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煤烟减排协会在煤烟治理中的作用

2022-03-17 20:57高麦爱
关键词:煤烟法案协会

高麦爱

(淮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英国曾经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成为世界先进的工业大国。然而,到19世纪末,燃煤给英国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已非常严重。尽管早在19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即出台《泰勒法案》,英国社会依此法案大力推广修建高烟囱、蒸汽机燃煤炉改良等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要么受制于技术缺陷,要么因专利法案或自由主义发展理念的影响,未取得显著成效。到20世纪初,燃煤炉释放的煤烟仍没有得到遏制。虽然也有一些地方建立了社会机构对工厂释放的烟气进行监督,如利兹成立了烟减排委员会,但整体而言,这些措施没有取得特别有效的成果。

在英国政府重视的同时,英国一些专家也越来越关注煤烟导致的问题,并且试图通过技术改进加以解决。上述《泰勒法案》就是1821年以约西亚·帕克斯的排烟器为基础颁布的。再如,对蒸汽机燃煤炉加以改良。还有一些人关注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并及时将其引入英国。如伦敦国际专利办公室(International Patent Office)引入美国工程师的先进技术[1]1749。欧洲大陆的先进技术也常常被介绍到英国[1]2225。然而,直到19世纪70年代中期,煤烟污染治理效果仍不容乐观。

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大多数民众开始认识到工业烟囱释放出的煤烟导致环境恶化,如伦敦格林威治工业区附近民众抱怨泰晤士河边的沥青厂、屠宰厂以及水泥厂释放的煤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健康和环境质量[2]。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机构纷纷成立,试图通过群体干预降低煤烟的释放。1876年成立的有毒气体减排协会(Noxious Vapours Abatement Association)主要活动区域在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它引发了人们关于是工厂还是家庭对煤烟负责的论战。论战使人们对“空气污染”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第二年成立了古代建筑保护协会,在以伦敦—牛津—剑桥为轴心的许多地方研究保护古建筑免受煤烟腐蚀问题[3]。当时,兰开斯特东南部大多数城镇、城市的空气污染物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曼彻斯特的形象也由新时代的标志而逐渐变成了阴暗的、污染严重的“世界烟囱”[4]。19世纪80年代初,英国一些地方成立了科尔利协会、全国健康协会联合会、雾与烟气委员会等组织,试图治理煤烟污染。1882年,伦敦成立了全国烟减排协会。该协会成立后主要致力于研发“无烟”火炉、锅炉,以及其他家用或工业设备[5]107。当然,还有许多地方的烟减排组织也都加入地方煤烟污染治理事务中。在此基础上,1898年成立了专门的煤烟减排协会;1909年,成立了大不列颠烟减排联盟(British Smoke Abatement Union)。1929年,这两个组织联合组成全国烟减排协会(National Smoke Abatement Society)。本文主要通过考察20世纪英国煤烟减排协会(1)这一组织的名称发生过多次变化:1898年,煤烟减排协会(Coal Smoke Abatement Society)成立;1909年,大不列颠烟减排联盟(Smoke Abatement League of Great Britain)成立;1929年,上述两个机构合并,统称为全国烟减排协会(National Smoke Abatement Society);1958年,又改名为全国洁净空气协会(National Society of Clean Air);该协会自成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主要任务是治理煤烟污染问题。为方便表述,本文在题目、摘要以及总结性的语言表述中均统称为“英国煤烟减排协会”。的社会活动,说明其在20世纪英国治理煤烟污染中发挥的作用。

一、推动英国煤烟减排立法

(一)推动英国《1926年公共健康法案》通过关于煤烟的立法条款

1898年,在全国烟减排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煤烟减排协会,首届主席是威廉·里士满爵士(Sir William Richard)[6]1。煤烟减排协会的会员大多为上流社会成员,贵族在协会管理委员会中占绝大多数[5]113。彼得·索尔谢姆(Peter Thorsheim)指出,协会的首要任务是向伦敦市议会施加压力,要求议会对释放煤烟的人采取限制措施[5]113。协会曾委派委员会向自治市议会和其他市政机构报道公共健康法案,法案的条款则与煤烟减排有关[6]1。可见协会成立之时,就将制定反烟法案作为努力的方向[7],并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与政府议会联系紧密的压力集团。

