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成效、问题及改进

2022-03-17 12:20陈美兰
关键词:宪法法治思政

陈美兰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是铸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母本、框定个体行为规范的行动指南。公民对国家宪法的理解和认同,是将多元社会整合为共同体,实现国家生存和民族赓续的基本前提[1]。宪法认同教育遵循了历史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是推进国家认同教育、培育中小学生学科素养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利用中小学思政课开展宪法认同教育则是深中肯綮的议题。

一、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的学理诠释

(一)宪法以及宪法认同教育

从字源学角度看,“宪”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是“憲”,上下结构,上部是“害”字的省略,下部从心从目。《说文解字》对“憲”字解释为“敏也。从心从目,害省声”[2]。有研究者认为,构成“宪”古字的三个部分昭示着:眼睛能直见其害,心能直接感受其害,则可迅速地离害而去。在古代,“宪”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的典章制度,具有本源性、延续性、规范性的特点,是成风化人的重要质料。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143条正文构成,包括国家历史、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等内容,其规定了我国政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宪法序言开篇“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短短43个字包含着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等丰富的教育内容。我国现行宪法不仅是一个规范体系,同时也是一个价值体系[3]。宪法认同主要指认同宪法规范、认同宪法价值从而产生认同宪法的行为。对宪法规范认同是产生宪法价值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价值认同又进一步促进宪法规范认同。宪法认同必须使宪法意志得到内心确认,从而产生认同行为[4]。可见,宪法认同教育的本质在于培育中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国家认同感。重视宪法认同教育,对内要注重普遍性和共同性,培育公民的共同性和“我们感”;对外必须注意特殊性和差异性,才能让我们国家与其他民族国家区分开来[5]100。现代社会,随着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宪法认同教育业已成为各国公民教育的重点[6]88。

(二)中小学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的意涵

中小学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意指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年)》(以下简称《大纲》)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结合教材中宪法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综合利用多种教法对学生进行宪法规范、宪法价值以及宪法行为认同教育,着重培塑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宪法认同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升华爱国主义情感,注重涉身性,扩展自我,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同时注重文化公民身份建构,促进超越族群差异的国家认同,注重发挥情境的教化作用[7]。

二、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卓有成效

(一)凸显政治引领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宪法教育,发挥宪法认同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加快。从1997年中共十五大在党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到1999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再到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大纲》则明确规定:“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覆盖各教育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8]这表明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宪法教育,凸显了政治引领。

(二)形成体系化内容

为凸显宪法教育,教育部将原来的《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并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是将小学六上和初中八下《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内容的系统性。高中四本必修教材均渗透着宪法教育内容,尤其是必修三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思想。“新课标”还明确了政治认同与法治意识是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宪法教育内容逐渐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彰显了“法治教育不断线,宪法教育是关键,权利义务是本位,公平正义是灵魂”的宪法教育理念。

(三)呈现多样化方式

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的指导下,目前已形成“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宪法主题场馆示范基地”“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品牌赛事和《青少年法治教育》杂志“四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9]。为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还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教育部连续举办了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旨在增强宪法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宪法认同教育逐渐从学科走向综合,渠道也从单一转向多样。

(四)指向素养化培养

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正确价值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国家行政机关是宪法认同教育重要内容这一知识点,某教师在进行八下第三单元第六课“国家行政机关”教学时,通过感性初识、理性辨识、智性共识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由人民赋予权力,对人民负责,必须依法行政,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样的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理解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其具备关心、支持、监督政府行为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溯源

(一)问题表征

1.价值性缺失

从公众对法治功能认知的角度看,工具性宪法认同是低层次的认同,而价值性宪法认同是高层次的认同。宪法认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从宪法工具性认同走向价值性认同[4]。但在宪法认同教育中,一些教师过分关注宪法条文和规范的讲解,而学生对比较抽象的宪法条文和规范本身兴致不高,很难深入领会宪法背后的价值。教师的讲解存在着价值性缺失,这不利于学生宪法情感的培养以及宪法认同行为的培塑,影响着认同目标的达成。

2.实践性不足

一些教师常常采用“灌输”方式围绕宪法知识进行讲授,较少组织学生进行宪法认同实践,即使有部分学校组织,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因而很难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达到宪法认同教育的目的。另据调查显示,学生宪法学习功利性较强,当宪法知识与考试无关时,其宪法学习热情会明显下降,而且学习过分依赖课堂,当离开课堂时,学生很少会主动学习。这与理论阐述大于实践分析,宏观概述强于具体描述,政治要素高于知识思维的传统思政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关[4]。

3.教育性不够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宪法知识应试能力的培养,关注点和着力点集中在考试分数上,一些教学评价机制和考试试题也难以评价出学生宪法素养的达成度。尽管有些教师开始关注宪法知识教学背后的意义,即关注“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应学会什么”“怎么学”“怎么评”[10],但从总体上来说,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还具有一定市场,其教育性明显不够。

(二)问题溯源

1.忽视宪法认同教育的价值性目标

中小学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要坚持工具性认同与价值性认同的统一,不可忽视价值性认同目标。通过调研发现:宪法教育大多重视对学生进行宪法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宪法概念、宪法原理、宪法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内容,这种工具性认同教育,与中小学文化知识教育无异,并没有彰显其特有的价值性认同。为了国家统一,我们必须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和精神家园,并且通过共同的文化联系建构每一个公民内心深层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84。而偏重工具性认同的宪法认同教育显然不足以达至这一价值性目标。

