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徽菜文化的域外传播研究

2022-03-17 22:38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徽菜旅游文化

唐 玫

(池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池州文化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全世界都享有极高声誉,慕名来中国品尝美食的外国游客数不胜数,而中餐馆的遍地开花也给各国人民带去源源不断的味蕾享受。众所周知,饮食与地理、历史、物产、习俗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都有关联[1],因此,“吃”成了人们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途径。又如著名饮食文化学者姚伟钧教授所言:“饮食是国计民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因而对食物烹饪的重视和考究,以及人们对于饮食的观念,则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的象征”[2]。“吃中国美食,品中华文化”,中华美食可谓中华文化使者的完美担当。而徽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融徽州文化、徽商、徽菜制作为一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曾一度风靡大江南北乃至海外,创造了“一根擀面杖打到苏门答腊”的传奇。然而由于人才流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近年来发展趋势有所减缓[3]。又因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缘故,徽菜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上与其他菜系的差距越来越大。当粤、川、浙、吉、湘菜相继把吃的“文章”做得如火如茶时,徽菜似乎还在“沉睡”[4]。

在重视中华文化域外传播、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今天,中国饮食文化住海外的发展,在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民族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新时代如何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徽菜文化,使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徽菜文化瑰宝,使其不断得到发扬和传承,这是迫切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

1 徽菜文化的域外传播存在问题

1.1 传播渠道单一,受众覆盖面狭窄

当下徽菜文化的域外传播主要有两种渠道:一个是以图书、报刊、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另一个是网络媒体。

1.1.1 传统媒体 众所周知,受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冲击,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受众严重缩水,传播效果受限。目前市面上专门介绍徽菜文化的外文图书、报刊寥寥无几,饮食文化以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结合的形式传播最为直观,但以徽菜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或纪录片大多没有外文配音或字幕,《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虽然有外文版,但只重点介绍了诸如毛豆腐、臭鳜鱼等经典菜品,对于徽菜文化的讲解并不系统全面。

1.1.2 网络媒体 除了官方网站如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网英文界面中有五篇关于徽菜文化及徽菜经典菜品的图文介绍外,互联网上能搜索到的徽菜文化相关网页大多是由国内做跨境旅游的线上旅行社所运营的网站的部分内容。在拥有1亿单词容量的英国国家语料库(BNC)、拥有10亿单词容量的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拥有109亿单词容量的国际网络新闻语料库(NOW Corpus)和拥有140亿单词容量的智能网络语料库(iWeb)中,以“Huizhou Cuisine”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以上四个语料库的搜索结果均为零匹配,再以“Anhui Cuisine”为关键词进行搜索,BNC和COCA这两个语料库的词频数据仍为零,NOW Corpus和iWeb也仅分别显示有3条和34条词频数据。随后分别对这些词频数据进行“Context”搜索,发现NOW Corpus搜索出的国际新闻报道语境中的3条词频分别来自新加坡的天主教社区网站(ucanews.com)和澳大利亚的播客网站,而iWeb搜索出的国际网站语境中的34条词频中,有32条来自两个中国境内的国际旅行 社 官 网(chinahighlights.com,chinatourguide.com),剩余两条分别来自一个加拿大的旅行社官网(kensingtontours.com)和一个美国的博客(funnewjersey.com)。可见,徽菜文化网媒传播的受众基本局限于有意向来华旅游的外国公民,覆盖面十分狭窄,传播效果可见一斑。

1.2 外宣质量有待提高,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徽菜文化的外宣译文质量参差不齐,从事徽菜文化传播的人员专业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徽菜文化对外推介工作的展开。

1.2.1 外宣质量待提高 以中国徽菜博物馆为例,其中的徽菜文化展区陈列着从徽菜的起源与发展、徽菜特色、经典名菜与典故、名店与名厨四大板块的内容,非常的全面,且文字介绍部分基本都配有英文翻译,但细看会发现部分翻译文不对题,如“徽菜发展的重点城市与特色”里有三段中文配备的译文一模一样且与原文无关;“新安大好山水”和“新安医学”两部分的英文翻译略掉了原文中的很多信息;经典面食中浇头面、包袱饺的翻译出现了明显的语法错误,疑似机翻。此外,馆内除了等极少数菜品外,每道菜品旁边并没有摆放英文或其他语种菜名翻译及注释,游客无法直观地将菜肴成品与名字及做法一一对应。四大名菜的讲解视频里也没有配备英文及其他语种字幕,来馆参观的海外游客听不懂讲解,无从得知菜肴背后蕴藏的文化及具体的制作过程。另外,比对不同徽菜文化传播平台的译文后发现,一些经典徽菜的译名并不统一,从而给徽菜文化的域外推介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1.2.2 人才队伍待建设 做好徽菜文化传播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自身的语言技能、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储备、徽菜文化、传播学理论知识储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媒体运营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文化自信等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从事徽菜文化外宣和域外传播的人员要么是翻译或旅游相关的从业者,要么是制作或售卖徽菜的餐饮从业者,鲜少有能满足以上所有要求、综合素质达标者,遑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徽菜文化域外传播人才队伍。