煤烟减排协会的主要关注区域是伦敦及其郊区。与此同时,利兹、格拉斯哥、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等地区也成立了烟减排协会。1909年大不列颠烟减排联盟(Smoke Abatement League of Great Britain)在谢菲尔德召开大会,并且在曼彻斯特成立总部。和煤烟减排协会一样,大不列颠烟减排联盟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关于烟的来源,当时人们认为,烟主要来自私人或办公室的壁炉。气象学家弗朗西斯·阿尔伯特·罗洛·罗素(Francis Albert Rollo Russell)指出,1880年1月下旬到2月初期间,超过百万座家庭烟囱释放的烟与雾结合,导致约2 000名伦敦人窒息而死[8]。基于这一认识,在1912年召开的一次烟减排会议上,许多人提出必须由政府制定一套全国统一的、全面的降烟标准,以降低地方压力集团对烟减排行为的掣肘。受其影响,英国政府于1914年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煤烟问题。政府调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限制煤烟和其他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的法律条款的设立展开调查,并进一步采取措施消除煤烟污染[9]。调查委员会的中期报告明确指出,私人家庭和办公场所的壁炉释放的煤烟[9]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可忽视。在调查委员会最后形成的报告——“牛顿报告”(Newton Report)中,将室内烟作为煤烟治理的主要目标,并建议发展“准焦炭”制造业,使用煤气炉[9],以降低敞炉和家用煤炉的煤烟。这份报告最终推动《1926年公共健康(烟减排)法案》(Public Health Smoke Abatement Act)的颁布,法案使19世纪60年代规定的碱检查员的工作领域延伸到检查工业烟方面[6]15。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调查委员会的工作被迫中断[5]140。

关于煤烟来自私人壁炉的观点在20世纪20年代被修正。1922年,大不列颠烟减排联盟主席厄内斯特·西蒙(Ernest Simon)要求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控制煤烟,不仅要教育公众,也要教育制造业者[8]。1926年,议会上院引用《公共卫生(烟减排)法案》,将砂砾、尘埃、烟尘和灰烬也包括在污染源中,明文规定加强对排烟工业的管制[5]142。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法案的执行力度并不理想。然而,这至少可以证明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上述组织的建议。

(二)推动英国《1956年洁净空气法案》出台

1952年12月5—8日的伦敦大烟雾造成一万多人死亡。因烟雾导致人员死亡的情况虽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时有发生,但是,死亡人数如此之多,实属罕见。当时的记录显示,这次大雾期间,伦敦空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日均最高浓度达到了每立方米4 460微克;某地测量颗粒物的过滤器被堵塞的速率是平时的26倍,在4小时为一个时段的观察期内,过滤器被颗粒物堵塞的速率是平常的54倍;平常伦敦空气中含有颗粒物数量为每立方米250微克,而这次大雾中此地4小时内每立方米颗粒物浓度竟高达144 000微克[10]250-251。如此严重的雾霾,使英国各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之广播和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手段的宣传,使得英国全国上下团结一致,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彻底解决煤烟污染问题。在一系列政府及民间活动中,全国烟减排协会始终走在前列。该协会的降烟理念和技术均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民众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国《1956年洁净空气法案》的出台。

1952年12月的大雾消散后,英国议会并没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煤烟。当时,住建部大臣不确定是否需要制定一部法案取代现存的《1936年公共健康法案》[11]。面对各方压力,英国政府在1953年成立了贝弗委员会(Beaver Committee),专门调查此事。委员会主席为休·贝弗(Hugh Beaver)爵士。委员会成员R·利塞因博士(Dr. R leasing),是全国烟减排协会的成员。委员会对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应对措施以及人们的认识开展了详细的调查,并对相关协会、科研机构以及民间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进行调查,检验其效果,然后作出评判。1954年11月,贝弗委员会向英国政府提交了最终报告。报告指出,燃煤释放的大量颗粒是问题的关键,建议政府通过一部洁净空气法案。保守党议员杰拉尔德·纳巴诺详细咨询了全国烟减排协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份私人议案[11]。议案在议会获得了广泛支持,并陆续增加了贝弗委员会报告的诸多建议。英国政府放弃了纳巴诺议案,重新审视贝弗委员会的建议,拟定了一部政府议案[10]252。政府议案经过议会讨论后,1956年获得王室批准。此即《1956年洁净空气法案》。

该法案反映了全国烟减排协会主张的原则。法案一经形成,政府要求全国烟减排协会在宣传、教育和信息领域为政府提供服务[6]5。

综上,20世纪上半期,英国煤烟减排协会通过科学的手段,客观而公正地探究了煤烟对英国环境造成的威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政府颁布法律条文以规范煤烟释放行为,为烟减排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英国煤烟减排

