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设计院“十四五”战略发展思路探讨

2022-03-18 08:05天强TACTER李康怡李丹
中国勘察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设计院冶金十四五

■天强TACTER 李康怡 李丹

中国的钢产量从1949年的15.6万吨到2020年突破10亿吨大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与此同时,无序扩张和简单重复建设已成为长期以来影响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顽疾。迈入“十四五”战略发展期,中国钢铁产业将会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作为中国钢铁工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钢铁冶金设计院完整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近期为多家钢铁冶金类设计院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实践,聚焦当前宏观环境的总体趋势、外部市场竞争状况、客户需求导向变化、标杆案例优秀实践等内容,对钢铁冶金类设计院的“十四五”发展环境及关键举措进行分析。

钢铁冶金设计院“十四五”发展环境

新内涵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统领下,中国亟待转变过去的“以人口红利为竞争优势”“要素投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被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源‘卡脖子’”等发展方式。钢铁冶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其在“十四五”时期转型发展的重要指针。2020年1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钢铁冶金行业将坚定不移地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在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要求下,加强对“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在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目标导向下,着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升级;在“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共识中,把握好内循环与“双循环”中内生潜力的释放,促成更受行业认可的“供需对口”的国内大循环,同时,在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和不利因素的过程中,通过加速打造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以“国际标准”履约与交付,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与世界共享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成果。

新政策

资质改革

资质改革正在持续推进。在“简政放权”的主基调下,资质改革进一步助推企业跨界交融以及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改革创新,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将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加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由产品向服务转型、通过数字化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与资本深度结合发展,将成为行业企业在“十四五”期间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分析跨界融合发展、业务模式创新、资源能力集聚等趋势影响,重视策划咨询引领、精细化项目管理、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生态伙伴共赢等能力构建,将成为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国企改革

“十四五”时期,国企改革持续向“深水区”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2022年)”是落实国企改革“1+N”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的重要举措。

当前,国企改革行动热点主要聚焦于产权、公司治理、市场化经营机制、管理能力、监管机制五大层面。其中,强调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管理事项清单、落实董事会职权、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营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鼓励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等关键举措,进一步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新技术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钢铁行业实现“绿色、高效、低碳、智能”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驱动力。

在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方面,鼓励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进而提高电炉短流程炼钢生产效率、提高转炉废钢比。

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方面,构建以钢铁生产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鼓励实施钢化联产、热电联产,打造钢铁、焦化、电力间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方面,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实现多能互补;通过氢能冶炼、电解还原、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生物质能利用等,构建深度脱碳的途径。

在构建数智化体系方面,把握“互联网+”模式,进行“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执行+企业管理”四级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集成“用户需求、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流程信息,搭建资源生态圈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服务智能化”。

新生态

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10亿吨大关,创历史新高。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正在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例如,由宝钢和武钢联合重组形成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已通过重组马钢、重钢、太钢、昆钢、山钢、瑞泰科技、中钢国际等钢铁冶金企业,兼并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等行业知名研究机构,成为亿吨级规模的航母型企业。

可以预见,未来钢铁行业还将不断丰富产业链、生态圈建设,持续提升产业集中度。兼并重组,一方面加速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钢铁产业的全新生态,从而给钢铁冶金类设计院的传统市场与业务模式带来挑战。

钢铁冶金设计院“十四五”发展思路

布局多元业务

钢铁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点,上下游企业受行业供需情况带来的“蝴蝶效益”影响较大。在此背景下,探索“钢铁主业做精做强、业务延伸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战略举措,是钢铁冶金类设计院谋划“十四五”战略的重要考虑。

以某钢铁冶金类设计院为例,其聚焦钢铁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三大战略板块。2020年,该院钢铁工程板块营收占比5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板块与能源环保板块营收占比合计49%,较好实现了均衡发展,并在行业内树立了发展转型的代表性实践样本,形成了广泛影响力。

不论是“多翼”发展还是“多元化”发展战略,其中“进城”是大多数勘察设计企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必然选择。在固定资产投资从以往“大水漫灌”强刺激转变为“补短板、惠民生”精准滴灌的思路指引下,钢铁冶金类工业设计院进军城市建设领域的核心着力点应当放眼于城市建设的细分场景,例如城市更新、医疗康养、尾矿治理(地下空间)、海绵城市、智慧市政等方面,避免进入建筑、市政类设计院的传统优势业务领域。

此外,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机遇,从工业环保延伸到城市环保领域也是钢铁冶金设计院实现“多条腿走路”的重要方向,如水体治理、固废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都将是未来业务布局的重要方向。

弥合价值产业链

设计施工一体化。钢铁冶金类设计院普遍拥有较好的钢铁工程总承包能力,作为承载设计“龙头”优势的主体环节,钢铁冶金类设计院更应重视设计咨询在全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设计院通过技术语言制定方案、优化方案、控制造价的能力,有效引导业主需求,真正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优势。以某钢铁冶金设计院为例,通过实施战略重组,构建起冶金工程领域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业务体系,以“服务价值”为突破口,向客户、产业链伙伴提供变更少、速度快、优化到位、响应及时的设计服务,并将设计策划与服务向施工环节延伸,建立起设计引领的项目成本、工期、质量视角,打通了EPC各环节的内在关联,为客户提供可感知的价值服务,从而获得客户青睐。

