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2-03-17 15:33福建省上杭县白砂中心小学林继锋
天津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数学课堂教学

■福建省上杭县白砂中心小学 林继锋

课程改革的发展不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深受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欢迎与推崇,甚至被教育学家誉为“近几十年来最具创意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顺应教育发展趋势、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能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此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思想下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学生今后高效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内涵分析

高效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过程中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是对以往有效课堂的深化与发展,主要是指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为高效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诸多教学因素良好配合、协调发展的最终结果。一方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应具备当前最为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能对多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选择和灵活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目标前进,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更为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更为高效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应时刻具备课堂学习的主体意识,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更为有效的参与,也能以平等的对话地位与教师展开良好的合作、交流,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从而在课堂的自主生成中获得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分析

(一)有效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化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教学课程,对形象思维占据主体的小学阶段学生来讲,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的氛围沉闷、枯燥。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集体性的学习活动,集中地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开展积极、自主的学习与思考,极大地增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化与活跃。

(二)有效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关系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节获得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在合作探究的学习环节中促进学生合作意识、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就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随着课堂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逐渐地成了发展共同体。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具有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应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有效地进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以及指导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更加注重从自身出发,进行数学知识体系的更新、合作学习模式理论认知的深化,以此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探究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理论的优化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集中反映着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蕴涵着科学的新课改理论内涵。教师在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进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只有在先进、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也才能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因此,教师应将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首要因素,通过指导理论的完善来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进行人本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集中地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进行合作学习意识的树立。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使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在良好的师生互动、合作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地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以此加强自身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创建高效的课堂学习组织形式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是最为重要的课堂学习组织形式,教师只有结合合作学习的需求科学地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才能获得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由此可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高效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与重要基础。首先,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方式。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目标不同,所需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如在进行相对简单的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的组合组建学习小组。在进行相对复杂探究问题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指导,组织4~6名学习层次不同、性格各异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以此发挥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学习优势,获得高效的合作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职责分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优势与特长,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学习职责的发挥中参与合作学习,实现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如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指派学习小组内学习基础扎实、学习自主性强、具备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一职,组长发挥自身的带动、辐射作用,带领其他的学生一起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化。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学习小组内成员的性格特点、学习优势来科学地进行各个职位的分配。如心细的学生可以负责学习小组内学习观点的记录工作,口才好的学生可以代表小组进行小组学习结果的发表与阐释,使每个成员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职责,在增强合作学习参与程度的基础上,实现了每个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科学选择,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在对其进行科学把握的情况下,能与传统的课堂讲解模式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助力,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时机进行科学的选择与把握,使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在合作学习活动有效、有序开展中得到深化与培养,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教学课程,很多数学知识点都是通过实践探究、动手操作得以验证与推导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数学的操作实验、问题探究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合理组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流程,只有将活动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与组织,才能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也才能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深刻认知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与组织,使学生在有序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进行知识的有效学习、获得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首先,教师应在合作学习前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以此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进行学习任务的科学布置,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紧密围绕这一任务进行,以此减少合作学习的盲目性、提升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学习环节之一,是学生实现自主生成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以此形成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观点,为后续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参与。合作探究是合作活动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观点交流、分享的过程。因此,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并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相互借鉴,实现自身学习观点的优化与完善,以此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的有效实施,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结果,离开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是无法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指导功能的发挥不可或缺,对于活动有效性的提升以及学生合作学习参与积极性的激发意义重大。如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应对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在评价、反思环节对每一个学生的合作学习表现进行指导。

(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优化,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评价机制的优化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检验最为直接的方法。因此,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优化与完善,以此提升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如教师应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元化拓展,将学生的合作学习表现、参与积极性、思维能力发挥程度等都纳入评价机制,以此实现合作学习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对其具备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生成性进行科学的把握,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与助力,以此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效果的优化。因此,需要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开展积极的反思,并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有效的关注。

(一)应充分重视合作学习模式自身的高效属性

合作学习模式自身就具有高效性的本质属性,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必定是高效率的。因此,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进行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对合作学习的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开展,就能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应进一步明晰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处于教学指导的重要地位,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相辅相成。教师在对自身指导作用进行发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适时适度,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进行过多的干预,以防止影响学生的自主生成效果。

(三)应注重合作学习模式实效性的提升

合作学习模式是优化、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途径,但是这并不代表热闹的合作学习就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应在发挥自身指导功能的同时也应进行合作学习秩序的维护,防止了一些学生的“浑水摸鱼”,使合作学习活动能真正实现有效、有序地开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过程中运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集中地体现着人本理念和自主生成的理论。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优势的发挥中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此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数学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