(一)长期开展科学实验检测空气中的煤烟

煤烟减排协会除了推动制定反烟法案外,主要从科技层面攻克烟减排难题。1902年,煤烟减排协会在《柳叶刀》上发表了它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协会主要从病理学角度研究伦敦和其他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柳叶刀》杂志于1902年、1904年和1906年发表了煤烟减排协会的测试结果,主要测试家用壁炉降低煤烟的效率和程度。1906年,德斯·沃科斯博士表示,自己的职责就是提出降低家用煤炉释放煤烟的方法。当时绝大多数英国家庭无论在厨房、客厅还是卧室,均习惯于使用敞炉,不愿意改变这种现状。他指出,即便使用无烟燃煤敞炉,也可以通过提高燃煤效率获得更多热量,并减少煤烟量[12]。因燃煤炉缺陷而导致煤炭燃烧不充分、煤烟大量释放,在当时不仅是私人家庭的问题,也是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7]。1907年,煤烟减排协会与皇家卫生协会(Royal Sanitary Institute)联合举办了第一届烟减排大会(Smoke Abatement Conference)。煤烟减排协会还开创了培训锅炉操作工和司炉的运动[6]2,目的在于减少煤烟的排放量。

煤烟减排协会通过收集空气中的可见颗粒物进行化学分析,长期开展空气污染跟踪调查。协会的反烟活动经常被《柳叶刀》报道[7],与杂志建立了密切的合作。1910年,在德斯·沃科斯博士与另一位协会成员约翰·欧文斯博士(Dr. John Owens)的建议下,《柳叶刀》杂志实验室在一年多时间中在伦敦设立固定站点进行分段观察,评估伦敦大气沉淀物。这个实验不仅分析了伦敦大气沉淀物的成分,也对伦敦雨水的成分作了分析[10]219。有学者评价该项研究是计量分析研究的先驱[10]221。

1912年,《柳叶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伦敦包括其行政郡在内的117平方英里捕捉到的煤烟年沉淀量达到76 050吨,其中包含6 000吨氨类物、8 000吨二氧化硫、3 000吨氯化物[13]。通过第一年的观察,得到各地总沉淀物的记录:白金汉门,每平方英里500吨;霍斯范利路,每平方英里420吨;老街,每平方英里650吨;萨顿,每平方英里195吨[14]。1912年,这项工作移交给气象局。直到1926年,监测实验仍在继续。

但是,烟减排协会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列颠烟减排联盟和烟减排协会暂停了工作。另外,烟减排协会的经费完全依靠私人捐赠,活动常常受到经费缺乏的限制[6]3。

(二)提出“无烟区”新理念

早在1905年,德斯·沃科斯博士就首次使用了“烟雾”一词,表示烟和自然雾的结合。实践证明,烟雾对人的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1929年,煤烟减排协会与大不列颠烟减排联盟联合组成全国烟减排协会后,引进了创建无烟区的理念。但当时英国正卷入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失业率急遽上升。1933年煤矿工人失业率为22.1%,超过英国总失业率的两倍[15],创建无烟区的技术研究也受其影响,直到1934年查理·甘迪(Charles Gandy)成为协会主席后,关于“无烟区”的理念才被引入具体的执行计划。协会的主要工作对象是释放大量煤烟的新型工厂。协会认为,这些工厂释放的煤烟造成的大气污染不容忽视。这一观点得到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可[6]3。

二战中,全国烟减排协会建立无烟区的办法主要是提倡技术改良。1942年,全国烟减排协会提倡改良敞炉的炉膛。改良后的敞炉可使用任何无烟燃料,在所有新房子里均适合安装。同时,受战争影响,全国烟减排协会大幅度减少了科研和技术考察活动。但协会创办的刊物《无烟空气》仍持续出版。战争结束后,英国民众就恢复无烟区的问题展开讨论。协会抓住机会,就私人住房以及新城镇和新工业对燃料和能源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见解,并指出治理污染既要预防空气污染的新来源,也应该清除现存的污染源。

协会的上述理念与实践引起了政府调查委员会的注意。该委员会专门就此进行调查,并于1946年发表了关于室内燃料政策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无烟煤具有健康、经济、高效和便捷等优越于普通煤炭的特性,支持协会提出的向无烟煤转型的要求。然而,当时公众普遍认为战后重建比洁净空气事宜更加重要,议会政治家支持公众的观念,这对治理煤烟污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6]。

三、配合英国政府推进煤烟减排行动

随着《1956年空气洁净法案》的颁布和推行,全国烟减排协会积极配合英国政府宣传和推广洁净空气的先进理念和技术。1958年,协会改名为“全国洁净空气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Clean Air),以表示对空气污染问题和洁净空气活动的重视。全国洁净空气协会在英国设立了12个地方分支机构,确保了对全国空气污染及治理状况的动态把握。

全国洁净空气协会经常与其他机构联合探讨英国空气污染问题。1970年,全国洁净空气协会约克分支机构与西雷丁洁净空气咨询委员会(West Riding Clean Advisory Council in the Leeds Civic Hall)联合举办了关于洁净空气问题的会议,120名与会者听取了由哈里法克斯郡伯里公共卫生首席监督员A.W.皮利(A.W.Perry)所作的题为“《1968年洁净空气法案》执行中涉及的问题”的报告,随后大会就此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18]80。