科技产品化。将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在企业内部形成闭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促成企业从单纯“出图纸”的设计方,转型成为“出图纸—产设备—供服务”的技术设备供应商,从而延伸服务链条,增加价值黏性,构建业务增长点。以某钢铁冶金设计院为例,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通过充分发挥与内部其他业务板块以及外部资源的协同效应,发展技术装备研发及制造业务,逐步推进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组织融合,同时以智能制造为着力点,拓展装备咨询、运维养护、更新改造等环节,向客户提供智能装备全周期服务。

投融资运营。在聚焦主业、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适时采取以项目投资为主、财务投资为辅的方式,锁定优质项目,挖掘产业链在运营端的价值,提升存量资金效益。以某钢铁冶金设计院为例,在节能环保、工业气体等领域,通过与社会资本共同合作的方式,对优质标的进行投资并持有运营,从而获取了稳定的项目收益。

坚定两大市场

国内市场

对于已有市场,持续深耕老客户,强化与各资源方的联系,通过优质服务加以巩固。对于新市场,可以采用业务导向、热点导向、客户导向决策布局,其中,业务导向一般采取“组建一个项目部——成立属地化区域办公室”的渐进式方式进行市场布局;热点导向,即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雄安新区等国家发展战略级热点区域进行市场布局;客户导向是通过拓展客户属性、属地来进行市场布局,如对于钢铁工程业务,可探索从服务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向服务民营钢铁企业、国外钢铁企业进行拓展。

与此同时,要对市场趋势进行精准研判。例如,在钢铁工程领域,大范围的新建项目、高耗能项目不可持续,而大修、技改、降碳类需求将会在“十四五”期间逐渐涌现,需要提前筹划。

国际业务

国际业务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尽管“十四五”开局受到疫情影响,面对整体产能过剩大环境,诸多钢铁冶金设计院依然把发展国际业务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在国际业务的开拓中,一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国际业务周期长、成本高、实施难,战略方向一旦确定,需要以培育耕耘的心态持续投入;二是要构建国际业务的广泛朋友圈,不断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商会、金融/保险机构、窗口平台公司等合作;三是要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培育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熟练贯通国际标准的专业团队;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五是选择优质国别,通过属地化发展,力争实现项目滚动开发,从而降低边际成本。

提升精益管理

推进标准化、流程化和数字化建设,是“十四五”期间钢铁冶金设计院管理提升、生产提质、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通过稳步推进构建完善的管理信息化、数字化体系,打通数据与信息孤岛;建设多层次、立体化、数字化产品与业务体系,实现服务升级与业务高效运转;打造坚实的数字化组织、人才、文化与生态架构。部分钢铁冶金设计院正在探索将内部管理、业务机制与新一代科技技术相融合,从而建立面向企业管理和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精益运营体系。

以某钢铁冶金设计院为例,其以“系统观念”为统领,由数字信息化部牵头,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架构,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起科技产品和数字技术赋能的市场开拓、参数化设计、成本核算与管控、三维协同设计、项目管理、智慧运营等全链条数字化管控体系,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加速了逆全球化进程和产业链重构,高端装备、高端材料、高端产品的国产替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钢铁冶金设计院而言,在“十四五”时期深入布局无碳/低碳冶炼技术,攻关富氧高炉、非高炉炼铁、电炉等技术,开发绿色节能技术、聚焦超低排放的工艺及工序界面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推进钢铁工业低碳生产评估体系与交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核心技术产品化、集成化步伐,是发挥产业链/价值链集成化优势、提高竞争壁垒、提升行业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伴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创新的不断出现,5G商用化、大数据等应用场景加速落地,钢铁冶金工业设计院需要思考如何依托自身业务能力,合理布局前瞻技术,为企业切入高端产业或高端产业链环节赢得先发优势。

构建立体生态圈

伴随着企业多元化业务的深入布局以及工程全周期服务,在“十四五”期间,钢铁冶金设计院需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获得资质、搭建团队、补充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传统的自主培育模式往往需要较长周期,为此,企业可积极探索外延式发展模式,以平台化思维加快构建合作生态圈,以共赢为原则,全面布局工程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外部合作资源,并积极探索采用投资并购或股权合作的方式,加强对外部信息、资本、技术、人才的整合力度,快速补足公司发展所需的核心资源。

以某钢铁冶金设计院为例,其于2020年12月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成功注资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从而通过股权纽带与钢铁企业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增强了市场黏性,拓展了业务场景。

与此同时,更要从构建商业生态的高度充分重视朋友圈建设,秉持成就客户、成就员工、成就股东、成就合作伙伴的理念,为客户提供至诚服务,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为股东创造价值回报,为合作伙伴提供高效便利的合作环境,实现多方共生共赢。

猜你喜欢
设计院冶金十四五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国内外氢冶金发展综述
河南豫光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南豫光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南豫光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