1.3 域外传播整体规划策略缺失

安徽省政府和地方政府部门一直在努力贯彻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宗旨,也具有较清晰的地方文化域外传播意识,但没有形成真正的“系统型”“整体型”与“规范型”的域外传播策略和格局[5]:安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但在徽菜文化域外传播工作中,尚有众多文化旅游资源未加整合,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6];除了旅游行业外,餐饮业的发展也对徽菜文化的域外传播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打造徽菜知名品牌、提高品牌国际影响力,从而推动徽菜文化的域外传播这项工作应纳入规划;另外,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体和手段丰富多样,如何有策略地选择及利用这些媒体,实现徽菜文化域外传播的最优效果,也是当前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新媒体语境下的徽菜文化域外传播策略

新媒体以新技术为载体,以互动性为核心,以平台化为特色,以人性化为导向[7],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丰富。以新媒体为平台和技术依托,能有效解决徽菜文化在域外传播面过窄、传播力度不够深入、传播受众有限等问题。

2.1 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旅游饮食合作建设

安徽是旅游大省,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是其中重要的旅游资源,若以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理念,利用新媒体技术,有策略地将旅游与餐饮业加以整合,提升徽菜文化传播的同时也能推动安徽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可以开设徽菜美食旅游国际网站、开通国际用户群体较广的海外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并借此发布徽菜美食旅游相关内容、开辟徽菜美食旅游海外游客专线、打造经典徽菜系列旅游团餐、开发徽菜土特产等可供海外游客携回并作为旅游体验延续的购物品、将徽菜制作融入地方戏曲等娱乐性较强的景区演出活动中等等,都不失为可以尝试的域外推介徽菜文化的手段。

2.2 以新媒体为平台,打造国际徽菜品牌

无论是老牌还是新锐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提升海内外知名度,并且没有专门针对外国消费者的外语传播策略和手段。可以说,徽菜餐饮企业并没有将这一群体纳入其营销目标群体之中。因此,当务之急是树立徽菜餐饮企业域外传播的意识,将外国消费者作为潜在消费群体纳入宣传和营销目标之中,以新媒体为平台依托,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徽菜品牌。具体来说,徽菜企业应加快信息化步伐,通过官网、官微、海外社交媒体或短视频网站等媒体加强域外宣传,或推进国际合作;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烹制出符合外国消费者口味的徽菜菜品;增加外语菜单、外语服务等;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工艺,对安徽传统特色食品进行精深加工,开发其附加值,将传统徽菜推广到世界各国[3]。

2.3 多种媒体整合联动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多样性极大地拓宽了传播的渠道,以移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能够让信息传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打造全方位、多模态的域外传播机制是提升徽菜文化域外传播效果的制胜法宝。

以视觉媒体传播为主。智能手机和平板等移动数字媒体、网络媒体、电视电影媒体都是典型的视觉媒体,信息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大量并迅速地传播给用户,前两者还可实现媒体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徽菜文化域外传播应以视觉媒体为主打传播媒体,建立国际官方网站、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也可加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实时进行徽菜文化的域外宣传和推介。

平面媒体和实体媒体为辅。新媒体时代传统平面媒体虽备受互联网的冲击,但仍有一定量的传播受众,因此也应加以利用。可出版或发行以徽菜文化为主题的外文报纸、书刊,发挥纸媒的优势,针对徽菜文化进行深入的专题探讨。孔子学院和皖籍海外华人群体也是可助力的传播主体。此外,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定期举办“徽菜推广月”,举办徽菜饮食文化高峰论坛和推介会、交易会等,吸引全球主流媒体的关注[3]。

通过建立视觉媒体传播为主、平面媒体和实体媒体为辅的多种媒体联动传播机制,徽菜文化才能借力新媒体,达到预期的域外传播效果。

2.4 对外译介的规范化

收集并比对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英文界面)、徽菜博物馆、屯溪老街等地介绍文字英文翻译发现,徽菜文化的英文翻译存在着语法错误、信息真空、中式英语硬译等问题[8],此外,一些经典徽菜没有统一规范的译名,如毛豆腐一菜,已知的分别有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网的Odorous Tofu,中国徽菜博物馆的Mao tofu,《舌尖上的中国》的Stinky tofu三种不同英译。这些译介上的问题给徽菜文化的域外传播制造了不晓的阻碍,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加强对徽菜文化对外译介的指导、监督和审查,同时注重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徽菜文化域外传播人才,才能让此项工作有组织、合规范、有后劲地展开。

3 结语

我国制定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经济发展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是以经济带动各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新机遇,也是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平台和契机。推进徽菜文化的域外传播不仅利于打造“美食安徽”的特色名片、推动安徽经济发展,同时也在向世界人民展示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的魅力以及传播中华民族和谐、包容的精神。徽菜文化应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与安徽省旅游资源紧密整合,制定域外传播整体策略,打造多种媒体联动的传播机制,规范对外译介并建设专业的域外传播人才队伍,从而提升徽菜文化的域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传播至全世界,造福于全人类。

猜你喜欢
徽菜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文旅融合下徽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年味里的“虎文化”
概说徽菜
尹亲林:寻味徽菜
谁远谁近?
旅游
徽味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