与此同时,全国洁净空气协会的成员时常将改良的烟减排设备及时应用到工厂中,以降低空气污染。1970年5月4日,全国洁净空气协会约克分会理事会成员G·W·B·保伊勒斯先生为一家公司装置了可以燃烧木头废料的锅炉,这一设备大大减少了煤烟排放[18]80。

全国洁净空气协会及时了解各地推进洁净空气的最新进展。1970年5月,该协会约克分会会员赴约克电力委员会大厦参观电动蒸汽带动锅炉模型的演示,并仔细地了解该技术的设计特征;1970年6月22日,该协会理事会成员参观了谢菲尔德大学燃料技术和化学工程系正在研究的解决空气污染的项目[17]80。同年,约克分支协会成员还访问了东密德兰一家正在改革的燃气工厂,参观了工厂一个容量为5 000吨、温度为华氏258度的液化天然气设备,肯定了工厂燃气蒸汽机蒸馏的轻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的储藏技术[18]80。

这一时期,为配合英国政府洁净空气政策的执行,全国洁净空气协会一直忙于在“黑色区域”(2)指煤烟污染严重的区域。制定烟控制令[18]80。为此,协会每年将烟控制区域的情况定期统计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1970年11月17日,协会在利兹公共卫生部办公室召开会议,讨论室内燃料污染问题、固体无烟燃料短缺问题,以及给部分被宣布为烟控制区且内部装置敞炉的房子提供补助的方案[18]80。一时之间,全国洁净空气协会被公认为空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政府权威机构,并定期接受社会其他机构和个人咨询全国洁净空气的相关立法及规范事务。

全国洁净空气协会积极与国际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将国外先进理念引入英国。协会将1971年11月召开的米兰国际反污染展览和国际环境大会的成果及时介绍到英国[18]76。1972年全国洁净空气协会还加入了“空气污染预防协会国际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ssociations),以便更快速地将国际洁净空气技术和成果引入英国[18]23。

此后,随着英国煤烟污染环境压力的减小,协会逐步将关注点从煤烟污染转向其他领域的污染问题[18]。由此,全国洁净空气协会完成了它将近一个世纪的治理煤烟污染的任务。

结语

英国煤烟减排协会成立之初,英国因燃煤引起的污染问题异常严重。政府对煤烟的治理受到资本力量的制约。很多关注空气污染的社会机构受发展规模、工作方式、认识水平、资本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均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理煤烟污染的方法。英国煤烟减排协会吸收了以往社会机构的经验,灵活地从多方面开展烟减排活动。

首先,英国煤烟减排协会从一开始便吸收了其他协会的经验,与社会上层人士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使协会更好地了解政府的工作需要,以便更好地为政府工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过与这些上层人士保持联系,可以更好地为协会提供必要的发展资金、疏通社会关系,使协会的发展更加顺利。

其次,英国煤烟减排协会改变了其他协会偏重于向民众传授防治环境污染观念的工作方式,转而更加注重将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并重视通过权威刊物传播其新观点和新成果。协会先是长期与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合作,通过《柳叶刀》介绍自己的最新成果和最新理念,后又与伦敦气象局合作,由气象局对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进行观察与测量,这样一来大大加强了协会的权威性,增强民众与政府认可它的理由与根据。

再次,英国煤烟减排协会将自己定性为一个对政府决策产生一定影响的压力集团,追求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煤烟问题。1952年伦敦大雾之后,政府一度表现出对煤烟污染听之任之的态度。针对这一情况,英国煤烟减排协会全力帮助与指导纳巴诺以私人名义向议会递交议案,要求政府通过立法来解决煤烟问题。最终政府出台的法案内容大多与纳巴诺议案相似,包含了英国煤烟减排协会过去50年来提出的治理煤烟方案。

最后,英国煤烟减排协会配合政府积极地推进洁净空气方案的执行。该协会在英国《1956年洁净空气法案》颁布后不久,就改名为“全国洁净空气协会”,表明了对政府政策的拥护。该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分支机构,关注全国洁净空气活动的进展,并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探讨英国空气洁净的难题、提出解决方案。该机构注意将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传入英国,提高了英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效率。该协会会员以个人名义积极地参与改良烟减排设备的行动,为英国洁净空气作出了贡献。当煤烟问题不再成为英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威胁时,协会转而关注新领域的污染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心。

总之,英国煤烟减排协会尽管仅是一个非政府性质的社会机构,却始终用行动来解决英国环境面临的各种问题,为政府提供了大量成熟的治理煤烟的方案和思路,为英国治理煤烟污染历史添上较有力的一笔。

猜你喜欢
煤烟法案协会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火龙果煤烟病发生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is ink is made from air pollution
柑橘煤烟病的发生与防治
去北极采石油,有喜有忧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