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史传文学群文阅读教学解析

2022-03-17 12:58
语文天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史传荆轲项羽

于 刚

史传文学作为文学领域内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只是体现出历史真实性,还体现出生活化的语言以及内涵丰富的故事,对应的文学与史学价值十分明显。在中华文学的组成体系内,史传文学也是其内在分支,文化韵味是比较浓厚的,是高中时期语文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史传文学以人物自身的活动为线索,和单一历史著作相比更加具备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史传文学对应的语言表达以及人物描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迪学生思维,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此,更为全面地开展史传文学教学活动,巧妙地将其与群文阅读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

一、分析群文阅读主题,奠定有效教学基础

就主题而言,一组选文从不同的角度看,能够给师生提供的可以讨论的项目主题可同时拥有较多种。群文阅读主题本质上是整节课程的线索,能将多篇文本串联起来。主题可以包含人物与作品,还可以包含文本的实际叙事形式。如此,高中语文教师便可以研究群文阅读的主题,充分尊重学生思想观点,鼓励学生发挥潜能研究群文主题,研究群文阅读的主旨,系统掌握文本的叙事手段和描写方式,给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提供更多知识内容。

针对人教版教材中《鸿门宴》的课程教学,教师便可以把学习主题定位在项羽上,或者定位在鸿门宴上,由此决定了师生一同探究方向的差异性。立足于新课改,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依据,教师应按照学生学习情况,综合挑选史传文学的主题,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适应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接下来是研究教材内容,群文阅读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所以,目标与重点知识以及难点便是史传文学主题挑选的基础因素。

二、科学设置阅读文本,促进群文阅读教学

多文本是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关键点,文本挑选得好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成效。此时的文本一方面有纸质文本,另一方面有电子文本与电影文本等。文本的科学选择应以主题为主,还应判断好学生的成长规律。语文教师应转变以往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整体分析文本的组成结构与布局情况,科学设置文本阅读活动。在此期间,文本选择保持科学性,可以从下列方向落实教学目标,促进群文活动有序进展。

首先是作品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从作品的主题分析上研究文本创作风格,还可以吸收作者创作期间选取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语文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文本,随后研究一系列相关的文本,这样对存在关联的多个文本加以主题总结,可以巩固学生阅读能力,延伸学生阅读视野。比如教师可以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文本教学中带领学生阅读《曹刿论战》等相关文章,判断曹刿是怎样处于长勺之战的环境中取得胜利的,挖掘“一鼓作气……三而竭”的寓意,在原有的文本学习上,分析烛之武是怎样成功劝说秦伯退兵的,借此掌握相关史传文学的内在写作风格。学生在阅读期间受到启示,学习文本中人物值得学习的性格与处理事情的原则,逐步培养高中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其次是人物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史传文学以人物为中心加以叙事,人物为主题的阅读活动使得学生能全方位分析人物,人物在学生心目中形象比较立体化。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研究人物事件,还可以带领学生研究客观化的人物形象。项羽形象的叙述相对复杂,要想保障学生全方位掌握项羽的形象,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西楚霸王》视频,触动学生心弦;接下来给学生呈现《项羽本纪》的内容,分析项羽在战斗过程中的勇猛与智慧,了解项羽残暴的一面。后续给学生播放《高祖本纪》的图片,鼓励学生细致地思考项羽和刘邦对待人才的态度,思考项羽攻城做法与心态,全面总结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和单一的进行《鸿门宴》教学活动相比,群文阅读活动可以保障学生更多地感受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这样在师生互动中淋漓尽致地给学生呈现出勇猛与优柔并存的项羽人物形象。

最后是历史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史传文学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存有不虚美的内在精神,但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部分作者可能合理地增加与删减事件内容,难免带有一定主观色彩。历史主题的史传文学教学中,群文阅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整体认知历史事件,避免作品中创作者主观思想影响到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比如“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教师要在课堂上巧妙给学生设置群文阅读项目,包括《战国策》《刺客列传》《咏荆轲》等,首先引进《荆轲刺秦王》,初步分析相关事件,然后借助《刺客列传》体会荆轲生平与刺秦王过程,并且了解豫让故事与聂政故事的实际情况,最后了解历史上对该事件的不同评价,包括陶渊明对荆轲持有的赞颂态度,还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司马光对荆轲的贬低评价。 借此,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荆轲刺秦王事件,明了历史上对于相同事件多个维度的观点。和单一的课程教学相比,学生能深入地感受与领悟历史内涵,逐步增加群文阅读的学习体会。

三、灵活设计阅读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灵活进行阅读问题设计,主要是对群文阅读的多个文本加以串联,问题包含事先设计完成的,还包含在教学期间生成的资源。语文教师应保障学生有时间思考阅读问题,围绕文本主旨设计问题,同时问题应满足高中学生学习情况。还以“荆轲刺秦王”为例,教师细致地进行文本教学后,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你们可以讲述这个事件的过程吗?你们觉得秦王有怎样的性格?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鼓励学生阅读群文内容,布置对应作业,主动抽出时间查找资料,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细致的处理,在下节课教学中,学生之间分享学习感悟,总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与历史价值。学生在问题驱使下,能更加专注地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按照问题的启发点整理文本创作规律与文本创作思路,明确文本阅读的特殊方式,逐步走进荆轲重义轻生与勇于牺牲的世界中,有助于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史传文学是关键媒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进史传文学的内容十分必要,可现有的史传文学教学效果不够明显,部分学生感觉学习难度较大。通过群文阅读活动,可以对单一教学活动起到补充作用,便于突破单一阅读教学的局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可尝试进行史传文学的群文阅读活动设计,借助分析群文阅读的主题,奠定有效教学基础;科学设置阅读文本,促进群文活动;灵活设计阅读问题,强化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使得课程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史传荆轲项羽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诗入史传”的探究
从读者角度看史传文学中虚构存在的合理性
史传论赞演进与六朝骈文形式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梦遇项羽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