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生态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策略探赜*

2022-03-17 20:19
菏泽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播者受众主体

刘 康

(菏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在新时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征程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是澄清谬论、凝心聚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思想保障。党的十八大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之内,并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自此,生态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举措。运用生态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传播是一个新的学科交叉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信息生态视角下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策略正是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和研究范式的转换创新背景中提出来的。

一、信息生态理论与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在关联

信息生态(Information Ecology),顾名思义,是基于信息学和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而开展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将原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生态概念引入到信息传播研究的领域中来,使其被赋予了工具维度的方法论意义,不仅充实了传播研究的知识内容,而且丰富了学科理论体系,为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信息生态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认识和处理各个要素与整个系统的关系,通过协调信息系统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健康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状态[2]。其实质就是通过把握相关联事物之间的关系,寻求各要素的动态平衡,以实现系统的协调发展[3]。由是观之,人类实践过程中的诸多活动及过程,也可以依据各自的特点,将其视为有机的生态系统,并通过生态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

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置于信息生态分析的视野中考察,可见其本身是由诸多广泛联系与动态发展的要素构成的一个生态有机系统,同时这个有机系统作为整个大的社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与社会生态之间发生着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在这种复杂的关系和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追求本系统内各个要素力求达到最优状态的同时,更加关注传播生态系统的全局乃至整个大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对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不难发现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一样,都涉及系统中的要素关系、结构功能、信息交换,以及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就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来看,由于存在传统传播思维惯性,对新媒体特点把握和运用不充分,以及多元化思潮的干扰,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生态失衡的现象,比如受众参与不充分,影响传播效度;传播系统与外部环境循环不足,造成互动受阻;虚假内容和不良信息时而泛起,污染网络环境等等,使得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生态性”问题。因此,更加要求我们必须将意识形态传播视为一种社会生态系统来加以研究。

本文尝试在整体协调、动态平衡、开放循环等生态思维指引下,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主体与对象、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等诸多关系进行更加明晰而系统的描述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和建构初步解决当前意识形态传播面对问题或面临危机的实践模式,从而更好地应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所面临的“生态性”问题,以此优化和完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使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二、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面临的生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呈现出整体向好的良性态势[4],切实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在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普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然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作为一个复合、整体的系统,处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当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以信息生态理论的视角对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可见,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播主体和对象关系存在失衡

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系统当中,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整个传播过程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关系链条。只有建立起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之间有序互动、平等和谐的传受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传播活动顺利开展。然而,在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际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一定的失衡状况。例如,部分传播主体仍然习惯沿用传统媒体时代单向灌输、宏大叙事的方式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使得作为受众的传播对象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应有的良性互动和受众个体的自主性,难以完全激发传播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的弱化。

(二)传播生态系统互动循环尚不充分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的良性运转,不但要依赖传播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平衡互动与整体联系,而且需要实现各种传播要素的良性循环,否则传播生态系统就会失衡、退化,甚至瓦解。传播生态系统只有保持其内部各要素以及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稳定而有规则的资源流动与循环,才能维持传播系统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在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互动循环这一环节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一些党政宣传机构和官方主流媒体虽然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传播活动,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往往将重心放在对于传播形式的更新上,主要利用这些新媒体作为渠道进行信息发布和内容呈现,并没有将新媒体互动交流功能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应用,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反馈缺乏实质性的进展,无法真正发挥新媒体在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交互的重要作用。

(三)传播生态系统整体性仍显不足

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既不能局限于单一的传播主体,而缺乏多样化传播主体的积极参与;也不能囿于传统主流媒体传播之中,而没有多种传播形式的紧密配合。它应广泛存在于各种传播主体和传播形式共同构成并且协同配合的整体生态之中。然而,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实践中偏重于系统内部的组织传播和主流媒体的大众传播,忽视了多样化传播形式的结合。尤其是新旧媒体之间,以及不同类型新型媒体平台之间的联动乏力、整合不足,尚未完全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也难以形成相互之间话语权的叠加、影响力的提升,造成信息交流不畅和传播系统封闭,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系统时常出现信息阻滞,而且在一些方面与现实社会的生态系统发生割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开展。

(四)网络传播环境受到不良信息污染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众多新媒体的出现,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营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传播环境。然而,新媒体在带来诸多积极因素的同时,负面效应也在逐渐显现。各种思潮与理论杂音涤荡网络舆论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作用增强[5],甚至有一些敌对势力借势泛起,妄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速度、大范围和高强度,一旦不良信息开始传播,就会很快传到网络空间乃至世界各个角落,加剧媒介虚拟环境中信息污染的肆虐,影响着传播生态的健康发展,如果不能及时应对,就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生态问题的成因

