

本堂课前置研学中的学生展示图文并茂,表现了动手和动口能力。在课中团队互学中,学生阅读探究题目设计得非常巧妙,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语

教师深挖教材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极大地调动其积极性,使既定教学目标达成度大大提升。学生看到自己取得进步,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也更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思维,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对新知识进行一定的预习,自主构建并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设计行之有效的前置研学任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展示。这有助于师生探疑,促进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自然段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秋天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