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巧练笔 涵泳家国情
——以《木兰诗》教学为例

2022-03-17 13:30
语文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木兰诗随文木兰

吴 曦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分不开的,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关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好的写作方法以及人生哲学道理,而写作则是让学生去运用这些写作方法,表达这些道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巩固,二者齐头并进,才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将以《木兰诗》的教学为例,来实践随文练笔这一教学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家国情怀。

一、随文巧练笔,学习修辞手法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形象深入人心。夸张、排比、互文、设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首诗极具感染力。下面我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并引导学生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当中。

排比是将结构相似、意思相近的词语或句子排列使用,在文章中使用排比能够增强文章的气势,“文似看山不喜平”,而排比便正能将文章的气势层层推进。《木兰诗》中便多处运用了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此处是木兰出征归来,父母、姐弟皆出门相迎的热闹场面,父母听见女儿回来了,急忙互相搀扶着出来,姐姐听见妹妹回来了,盛装打扮,欢迎妹妹回家,弟弟知道木兰要回来了,马上磨刀杀猪宰羊,庆祝木兰归来。这里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绘出了木兰回来之后,全家热热闹闹欢迎的场景,写出了全家的喜悦,也将文章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在写作时,也可适当地使用排比的手法去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自行创设场景,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描绘场景,也可塑造人物,但需注意,排比要用得恰当,不要为了用排比而用排比。

夸张即对人或事物进行适当的夸大,以突出人或事物的重点,增强表达效果,但是夸张不是无限制的,要注意夸张的度,只有恰当的夸张才能使人觉得真实,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木兰诗》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便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里的“十二”并非是实指,古人常常用“十二”来表示数量繁多,军书不可能有这么多卷,而且也不可能每卷上都有木兰父亲的名字,此处是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当时情况的紧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一句也是夸张的用法,“万里”和“飞”都是夸张,但正是这种夸张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以及军情的紧急,行军速度像飞一般,可见行军速度之快了,这里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出征作战的艰辛,将木兰替父出征,不畏艰苦的形象刻画得更加饱满了,这也正是“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体现。

通过对诗中句子的分析,学生更能体会到夸张的修辞手法在突出重点、渲染气氛上的作用。这里安排学生继续找出诗中其他运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对于文章表达的作用,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去找一找其他作品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并进行学习。同样,还是安排一个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小练笔,如果学生不知从何处下笔,就以《木兰诗》中描写的场景为例,如木兰回家时,家人出门相迎的喜悦,如果此处采用夸张的手法,可以如何表达呢?

除了排比和夸张这两种修辞手法外,《木兰诗》中还运用了设问、摹状、互文、对偶等其他修辞手法,学生可以细细琢磨,学习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为自己的文章增色。

二、随文巧练笔,学习详略得当

叙述故事时,做到详略得当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故事的主题思想。《木兰诗》正是采用了详略得当的手法,才将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精神更好地表现了出来。

纵观《木兰诗》全篇,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写木兰出征的起因及出征前的准备,第二部分写木兰征战沙场,第三部分写木兰凯旋而归,面见天子,第四部分写木兰辞官回乡之后的情境,其中作者详写了事情的起因与最终结果,即第一部分与第四部分,而对于木兰从军打仗的过程却只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四句。一般来讲,我们在描述事情的时候,会详写故事的经过,但是《木兰诗》中却恰恰相反。作者对于木兰出征前后的描写,初读时,发现展现的不过是木兰的女儿情态,但细细品味后就会发现,正是这些描写,让木兰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正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勇担责任,这便不再普通了。如果作者详写木兰沙场作战的场景,那么木兰便只会是一位女英雄,主题就要肤浅许多了。

我们在日常写作中运用详略得当的表现手法,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详略得当就要有详也有略,不必把事情的所有细枝末节都写出来;二是略写部分是略写,而不是不写,要以不影响故事整体性的理解为前提;三是不同的详略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我们品读《木兰诗》就会发现这一点。因此学生写作时,要根据自己表达主题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内容去详写,对主题表达不重要的内容略写。

关于详略得当这一写作技巧的练习,学生可以先从《木兰诗》入手,重写木兰诗,但详写木兰征战沙场的部分,这一部分学生可联想之前看过的书籍或者影视剧,回忆在这些作品中是如何进行战争场面刻画的,这些作品塑造的主人公又有何特点。

三、随文巧练笔,培养爱国情怀

《木兰诗》一文中塑造了木兰这样深明大义、不慕名利、具有家国情怀的女子形象。学习这首诗,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

没有国就没有家,战事紧急,急召士兵出征作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木兰此次出征是为家,但更是为国。木兰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作为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要努力让课堂变成爱国教育的主阵地,将学生培养成心怀国家、勇担责任的社会主义青年。

学生可以在深入理解本诗的基础上,去了解从古至今以来我国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的爱国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思索他们的心路历程,并以此撰文,书写他们的故事,可以是以旁观者的视角,也可以是以主人公家人朋友的视角,甚至可以用第一人称,展现他们的心理变化。故事的描述要围绕家国情怀这一大主题,每位同学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可能不同,但理解要有深度、有层次,并学会用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展现自己对于家国情怀的思考。再者叙述故事注意详略得当,关系到故事主题表达或者人物形象塑造的地方详写,细枝末节略写。另外,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也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阅读、写作相结合,将学到的技巧用于自己的文章之中,点滴积累,定能带来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木兰诗随文木兰
木兰剧片段展示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若是木兰能网购
《木兰诗》中的亲情解读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
《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