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可见,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所面临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源自于传播生态中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达到良好生态所应具备的整体和谐、动态平衡和开放循环的状态,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序开展。造成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关系定位尚有偏差

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系统中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在传受关系上应当是和谐共生的。然而,在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生态意识尚显淡薄,对二者关系的定位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是造成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关系不协调或错位的重要原因。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充分尊重受众的主体性,并激发受众的能动性,才能实现整个传播系统的平衡发展。如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者对受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价值认知不足,一味地将其视作消极被动的客体,而不是现实的人、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就会造成传播生态位发生偏差,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意识形态传播互动机制有待完善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系统应该是一个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不断进行双向互动、交互作用良好运转的整体。而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是由上至下,由点及面的线性与单向的传播图景[6]。这种传播模式虽然具有发布的信息密度大,传播结构简单,传播过程可控性强等优点,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使得传播者和受众互相之间无法全面地沟通和了解,不利于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互动关系的发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如何打破传统单向灌输的传播模式的阻碍,激发传播者和受众主动进行互动的积极性,增强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交互循环,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系统维持良好运转亟须解决的难题。

(三)意识形态传播整体构建存在缺失

从当前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格局来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中心环节和主要组成者依然是主流媒体和政府宣传部门,但是社会组织、高校、企业和民众个体也已经逐渐参与到网络信息传播的行列之中,并且影响力日益凸显,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传播结构和舆论生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7]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能只是党政宣传部门孤军奋战,还应当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进一步完善传播主体构成,形成“一元主导,多样协作”的意识形态传播主体格局[8]。但是当前,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的主体建设方面,多样化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尚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导致传播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存在缺失。

(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环境有待加强

传统媒体下的信息传播,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是经过层层把关的,而且有着严格健全的监督管理和法律规制,一直以权威性和规范性著称。然而,新媒体中的海量信息导致传统把关人的信息筛选与审查机制失效,大量赚取眼球、相互抵牾甚至虚假的信息涌现网络[9],而且互联网新媒体仍然处于日新月异快速发展阶段,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出现了传播行为失范、不良信息泛滥的现象,甚至一些虚假信息和错误思潮也大肆入侵蔓延,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正常生活、扭曲社会心态,污染了我国的媒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四、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生态的思路

在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传播生态面临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后,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的思路和举措,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实践的指向。

(一)领导与服务相统一,构建新型传播主客体关系

新时代信息传播和思想文化领域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还要考虑受众作为主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信仰和践行能力,将党的领导与服务受众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一方面,在开展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使传播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传播生态的正确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受众的主体性,使传播内容能够尽量满足受众的实践需求和价值需要,激发受众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构建新型传播主客体关系,才能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保持一种和谐交流、积极互动的关系,推进主客体关系的平衡,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的有序发展。

(二)增强参与反馈,塑造动态平衡的互动传播模式

信息生态得以良好运转,需要传播者、受众之间进行不间断地双向信息交互、多维关系互动[10]。为了加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良好的交流、互相理解,必须在克服以往单向灌输传播模式和借鉴大众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交流互动的传播模式。一方面,建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众参与机制。将受众的广泛参与纳入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范畴,增强受众参与传播的主动性,使人民群众自觉、主动、理性地参与到传播中来,才能聚沙成塔,形成巨大的传播合力。另一方面,要建立顺畅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反馈渠道。根据反馈的信息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定位,并进行相应调整改进,不断优化传播策略,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

(三)凝聚多方力量,发挥传播系统整体效能最大值

在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系统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调动、协调和整合多方力量,使各个传播部门和传播者之间能够实现有效地连接,增强传播主体的优化整合。为此,既要重视官方力量的主导作用,也要积极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发挥多种民间主体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正面作用。另外,还要寻找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在筑牢传统媒体阵地的同时,推进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深度融合,形成多种媒体立体化、全方位和多平台的交互传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全面覆盖。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从依赖传统主流媒体的单一格局,转化为党政宣传部门领导、多种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传播新格局,发挥传播生态系统整体的最大效用。

(四)注重管控结合,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传播环境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11]同任何生态系统一样,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发展深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为此,一方面,应构建媒介环境监控机制,对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开展常态化监控,对不良信息在出现的第一时间采用技术手段进行隔阻,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引导,从而努力将有害信息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加强对传播环境的法律约束。对各种危害意识形态安全的错误信息,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经过研究和分析可见,信息生态理论的思维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理论研究,在内在逻辑上,特别是在方法论的层面上是相通的。从信息生态论的视角来看,我们发现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涉及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部的要素与关系、结构与层次、过程与功能等生态性的问题。因此,坚持以系统整体、动态平衡、开放循环、环境良好等生态理念观照和考量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当中的传播,既是探求化解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现实困境的勇敢尝试,也是促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的可能途径。

猜你喜欢
传播者受众主体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