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福建省社区老年教育研究*

2022-03-18 03:11叶芳
福建轻纺 2022年3期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心理健康

叶芳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0月5日发布《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后,各省市陆续出台对应政策及规划,福建省也于2017年发布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就大力扶持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一系列举措,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积极老龄化的政策的三大支柱为:健康、参与、保障,旨在提高老年人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指明了方向。强化老年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而社区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老年教育不仅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以积极老龄化为前提,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社区教育为载体,重新审视老年人的学习必将有利于老年人教育的改革发展。

2021 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人口已达14.1亿,而从年龄构成上看,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6402万人,占比18.7%;对统计数据进一步细分发现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甚至已达到了19064万人,占比13.50%。对比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逐步加深,解决人口老年化问题刻不容缓,而当前社区老年教育在理念、内容、形式和制度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项目研究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在老年教育的运行机制、资源配置和内容形式方面进行尝试创新,试图寻找一套符合福建老年人社区教育良性发展的可能路径,从而助力福建省社区老年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 福建省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本研究从需求侧分析福建省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困境及探寻促进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路径。课题组于2021年1月—2021年5月在福州市幸福社区开展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2个方面,第一方面为问卷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及家长子女支持情况,第二方面包括参加动因、参与过程及结果。在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共回收102份有效问卷。其中,56.86%为女性被调查者,且61~70岁的人员最多,约为59.8%;受教育程度重“初中及以下”占比最高,约为72.55%。另外,有78.4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身体健康,选择“一般”的为21.57%。子女非常支持的占41.18%,支持的占47.06%,无所谓的占7.84%,不支持占1.96%,非常不支持占1.96%。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学习意愿调查,在“你是否愿意参加社区老年教育”37.25%的人选择“非常愿意”,43.14%的人选择“愿意”,选择“一般”的人占19.61%,而选择“不愿意”及“非常不愿意”的人都为0。这说明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高涨,学习意愿强,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老年人口有较强的学习需求,而这一需求正好可通过社区老年教育这一载体实现,进而进一步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发展。

本次调查中在“您认为参加老年教育的重要程度”调查时仅有3.92%的人选择了了“不重要”,其他人选择了“重要”或“一般”与其他早年研究相比,说明近年来积极参加老年教育的意识正稳步提高中;同时,在“您子女支持您参加老年教育吗”选项中选择“非常支持”的占41.18%,选择“支持”的占47.06%,这一数据也再次印证了参与社区教育的老年人意识正在稳步提高,正是背后与子女的支持才使得老年人更加愿意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在您认为在社区引入老年教育后,有哪些显著的改善选项中(表1),“老年学员们的心情状态更加开朗”选项最多人选,占比64.71%,其次是“居民之间交流更多,社区邻里关系更加和谐”选项,占比62.75%,这些都说明了老年人参与意识在稳步提高。

表1 引入社区老年教育后改善的现象

3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推进福建省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社区老年教育供给不足

在此次调查中不难看出,民众对社区老年教育的需求强劲参与意愿强,但在后续的调查中不难发现,民众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机会并不多,在“您认为您所在社区参加老年教育的机会”的选项中有45.1%的人选择了“比较少”,而同样在“您过去3个月参加过几次老年教育娱乐活动?”的选项中有45.1%的人选择了“一次都没”,37.25的人选择了“10次及10次以下”。这说明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都认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机会不多,其中原因有很多,如社区宣传不够,资金来源紧张等,但根本原因还是社区老年教育供给不足,从目前被调查社区情况看,主要还是第三方机构的提供的线下传统课程,课程供给单一,面对如此强大的需求群体,在没有开辟其他平台的前提下就显得供给不足了。

3.2 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教学水平低

在“您认为目前的社区老年教育有哪些不足(可以多选)” 中除了“活动场地受限”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教学水平低”了,在被调查的社区老年教育常年开设的课程有书法、太极拳、美术、乐器等,但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此类传统课程正面临着分级难、升级难等问题,授课进度较随意,同一门课同一层次重复上,且课程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及科学性。同时由于没有考虑参与者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历不同阅历的参与者开设完全相同的内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积极性不强,对学历高见识广的学员来说,就可能存在吃不饱的情况,而进一步觉得教学水平低,逐渐丧失上课热情,且教师缺乏统一管理和培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3.3 忽视了老年心理健康教育

众所周知“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而健康不仅仅只包含传统观念中的身体健康,也包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发达的医疗水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得到了越来越好的保障,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却出现了心理问题。分析其内在原因,不难发现往往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首先,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身体病痛随之而来,如果这种无法排解这种自然现象造成的痛苦,往往就会滋生出心理问题;其次,老年人退休后突然有了大量可支配的空余时间,与退休前忙碌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落差也会使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最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年轻一代很难有时间、精力照看和陪伴老年人,更难兼顾老年人的心理变化。这些都造成老年人心理不健康的因素。

4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推进福建省社区老年教育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投入增强教育供给

推进社区老年教育,需拓宽渠道,加大各方面的资源投入,除传统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外还可以寻求第三方平台,如本次调研就有来自开发商的场地支持和资金支持,同时还可以与专门机构合作,引入成熟运营模式。社区自身也可提供渠道以招募志愿者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社区教育,同时也可借助优质的网上教育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社区也可与当地院校加强合作,引进优质的老人感兴趣的课程,以增强教育供给。

4.2 丰富老年教育课程,提高教学水平

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是核心,现如今老年人有意愿参加社区老人教育,但往往止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与课程内容。社区应积极升级传统课程,引入老年人感兴趣的新课程,如手机摄影、科学育儿、科学养生等并统一授课进度,对相同课程进行系统分级以增加课程的持续性与科学性,同时要兼顾个体差异,对参与学习的老年人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不同学历不同阅历的参与者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增强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对授课教师进行统一管理和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3 多方联动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

多方需联动起来共同解决日益严重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政府需重视,从政策法规和社会服务体系方面提供支持;其次,社区方面可根据自身情况建设专门心理咨询中心,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建档管理,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行科学评估,必要时电话或上门与老年人的家人进行沟通,让年轻人意识到老年人心理上的变化,给予老年人家庭的温暖与关怀,社区还可请专业人士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讲座;最后,整个社会需提高意识,正视老年人生理及心理变化的客观规律,给予关怀与陪伴,并对其参加诸如社区老年教育等积极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与肯定。

5 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如何积极有效面对是当务之急,“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老年化力争达到的目标。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瓶颈,这就需要各方共同协调完成。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需创造参与条件,完善法律法规,积极规范和指导老年教育的发展;教育机构要积极探索符合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家庭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提供尽可能多的陪伴与关怀,老年人自身更需要了解自身发展的规律,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社区教育作为应对积极老年化的载体还有很多功能亟待开发,如何利用老年人优势参与社区管理,如何在利用好社区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养老服务,更好地实现社区的养教结合功能,这些问题在后续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展开与深化。

猜你喜欢
老龄化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老龄化背景下中外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状况探析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