2.宪法认同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匮乏

宪法是为了确保国家治理科学化、人权得到保障而设计的一整套科学的顶层制度。宪法认同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拥有公平与正义的精神,既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政府确立制度时必须遵循的合法性,也要让学生理解民众言行符合法律的重要性[11]。在推进宪法认同教育时,不仅要促使学生认同宪法规范、认同宪法价值进而产生认同宪法的行为,而且还要建构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来加以推动。但目前,这方面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尤其缺乏对学生宪法践行能力的评价。

3.宪法认同教育中学生涉身性体验不够

尽管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制度、国家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性教学,但对学生的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宪法规则意识教育却不太重视,尤其是不重视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宪法认同教育。较少开展如“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志愿者服务”“模拟政协”等活动。这就导致学生对社会与他人价值缺乏直观的、深刻的理解与积极的认同感[12]。为此,教师要跳出通过灌输、说教进行宪法认同教育的狭隘视角,从“完整人”的完整生活出发,发挥情境教化功能,引导学生将个体自我由“一己之私”拓展到群己关系、公私关系领域,将个人理想由日常生活、职业追求拓展到社会理想领域,培养自主、负责的合格公民,从而使人生彰显出更高的精神境界[7]。

4.教师宪法素养提升缺乏有力支持

教师是宪法认同教育的主体和关键,其自身宪法素养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加以实施。师范生在大学期间接受宪法学理论的时间有限,他们没有系统地学过宪法学且缺乏考核;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加上部分学校缺乏协同教研机制,学段、学科之间宪法教研氛围不浓,职后教师参加学校、地方和国家层面的相关培训机会不多,且存在着培训主题不太明晰,重讲座、轻实践,重接受、轻体验,培训与考核制度不太健全等问题。

四、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的改进对策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计宪法认同教育目标

宪法认同教育需要关注价值性认同目标。在宪法认同教育目标的设计上,需要分阶段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如教师在教学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第一框“感受宪法日”时,可设计如下目标:浏览“中国人大网国家宪法日”专题网页,结合学校里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栏和书店里的宪法图书专区等,与同学分享你对国家宪法日的印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宪法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宣传宪法,就是维护宪法尊严,捍卫中华民族共同体利益。初中阶段需要确立宪法法律至上理念,把宪法教育与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八下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三框第二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可设计如下目标:通过分享青藏铁路是“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的阅读体会,说一说我国为何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教师可结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计如下目标:课前观看反映民族团结的影视作品《红河谷》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观后感,了解并认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13]。这些目标围绕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遵循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要求,从宪法知识、宪法内容到宪法价值,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宪法认同的“种子”。

(二)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优化宪法认同的教学评价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它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价值基础,是培育社会成员国家统一意识的深层基础,是统领国家的精神之魂,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黏合剂”。没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就不能构成真正统一的国家[6]24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宪法认同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评价依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要加强学生有关国家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并经由日常管理、主题活动、教育氛围来体验核心价值;在高中阶段,要加强学生对国情、国势以及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基于核心价值而对社会现实进行审视和建构,并鼓励学生超越个人功利的公民行动[7]。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为指导,坚持宪法认同教育与教学评价有机结合,在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评价上,改变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过分注重知识性、评价方式比较片面等问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中小学思政课可采用演讲、小论文、调查报告、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从学习宪法知识、认同宪法情感、涵养宪法精神以及遵守宪法规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宪法学习的综合评价,把宪法认同教育内容纳入到教学评价中。

(三)发挥情境的教化功能,建构宪法认同的活动课堂

针对中小学生宪法学习热情不高,践行能力较弱、宪法学习成效有限等问题,教师可围绕宪法主题教育建构活动课堂。小学生认知以具体思维为主,主要兴趣在于外部刺激,教师可通过讲故事或开展活泼有趣的启蒙性活动促进其学习。如在教小学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时,可让学生画“知识树”来感知宪法和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让小学生认识到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初中生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喜欢刨根问底,认知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活动,有认知、体验和控制等自我意识。教师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性活动。如在讲授八下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基本权利”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创设2021年初上海不让“流调”成为窥探隐私“帮凶”做法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在换位思考和体验中理解宪法规定人身自由权利的价值。高中生身心发育逐渐成熟,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14]。教师可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15],发挥情境教化功能。如在讲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我国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宪法内容时,教师可选用电视连续剧《山海情》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充分认同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在理解、体验和参与活动中增进宪法认同。

(四)强化宪法认同感,提升教师宪法教育素养

强化宪法认同感是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点。一方面需要高师院校优化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增加宪法学专业课程,夯实准教师宪法学理论根基。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参与学校、地方以及国家级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作为全国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的主办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曾连续5年安排学员开展宪法教育一体化教研活动。不同学段教师分别选择“宪法是根本法”“自由平等的真谛”“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等课题。围绕宪法主题开展课例研究,教师从崇敬感、信任感和责任感三个维度重塑宪法教育的情感认同。宪法认同教育还是创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的“储能器”,可以说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自带宪法“光环”,是宪法教育的内容。强化宪法认同感还需要教师把宪法认同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起来,加强学段、学科之间的宪法教育研究,提升教师宪法教育素养。

总之,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统筹思政课各学段宪法教育主题,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具有国家认同感的时代新人,还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的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宪法法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